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惠琴
【關鍵詞】 鄉村教師;國培計劃;培訓;心得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59—01
去年11月,我參加了“國培計劃”——中西部鄉村教師培訓,滿懷期望地來到了山城重慶,走進了全國重點高校——西南大學,開始了為期14天的培訓學習。通過培訓,我開拓了視野,刷新了理念,提高了認知。下面,就此培訓感悟總結如下。
一、參與式培訓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行之有效,使我們學員受益匪淺
我們來自全省各個地區的三十幾位物理教師濟濟一堂,組成一個班集體,共同交流學習,除了班主任的日常事務管理,主要是由兩位博士生導師(包括四個研究生)帶領的培訓團隊實施了培訓學習計劃。學員每天都要寫培訓日志,內容可以是聽課筆記、心得體會,也可以是意見或建議等,由班干部篩選出來,進行張貼展示,學員課間瀏覽。助教在課堂上配合主講教師分發和收集問卷,每天整理反饋,以改進次日的培訓內容,使學習過程立見實效。除了理論學習,培訓還包括課堂討論(教授與學員、學員之間),以及去當地中學參觀、聽課、課后專題討論等豐富的學習模式,使我們鞏固和學習了更多的理論知識,并提高了專業技能。
二、通過此次培訓,使我擴大了視野,更新了教學理念
參加專業培訓,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拓寬眼界和改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教學進步。國家的新課程改革對物理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為此,要從生活實例中提煉出典型的物理知識來闡釋其物理原理,不能一味枯燥地闡述理論本身,使學生感到抽象和乏味。同時,要注重從物理走向生活,要善于運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來解釋一些生活實例。
三、通過此次培訓,使我認識到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師應該具備靈活的動手能力
這種動手能力不僅是課堂演示教學和實驗室教學所必備的素養,更應該是能夠應用生產生活中的工具,甚至是廢品回收物,來演示出簡單的、顯而易見的物理現象,闡明物理規律。要有開拓性思維,創設情境,努力做簡單易操作的、鮮活的演示實驗,展現趣味物理,進一步驗證物理就在身邊的事實。主講教師原本是一位中學物理老師,由于善于揣摩和實踐而走進了大學課堂,這讓我想起了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他曾經是一位中學的物理老師)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讓我認識到物理教學只要深挖掘、勤于思考、摸索實踐,也是大有可為的。所以,一定要注重平時教學的觀察、探索、總結、實踐,提升教學效果,善于做信手掂來的物理實驗、物理教學,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知物理就在身邊。在教學中,不能只依據課本、大綱、教參而照本宣科,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錯誤,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改進,讓學生愛物理、愛生活。
四、通過此次培訓,使我認識到了理科教師也要具備人文素養,這樣才能從廣度上拓展物理課,達到育人的目的
學科之間不是孤立的,只有提高教師的全面素養,尤其是人文素養,才能深入挖掘學科的歷史背景,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主講教授從我國的國學開始闡述,而后拓展到歷史,直至鏈接到物理學史。縱觀許多物理定律,基本上是18~19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發現的,包括牛頓、法拉第等偉大的物理學家相繼涌現。橫向反觀當時我國所處的歷史階段,明清最具代表性的科舉制度只考查人文素養,缺乏對應試者科學素養的考核,在這種偏頗的制度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如今的時代,呼喚我們國家的接班人——學生,要肩負起國家民族富強的歷史使命,勉勵學生努力鉆研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攀登科學的高峰。闡明這個道理需要物理教師本身具備歷史、文學等人文素養,還必須具有物理專業知識,從而進行知識的橫向串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人文主義教育。
五、通過此次培訓,使我認識到必須終身學習,才能做好物理教師的本職工作
如今的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瞬息萬變,新技術、新知識日新月異,讓我們應接不暇。只有不斷學習,加強自學能力,與時俱進,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所謂“學無止境,不進則退”,就是要貫徹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不被時代淘汰;要學習課件的新制作,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就是要關注和了解物理學科的最新前沿,衛星發射、新材料等,及時地反饋給學生,闡明其中所涉獵的物理知識,鼓勵學生勇攀科學的高峰;要博覽群書,以便橫向拓展物理知識,由此及彼,適時地穿插人文主義、愛國主義教育;要善于進行學科跨越,掌握新題型,辨析古詩詞中所蘊含的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要拓寬眼界,敏銳捕捉其他學科中的物理現象,提煉物理知識。在生活中,要學以致用,要善于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努力做一位既有物理專業知識又有人文理念的綜合型教師,一以貫之“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