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體,學習天賦和擅長的范圍各有差異。一套成熟的教學方法不一定對所有學生適用,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注重觀察和發現學生的個性與不同,根據其特性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對于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大有裨益的。各高校英語教學應當就此引起充分重視。
【關鍵詞】學生個體差異;英語分層教學;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吳瓊(1973-),男,漢族,湖南道縣人,永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語音教學。
引言
我國的學生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此前提下,我們還應該充分意識到“因材施教”這一優秀傳統教學觀念的重要性。即在強調提升全面發展的同時,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教育也不能忽視。我們的社會需要各有所長的人才,而且每個人擅長和喜歡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進行人才選拔的時候,要懂得將人才進行歸類和分層。因而,在學生受教育的階段,教師就要注重針對不同學生的特性,設置培養方案,讓其有充分的空間發揮自主性。即我們常說的“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的優勢和意義分析
分層教學,不是說給優秀的學生“開小灶”而輕視學習差的同學,對其進行有差別的對待。而是說,在一視同仁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特性的同學進行特定的個性化的培養和教學。一方面,這一教學方式,單從效率上來說,遠遠優于傳統教學。同時對學生個人來說,也能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課程選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習效率。此外還能促使相關教學人力物力利用率的有效提高。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各大高校、中小學大多數都實行同一班級的同學統一上課。但并非所用同學的學習都是同樣的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是必然存在的。雖然有分班制,總體成績差不多的在一個班,但仍不可避免有因為興趣范圍不同而出現的偏科情況。這樣一來,統一的上課節奏就會導致有的學生聽不懂,而有的則認為進度太慢。某些水平較差的同學容易因此喪失學習興趣,出現厭學的情況。而分層教學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實行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增強自信心。而老師也不用顧及不同層次同學的知識吸收情況,按照自己教學節奏授課,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而推廣分層的教學方式,大有裨益。
二、實行分層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不是隨便進行的。因而在采用該教學方式時要有針對性,注重效率的提升。不要為了分層而分層,而是應該有針對性的發現和明確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學習差異、興趣差異等,這一步既是重點,也是關鍵。以此老師一方面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聯系,通過交流和來往熟悉每一個學生,掌握其特點,再通過一定標準,對其進行綜合性評估,從而完成分組。另一方面要善于掌握學生提問背后的深層想法和出發點,弄清提問的原因。比如同一個問題,不同層次的同學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有的是思考問題更深入,從哲學的角度來提問,有的更關注現象,根據事物表象進行提問。因而老師就必須在了解這一特點的基礎上來作答,以便于更好地為學生答疑解惑。
三、教學實踐中實行分層的具體策略研究
1.劃分標準要多元,具有科學性。分層教學聽起來似乎很容易,只要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劃分,組織成新的學習班集體就行了。但關鍵就在于采取何種標準,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劃分標準不能是單一的、片面的,必須是綜合性、多方位的,這樣才能保證其科學性和正確性。就目前常用的評價標準,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完成這一工作:首先是考試成績。考試成績直接反映學生的知識吸收率和利用率,側面反映其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是作業完成情況。學生課后作業做得如何能夠體現其學習態度和效率,因而也是比較重要的參考因素。再次是平時表現,包括課堂表現和課外表現,能夠體現學生性格、專注度和思維能力,因此該指標也不能忽視。總之,分層標準要多樣化、多角度,從而在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分層實踐。
2.針對不同層次,教學難度應有所差別。完成分層工作后,就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素質進行教學計劃制定。在制定教學內容和目標時,根據不同層級之間的差別,應有不同側重。比如針對尖子班,他們的學習能力普遍比較強,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加大難度,教授一些難度較大的語法,如虛擬語氣、現在完成時與過去完成時的單詞變形等,然后讓他們用該類型語法進行寫作訓練;針對能力比較普通的學生,教學內容難度則要相應下調,并且正確引導,啟迪思考,向尖子生邁進;對于那些學習能力和基礎都比較差的同學,則應該耐心輔導,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建立自信心,并打好根基。
3.課后多交流,增進彼此了解。近些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道德素養、心理健康理應得到重視。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因而,課堂之外對學生的培養和栽培于課堂教學同等重要。老師應通過與學生多聯系、多交往,通過這種方式增進對學生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個性化教育。比如在講how to get over difficulty 的時候,可以和同學們交流彼此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最后是如何克服的。通過分享和交流這類經歷,對學生們的基本情況和性格特點有基本了解,為之后的個性化輔導做鋪墊。從而更好地落實綜合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要充分尊重各個層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掌握分層教學的內涵。從而推動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苗.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高職英語教學策略探討[J].智庫時代,2019: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