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登碧
【關鍵詞】 養正文化;書香校園;質量;活力;健康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49—01
“養正”即養心與正體,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是臨洮養正小學的文化標簽和精神靈魂。長期以來,養正小學遵循“蒙以養正,學行廣大”的辦學理念,按照“文化滋養,活動涵養,詩書蒙養,教研給養”的發展思路,把“養正”作為辦學的核心元素,創新解讀養正的內涵,變目標管理為過程管理,讓課堂和活動同向發力,引領學校的跨越發展。
一、弘道“養正”,挖掘內涵,著力打造文化養正
學校把“養心存大志、正體作完人”作為辦學愿景,提煉生成了“勤學業、尚簡樸、耐勞苦、求真實”的校訓,努力打造“嚴謹務正、勵精圖治”的管理團隊,竭力塑造“浩然求正,尊賢學范”的教師團隊,傾力凝造“蓬勃向正,智慧聰穎”的學生團隊,構建了“蒙以養正,學行廣大”的養正文化。圍繞《禮儀教育讀本》《經典國學誦讀》等校本教材的開發,以讀書活動的開展拉動學生德性的涵養,構建養正課程文化。寓“養正”于校園設置之中,讓每一面墻壁都浸染文化的元素,讓每一面墻壁都成為教育的資源,構建“求實純正,清雅無痕”的養正環境文化。 通過“修師德硬骨氣,精業務足底氣,純作風揚正氣,強干勁塑精氣,創實績聚人氣”的主題實踐活動,修養師德,精通師業,構建“嚴謹務正,勵精圖治”養正管理文化。 通過環境的涵養,文化的滋養,學科的浸潤,活動的熏陶,構建“蓬勃向正,智慧聰穎”的養正學生文化。通過文化熏陶,點燃教師激情,提升思想境界,錘煉教學技藝。
二、凸顯“養心”,誦讀經典,傾力打造書香養正
1. 把讀書作為學生養心的根基。班級為學生提供分級閱讀目錄,鼓勵學生讀整本的書,讀名人傳記;每周五的讀書交流活動,重視交流指導、重視課外積累、重視閱讀過程、重視活動組織、重視閱讀內化,做好抽查和記錄,不斷規范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
2. 把學生作為學校的名片精雕細琢。育人先育心,學校組織骨干教師開發了《國學經典誦讀教材》一套,每首詩詞歌賦都標注名言警句,都有對名句的批注解讀。學生在小學階段背誦推薦唐詩、宋詞、元曲、諸子散文和聲律啟蒙。在實施中抓好固定時段的誦讀,抓好每周的抽查評估,抓好晨會集會的誦讀。
3. 把教室變成閱讀的超市。讀書決定人生的厚度和高度。學校積極營造“不動筆墨不讀書,開卷有益讀好書”的氛圍,引導學生用更多的時間讀更多的課外書籍,學校為每個班級建立漂流書柜,把教室變成閱讀的超市。同時,學校每學期安排班級讀書會、演講比賽等活動。
三、立足課堂,深化課改,傾力打造質量養正
1. 實施五級備課,打通備教分離向常規要質量。備課堅持貼近課堂、貼近學生、貼近學科的原則,重點預設觸發思維的問題,思維過程中的難題,作業中的錯題,形成明晰的教材輪廓,理清教材的主骨架。
2. 實施課堂改革,構建高效課堂向課改要質量。探索“五步教學”的課堂模式,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提升。通過案例研討、研訓成長、骨干引領、同課異構等模式,著重研討解決操作的細節和實施的環節,落實生本地位,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做到操作不走樣,研討不變味。
3. 實施微型研究,向教研要質量。集體教研遵循“年級領導主抓,備課組長負責,分散訓練要點,同級教師研討”的集體教研模式,帶著專題來備課,帶著問題來教研。以記錄教育現象為主的問題研究,以教育敘事為主的主題教研,以熟悉教材為主的命題研究,以微課分析為主的課題研究把教研的視點引向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關注教育教學中的小設計、小故事、小困惑、小經驗等,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
四、彰顯“養行”,豐富活動,傾力打造活力養正
語文學科繼續推進“讀寫結合”教改實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數學學科整合不同版本教材,重視思維能力訓練,抓準計算能力訓練和計算習慣的培養。英語學科嘗試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英語、運用英語,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以評選“養正首席教師”為切入點,開展教師素質大賽、讀書交流、骨干研修、課堂比武等活動,造就活力教師。學生中開展以底色教育為主的班隊活動,以興趣開發為主的社團活動,以自我管理為主的體驗活動,以讀書寫字為主的鑄魂活動,以節日紀念日為主的主題月活動,成就活力學生。
五、凸顯“養成”,創新載體,傾力打造健康養正
養正教育目標直指學生的“健康”,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心理健康,這便是養心和正體的價值取向,要竭力打造“健康養正”。學校為學子提供豐厚的文化滋養和知識啟蒙的使命任務要求我們在繼承與創新的道路上求真求實,闊步前行,使學校成為哺育人才的搖籃,培植棟梁的圣地,修身立德的殿堂。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