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圖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增強中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有圖可視,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有圖助形,可以幫助記憶。充分利用圖畫設境,給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給學生一個誘發思維的想象空間,從而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關鍵詞】以圖助聽;以圖助說;以圖助讀;以圖助寫
【作者簡介】韋蘭芳,高州市第一中學。
在深受廣大師生喜歡的SEFC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課文中的插圖生動、形象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并揭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作為教者更加要巧妙地利用它組織教學。因為這些插圖大多源于社會生活實際,貼近現實生活,是“以圖設境”的最好素材。實踐證明,“以圖設境”的教學方法既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創新、實效和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理念,也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意識的具體方法。
一、以圖助聽,培養聽的能力
以圖助聽,關鍵在助字上下功夫,要講究選圖和利用圖的藝術,使學生進入某特定的情境,從而聽得有滋有味,自然就會激發學生想聽。想聽就會專心聽,專心聽了就能體會情境的內涵,從而進入這一特定情境的語言環境中,進而培養聽的能力。中學英語課本給學生提供的聽力材料從題型上看靈活多樣,從內容上看容量很大。雖然大多數與同一單元所學的內容相關,但篇幅較長,所以在教學中筆者想方設法讓學生進入情境,從靈活多變的不同角度來引導學生去分析圖畫,從圖畫中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二、以圖助說,培養說的能力
學到SEFC Book 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這一單元時,筆者逐一出示各種從簡單到復雜變化的不同類型的未來生活的圖片,設置了一個“說”的情境接著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life in the future will be like? What other things do you want the computer to do for you?” 成績稍好的學生回答后接著導入課文。這樣既引出了課文內容,又讓學生根據這個情境展開想象,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組織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成績差些的學生也基本能聽懂。然后讓成績稍差些的學生回答簡單一些的問題。開始時主動回答的學生不多,教師要點名或叫學號,才會站起來回答。但當次數多了和回答的問題較簡單的時候,學生還是能開口說幾句的,習慣了,便能隨時隨問隨答了。到了一定時期后,由于通過用圖創設的情境圖,更具趣味性,學習興致高,學生便爭先恐后回答問題了。
三、以圖助讀,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訓練區別于前面的聽、說訓練,是在一定基礎上質和量的發展升華。以圖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從而讀得聲情并茂、抑揚頓挫。此外還要幫助和訓練學生過好英語詞匯、句子這一基礎關,還要歷練閱讀的技巧藝術。例如:略讀法、查閱法、研讀法、課外瀏覽閱讀法等。因為本文的主線是“以圖設境”,所以下面簡述以圖助讀的教學實踐。以圖助讀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又給學生一個看得見和誘發思維的情境,從而展開想象并讀出來。
四、以圖助寫,提高寫作能力
英語教學實踐證明:寫是語言交流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寫作能力的培養教育是語言表達最重要的途徑之一。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借助各種圖畫的獨特作用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之一。例如對照原版的圖文重新命題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改寫、聽寫、填詞造句、拆并、默寫等練習。這樣的作業除了培養學生筆語能力之外,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以及想象力。
例如在SEFC Book 9 Unit 2 Sailing the oceans 的教學中,先向學生出示四幅分別表示“compass” “astrolabe”“sextant”和“nautical chart”的圖片,要求學生用課文中所學過的單詞、句型和語法,針對每幅圖的內容情境寫出英語句子,多多益善。有時還特意讓同學之間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寫得又多又好,評出冠軍。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思考,在活動和喜悅中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以圖為徑,主要是通過利用圖文并茂,意形結合的獨特性能,為學生創設了各種各樣的語言學習情境,把機械枯燥的練習變成生動活潑的練習。這樣利用圖畫進行激趣、導趣、引趣,進而培養了學生想學、樂學、會學的習慣。另一方面,開發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于較難的文章,給學生配上圖,可以幫助學生掃除聽力錄音中的困難。利用圖畫創設情景,能使學生如同親臨其境般進行閱讀、會話以及寫作練習。這樣的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培養了中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對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確有所裨益。
在教學實踐中,我運用以圖為徑的技巧,在注意自己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學生的學法。科學、合理、多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四會訓練。通過三學年的實驗,獲得一些教學成果。實驗班和普通班的2019年高考成績反差較大。見下表:
參考文獻:
[1]黎世法.新課程異步教學法論.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