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偉
徐州礦務集團第一醫院兒科,江蘇徐州 221000
肺炎支原體性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其病理改變以間質性肺炎為主,進而誘發患兒出現急性呼吸系統疾病。該病患兒初期臨床主要癥狀表現為頭痛、發熱、咽痛、精神萎靡、心悸、胸悶、惡心、嘔吐等,但由于臨床表現不典型,因此常常會被家長忽視,2 ~3d 后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突出表現為陣發性刺激性咳嗽[1-2]。肺炎支原體不僅會導致患兒出現肺炎,還會對其肺外多個系統造成損害,其中較為常見的是心肌損害,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心包病變或瓣膜病變,對患兒的身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3-4]。臨床針對該病經常使用三磷酸腺苷和維生素C 等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較不明顯,且存在較多副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MPP 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68 例肺炎支原體性肺炎并發心肌損害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維生素C 聯合磷酸肌酸鈉對肺炎支原體性肺炎并發心肌損害患兒的臨床療效及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68 例肺炎支原體性肺炎并發心肌損害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參照組(34 例)與復合組(34 例)。參照組男20 例,女14 例;年齡11個月~12 歲,平均(5.9±1.3)歲;病程5 ~11d,平均(7.52±1.26)d;復合組男22 例,女12 例;年齡10 個月~13 歲,平均(6.0±1.3)歲;病程4 ~12d,平均(7.86±1.79)d。兩組患兒在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納入標準:患兒均符合肺炎支原體性肺炎并發心肌損害的臨床診斷標準;患兒家長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害;免疫性疾病;重要器官嚴重障礙者。
兩組患兒每日均給予乳糖酸紅霉素(美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102678)30 ~50mg/kg 靜脈滴注,每日分2 次滴完,持續1 周,此外還需進行對癥治療。參照組給予磷酸肌酸鈉(吉林英聯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58621)進行靜脈滴注,年齡<1歲的患兒每日使用劑量為0.5g,年齡>1 歲的患兒每日使用劑量為1.0g;復合組在參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入維生素C 注射液(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H23021670)200mg/kg 進行靜脈滴注。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7d。
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心肌酶指標(HBDH、CK-MB、LDH)、血清炎癥因子水平(IL-6和PCT)等和不良反應。療效標準:患兒心肌酶譜水平明顯降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S-ST 段及心律失常減少率>90%,則為顯效;患兒心肌酶譜有所降低,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緩解,心電圖S-ST段及心律失常減少率60%~90%,則為有效;患兒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心肌酶譜無太大變化,心電圖S-ST 段及心律失常減少率<60%,則為無效。總有效率為有效率與顯效率之和[5]。
本研究中兩組患兒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0 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經治療后,復合組總有效率(94.12%)明顯高于參照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n=34]
兩組患兒經治療后,復合組患兒HBDH、CK-MB 和LDH 的心肌酶指標對比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心肌酶指標比較(s,U/L)

表2 兩組患兒心肌酶指標比較(s,U/L)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炎性因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復合組的IL-6 和PCT 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n=34)

表3 兩組患兒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n=34)
復合組在進行輸液時有2 例患兒出現注射部位血管疼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2/34),參照組在進行輸液時有5 例患兒出現注射部位血管疼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71%(5/34),兩組患兒出院時其肝腎功能均顯示正常,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433,P=0.231)。
肺炎支原體性肺炎是一種急性肺部感染疾病,患兒在感染支原體后,會對其心肌造成一定損傷,其發病機制為肺炎支原體與機體心臟組織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在機體感染支原體后會形成免疫復合物,免疫復合物與抗體會導致心臟發生病變,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影響[6-7]。此外心肌損害臨床表現較不明顯,無心血管癥狀,因此很難對其進行及時診斷和治療[8]。
為了進一步提高肺炎支原體性肺炎并發心肌損害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給予參照組磷酸肌酸鈉治療,給予復合組維生素C 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研究結果中,治療后復合組HBDH、CK-MB 和LDH指標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該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C 聯合磷酸肌酸鈉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心肌損害,其原因在于在患兒心肌出現受損的情況下,體內HBDH、CK-MB 和LDH 含量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CK-MB 是一種心肌細胞同工酶,具有敏感性和特異性,當CK-MB 含量升高時,則表明心肌受到損害;LDH 分布于體內,當機體出現心肌病變時,可進入血液系統,因此LDH也是證明機體心肌功能是否存在損害的標志物之一[9-11]。磷酸肌酸能夠起到保護缺血心肌收縮功能的作用,使心肌能夠維持良好的收縮力,還能對舒張壓進行調節,使心肌能夠正常儲備能源[12-13]。維生素C 能夠阻擋氧自由基對多價不飽和脂肪酸造成的損害,抑制超氧化物自由基的分泌,進而增強患兒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對心肌造成的損傷。同時維生素C 還能增強機體抗氧化酶系統功能,對氧化應激反應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減少心肌細胞死亡,緩解其損傷,進而起到保護心臟功能的作用[14]。
本研究結果中,復合組總有效率(94.12%)明顯高于參照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同時兩組患兒不良反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證明維生素C 聯合磷酸肌酸鈉對肺炎支原體性肺炎并發心肌損害患兒的臨床療效顯著,患兒僅在注射時出現血管疼痛,出院時對肝腎系統進行檢查,發現其功能正常,說明維生素C 聯合磷酸肌酸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15]。心肌舒張功能不全的患兒在通常情況下都會出現心肌受損,再通過中性粒細胞不斷聚集、趨化的作用下,機體的IL-6、PCT 等血清炎性因子的釋放量增加,加重其心肌損傷。其中IL-6 屬于抗體分泌細胞,參加體液的免疫應答;PCT 是降鈣素的前肽,是炎癥的血清學標志,國外學者將其作為細菌感染的標準物和判斷預后的指標。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復合組的IL-6和PCT 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該研究結果證明,維生素C 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肺炎支原體性肺炎并發心肌損害,能夠降低患兒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促進心肌細胞的修復,改善其心肌功能[16]。
綜上所述,維生素C 聯合磷酸肌酸鈉對肺炎支原體性肺炎并發心肌損害患兒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抑制其炎癥反應,改善心肌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