張鴿 付曉君 劉芳

【摘 要】目的:分析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問題解決對策。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2例燒傷患者,設為對照組,以回顧性分析了解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另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燒傷患者,設為觀察組,以回顧性分析結果為參考擬定問題解決對策、開展護理。對比兩組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患者住院時間、心理態勢。結果: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包括知識掌握程度、護理因素、病情因素3個方面。觀察組患者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SDS抑郁評分、SAS焦慮評分也低于對照組,上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較為明確,通過有效護理能夠降低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也能加快患者恢復速度,改善心理態勢。
【關鍵詞】燒傷患者;護理安全;住院時間;抑郁評分
文章編號:WHR2019031069
燒傷一般由熱力因素導致,包括高溫蒸汽、水、金屬等,可破壞患者表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血液系統甚至骨骼組織,且存在進一步惡化誘發炎癥和器官衰竭的風險,這對護理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分析認為常規護理偏重于基礎性措施,應予以優化,本院就相關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和策略進行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2例燒傷患者為對照組,另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拾的62例燒傷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8例,女24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5.5±10.8)歲。大面積燒傷患者11例,其他患者51例。觀察組:男37例,女25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5.6±10.6)歲。大面積燒傷患者12例,其他患者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調查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調取對照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以回顧性分析結果為基礎,擬定問題解決對策包括知識宣講、規范護理、患者分級3條措施。
1)知識宣講。燒傷屬于特殊性疾病,很多患者對該疾病認知不夠清晰,認為疾病只影響皮膚、肌肉,因此產生輕視心理,導致感染、肺功能衰竭等問題無法得到察覺。知識宣講重點在于將燒傷的危害梳理為結構化知識,集中傳遞給患者和家屬,之后將護理要求梳理為結構化知識,實現理論知識遞進傳遞。使患者和家屬重視燒傷危害,并掌握一定的護理技巧。
2)規范護理。所有護理工作均通過臨床護理路徑的方式開展。早間、晚間對患者病情進展等信息進行記錄,包括受傷部位是否存在滲血、縫合部位是否出現開裂等問題。同時對患者的基礎體征指標進行記錄,包括心率、血壓等。對可能出現的重大并發癥,如感染、肺功能損傷等進行針對性分析,如患者是否感到呼吸疼痛、受限,血常規檢查的炎性因子水平等,出現異常問題應立即行進一步檢查。對于常見的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也予以預防。
3)患者分級。將患者分為兩個等級,即重度燒傷患者和其他患者。成人燒傷占體表面積15%以上、兒童燒傷占體表面積10%以上的二度燒傷患者,以及燒傷占體表面積5%以上的三度燒傷患者,均為重度燒傷患者,建立實時病情跟蹤機制,由護齡超過5年的護理人員作為責任護士,就患者的體征、病情等信息進行每小時記錄更新。其他患者的護理正常進行,將家屬納入護理中,使家屬掌握數字化設備的讀取能力以及基本的并發癥分析能力。
1.3 觀察指標
分析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對比兩組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患者住院時間、心理態勢。護理安全問題包括感染、病情惡化、壓瘡、內出血、器官功能衰竭、血栓等。心理態勢由SAS焦慮量表評分和SDS抑郁量表評分表達。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 21.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
回顧性分析表明,知識掌握程度、護理因素、病情因素可導致燒傷患者護理安全問題。該組14例患者中,因病情較重導致的護理問題共7例,占比50.00%,因知識掌握不佳導致的護理問題共4例,占比28.57%。因護理不佳導致的護理問題共3例,占比21.43%。
2.2 兩組患者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
觀察組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較低。見表1。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心理態勢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較短,心理態勢較理想。見表2。
3 討論
燒傷可見于多類事故中,包括火災、化學品泄漏、工業事故等,患者數目較多,病情也存在差異。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因患者對病情的認知多較為有限,約30%左右的患者可能出現護理安全問題[1]。也有學者研究發現,病情較重、燒傷面積大的患者,較其他患者出現護理安全問題的幾率更大,發生率可超過50%[2]。本院通過回顧性分析,確定了3個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即知識掌握程度、護理因素、病情因素。據此擬定的問題解決對策主要通過護理開展,包括知識宣講、規范護理、患者分級。知識宣講可幫助患者和家屬正確認識疾病,規避因認知欠缺導致的護理安全問題,也能降低患者和家屬心理負擔[3-4]。規范護理強調提升護理工作的系統化、模式化程度,結合患者群體的基本特點開展護理服務,對器官損傷、炎癥等重大護理安全問題具有理想的控制效果。患者分級則強調區別對待不同傷情人員,使醫療資源得到合理的調配使用,也有助于明確護理重點,從而降低重癥患者出現護理安全問題的可能,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加快恢復速度[5]。從結果上看,觀察組患者出現護理安全問題共7例,占比11.29%,對照組共出現14例護理安全問題,占比22.58%,兩組差異顯著。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心理態勢也更理想。
綜上所述,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較為明確,通過有效護理能夠降低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也能加快患者恢復速度,改善心理態勢。
參考文獻
[1] 徐麗華.康復護理干預對手部深度燒傷患者手部功能恢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09):1286-1287.
[2] 姚國玉.燒傷患者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問題解決對策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7):215-216.
[3] 吳陸萍,張丹,方建鳳,等.燒傷患者康復期間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32(04):94-95,101.
[4] 劉偉源.大面積燒傷患者康復期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中國醫療美容,2014,04(05):138,141.
[5] 張海英,曾郞平,麥秋芳.重度燒傷患者譫妄發生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05):64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