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 徐文涓 陳艷軍 王璐
【關鍵詞】 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社區;實踐活動;隊伍
【中圖分類號】 G7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17—01
社區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長的家園,是聯系學校、家庭的紐帶,也是未成年人接受社會教育的重要平臺,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未成年人社會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元,以城市社區為有效載體,整合轄區教育資源,立足服務指導,開展靈活多樣的校外教育實踐活動,成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一、社區校外活動教育成效顯著
在蘭州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契機下,各試點社區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納入各自工作體系,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自主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多樣的文體活動,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學習,整治學校周邊環境等活動,引導轄區未成年人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可以說,由于社區面向基層、就近靈活的有利條件,覆蓋面更廣,實踐性更強,關愛服務更優,成為學校德育和綜合性校外活動的拓展和補充,而豐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也證明社區校外教育對于提升學生全面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未成年人社區校外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 缺重視。政府部門重視起著決定性作用,社區一方面承擔的職責繁雜瑣碎,一方面沒有認識到社區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中所發揮的重要的作用,因此對該項工作重視度不夠。
2. 缺經費。資金的支持是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的關鍵因素。當前,社區基本沒有專項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經費,所以在規模和質量上都難以保證。
3. 缺隊伍。社區工作人員往往身兼數職,難以撲下身子、集中精力組織開展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社區工作者多數都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受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制約,無法有效開展未成年人校外教育。
4. 缺場所。在人口密集的居民社區內,未成年人文化娛樂設施因多種原因不能及時興建,硬件設施維護保養不夠及時,無法保證經常性開展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
三、對城市未成年人社區校外教育工作的建議
1. 有效發揮部門協同作用。政府首先要明確自身職責,轉變觀念,在社區建設中重視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盡快構建“政府重視、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盡責、社會各界支持,學生及家長積極參與”的體制機制,指導社區實踐活動規范性、系統性、常態化發展。社區要落實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責任,積極開拓、整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努力改善社區軟硬件條件,為未成年人參與社會實踐搭建平臺。
2. 建設社區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者隊伍。建立人才“不為我有,而為我用”的用人機制,積極吸納藝術、科技、體育、管理等專業人士和志愿服務隊伍為社區校外教育工作提供服務,努力充實工作隊伍,調動工作熱情,開展社區活動實踐、安全保障、心理疏導等工作,讓志愿者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志愿精神和自身價值,為社區青少年品德建設、才藝拓展、心理疏導等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撐。同時,可針對社區校外教育專干組織專題輔導培訓,著力提升社區校外教育工作者素質、能力和水平。
3. 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開展實踐活動。各社區可探索實踐自身接地氣、有實效的社區未成年人教育模式。根據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同,積極爭取轄區單位對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參與,與轄區黨員之家、家長學校等社會教育場所“一室多用”,資源共享;主動協調所在地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向社區學生免費開放職工活動場所、體育場、文體活動室、圖書館等,形成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合力。
4. 著力增強社區校外教育活動的吸引力。社區校外教育活動要積極探索參與、體驗、互動的活動方式,堅持思想道德教育為主,以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少年兒童主動參與、親身體驗。要區別中小學生的心理生理、思想認識、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以及家長教育的盲點、誤區、困惑等,開展道德法制、學業解惑、傳統文化、科技素養、才藝拓展、文體娛樂、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輔導和實踐活動,增強社區校外教育的實用性、可信度、親和力,吸引轄區未成年人主動參與,真正落實教育責任,增強教育實效。特別要在寒暑假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才藝展示、社會實踐等校外輔導活動,使未成年人真正在實踐體驗中熏陶精神、充實思想、鍛煉身體、增長技能。社區校外教育工作還應把留守和流動兒童、貧困家庭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切實解決這些兒童參加校外教育的需求。
城市社區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體現著一個城市公共服務水平,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針對當前現狀,應從加強和改進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高度出發,統一思想,完善體制機制、加大基礎設施和資金投入,努力提升實踐活動品質,使社區真正成為全市未成年人成長教育中的基層綜合實踐平臺。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蘭州市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運行情況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265)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