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則,是突出“人才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義,加強對人才的價值引領,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廣開進賢之路”的選拔機制,用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匯聚人才;樹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基本理念,充分激發人民群眾中的巨大人才潛力和活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關鍵詞] 人才思想;? 黨管人才;? 理論意蘊
[中圖分類號] D610;C96?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19)11-0048-03
中國共產黨向來重視人才工作,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工作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重新定位,為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指明了方向。“黨政軍民學,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1。新時代人才工作必須善于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2。
突出“人才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3。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因而,新時代人才工作要突出“人才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義。
突出人才是創新過程中的第一資源。按照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生產力的論述,在生產力的三要素中占據支配地位和主體地位的是勞動者。推動創新發展的本質,就是以生產力的進步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人才要素在創新驅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才的創造主體地位。
突出青年人才在創新中的價值引領。在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上,只有注重價值引領,才能增強創新動力。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曾提出“又紅又專”的人才培養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注重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人才的價值觀培育,他強調青年科技人員要始終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上,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創新,報效祖國,把人生理想融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中。科學研究是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但最終是為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在新時代,只有動員和鼓舞各領域人才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創造意識,才能讓創新服務社會、讓創新推動民族和國家進步。
突出深化人才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性。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要促進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就必須不斷改變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不斷改變不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從這個層面上說,讓人才工作更加適應新時代的社會需要和工作要求,就必須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人才工作改革,不斷改變不適應新時代人才工作發展的體制機制,大膽探索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讓體制機制更好更健全地服務人才工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建立“廣開進賢之路”的選拔機制
中國古人曾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典強調人才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大量人才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社會實踐中來,建立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必不可缺。
鍛煉識才的慧眼。所謂“識才”就是發現人才、辨別人才,這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基礎和起點。對于用人者,要秉持一顆為人民選拔人才的公心,秉持一個客觀公正的選人用人標準,更要堅持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慧眼識才,就應該善于聽其言、觀其行,及時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是哪個類型的人才、是哪個層次的人才,在實踐中深入了解、察其本質,既看其才、又觀其德,既看優點、又觀缺點,既看顯績、又觀潛績,既看工作、又觀生活。要全面、歷史、辯證地考察、甄別人選,作出準確的判斷,避免主觀臆斷。
擁有愛才的誠意。所謂“愛才”,從本質上說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就是要深刻認識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對人才始終保持尊重的姿態,對知識始終保持敬畏的心態。對人才的喜愛,不是“葉公好龍”,也不是“面子工程”,而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畏。
增強用才的膽識。“用才”是人才工作的核心環節,需要膽識和智慧。從根本上說,人才的使用都是人的才能向實踐轉化的過程。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形勢和繁重艱巨的任務,要有用才的膽識和擔當,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匯聚起強有力的人才隊伍。
涵養容才的雅量。所謂“容才”就是一種對待人才的氣度,一種用人者應該具備的風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有其自身規律。用人者本身也不可能是全才,自己所用的人才在某一些領域和一些方面可能比自己更突出,某些見識和能力可能甚至超過了自己,這考驗的就是一個用人者的胸襟和遠見。這種氣度更體現在對于錯誤的包容、對于失誤的寬容,特別是一些從事革新性、創新性較強工作的人才,他們在工作當中犯錯誤的機會多、可能性更大。如果對于一些工作中的錯誤、一些不涉及原則底線的問題長時間揪著不放,甚至“一棍子打死”,不僅會讓人才心寒,也會傷害整個隊伍工作創新的積極性。還要具備判斷錯誤和失誤程度的能力,及時幫助、有限寬容,體現“黨管人才”的擔當和分量。
尋找聚才的良方。讓人才能夠留得下、干得好,就要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1。所以,營造尊重人才、寬容試錯、競相成長的創新環境,就可以匯聚人才的力量,使優秀的人才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實踐中脫穎而出,激發出創新活力。
樹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基本理念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新時代的人才工作應該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夯實人民群眾這個人才之源、力量之基。
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人才潛力。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推動社會發展的無限潛能來自于人民群眾深厚的社會實踐,來自于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所涌現出來的無限智慧。新時代的人才工作應該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創造潛能,提升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建設、服務創新發展的能力,在人民群眾中匯聚起強大的人才資源庫。
人民群眾中能迸發無窮的人才活力。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則愈匱。要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要破除一切阻礙人才發展的壁壘和障礙,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充分調動各行業、各領域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活力既在大國創造的大場景中展現,又在大國制造的細微處綻放,讓各行各業的人才都匯聚到黨和國家的人才資源庫中,為黨和國家的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能。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符合時代要求。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馬克思指出,個人的全面發展“正是共產主義者所向往的”。從本質上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于馬克思主義這一觀點的繼承和發展,也體現了我們黨對于人才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刻認識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不懈追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近年來各行各業不斷涌現出 “大國工匠”,社會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這些正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闡釋。從實踐的角度看,也只有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全面發展,才能營造“皆可成才”“盡展其才”的社會氛圍。
“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難以順利實現”1。黨在新時代的人才工作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才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凝聚著我們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進程的思想精髓。在新時代,要始終不渝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絕對領導,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步伐,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參考文獻]
[1]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朱光好,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
責任編輯 / 曹? ?晶
1? ? 習近平:《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頁。
2? ? 習近平:《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4頁。
3? ? 《習近平: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07/c_1122502719.htm。
1? ?《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3/1022/c64094-23281641.html。
1? ? 《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3/1022/c64094-2328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