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霞 陳美珍 何麗怡 歐惠琴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院腦血管科,廣東清遠 511518
急性腦卒中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該病有較高的并發癥、致殘率和致死率,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急性腦卒中患者容易并發吞咽障礙,而吸入性肺炎又是吞咽障礙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癥,是指吸入食物、胃內容物、口咽分泌物等引起的化學性肺炎,影響預后,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3]。因此,臨床上要對其進行吞咽障礙篩查和吞咽障礙訓練。吞咽障礙篩查是急性腦卒中患者入院時需要做的一項檢查內容,通過進行吞咽障礙篩查可了解患者的吞咽障礙嚴重程度,并根據篩查結果制定相應的吞咽障礙訓練,最大程度上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從而提升急性腦卒中患者的生存質量。本研究以120 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評估吞咽障礙篩查聯合綜合性吞咽訓練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 例急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60 例/組。納入標準[4-5]:(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CT 診斷,符合WHO 制定的急性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具備言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可配合醫護人員完成各項訓練和護理工作;(3)患者知情且自愿參與,隨機分組符合醫學研究的倫理要求,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2)基本資料不完整,無法完成后期隨訪;(3)依從性差。
觀察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齡42 ~78 歲,平均(58.5±2.6)歲。對照組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齡41 ~78 歲,平均(58.3±2.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施吞咽障礙篩查:患者入院后根據其主訴是否有嗆咳、吞咽困難等癥狀,界定患者是否伴有吞咽障礙。入科24h 內,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對患者進行吞咽試驗篩查,并采用指脈氧對患者吞咽過程中血氧的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和詳細記錄,準備50mL 的溫開水和5mL 茶匙,協助患者端坐,前25mL 用茶匙喂患者,其余25mL 以每次5mL 用茶匙喂患者。整個過程患者不可以講話,若出現如下一項癥狀則認為存在吞咽障礙:(1)飲水時或飲水后嗆咳或清嗓;(2)吞咽后聲音混濁;(3)吞咽遲緩或無吞咽反應;(4)飲水時或飲水后伴有呼吸困難或氣喘。
對照組實施常規指導,包括遵醫囑對患者進行常規飲食指導,對于留置胃管、吞咽障礙經口進食患者進行常規鼻飼護理。護士要指導照顧者嚴格掌握營養液的配制方法和喂養時間、喂養方法等。密切監測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對患者的意識狀態、吞咽功能和咳嗽咳痰情況實施動態評估。鼓勵患者多做深呼吸,指導患者有效咳嗽,配合拍背輔助排痰,以促進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切勿在用餐時和餐后半小時吸痰,避免嘔吐物誤吸。
觀察組增加綜合性吞咽訓練和針對性護理干預:(1)心理干預。急性腦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多伴有焦慮、自卑等情緒,對此護理人員要多關心、體貼患者,多鼓勵患者,用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向其介紹疾病的治療進展,并列舉以往的成功病例,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對于伴有構音障礙的患者,要采用鼓勵式的溝通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加速疾病康復。(2)體位護理。急性腦卒中患者治療期間要多臥床,持續的仰臥位會增加食物反流和誤吸的風險性。若無其他禁忌癥,則適當改變患者體位,每3 小時變換一次體位,多數患者認為半臥位較為舒適,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延長半臥位的時間,并在患者頭下墊軟墊,以預防壓瘡和誤吸的發生率。(3)吞咽功能訓練:向患者講解訓練吞咽功能的意義,并鼓勵患者多進行吞咽功能訓練,對患者進行口腔肌群訓練、咽部冷刺激訓練和喉抬高訓練,每日2次,每次5 ~10min。(4)生物電療:使用低頻電刺激治療,脈沖為0.15 ~0.8ms,頻率為1 ~10Hz,取患者頭部中立位,通道1 電極A 與B 水平排列,通道2 電極C 與D 正中線排列,以患者自覺咽部肌肉有震蕩感為刺激強度適宜。每日1 次,每次20min。
觀察指標:(1)對兩組患者的誤吸發生率和吸入性肺炎發生率進行統計和計算,并進行組間比較。(2)統計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并進行組間比較。
評價標準:(1)運用問卷調查了解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包括6 個條目12 項問題,每項問題均分為1 ~3 級進行評分,1 分表示滿意,2 分表示一般滿意,3 分表示不滿意,計算比較兩組的患者滿意度(滿意度+一般滿意度)[6]。(2)采用改良式Fugl-Meyer 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價,評價上肢和下肢分別為33、17 項,得分分別是66、34 分,總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越好[7]。(3)采用巴氏指數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價,總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8-10]。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 對兩組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誤吸發生率和吸入性肺炎發生率分別是5.0%、3.3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67%、1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誤吸發生率和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經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5.0%)顯著高于對照組(83.3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s,分)
急性腦卒中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患者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且患者發病后多伴有意識障礙、吞咽困難、構音障礙等癥狀。腦卒中患者急性發病后其機體抵抗力減弱,且患者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減弱,非常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這會加重病情的惡化速度,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費用和經濟壓力,預后差[11-12]。急性腦卒中患者接受針對性治療后需要對其進行吞咽障礙篩查,通過吞咽障礙篩查可以確定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礙以及吞咽障礙的嚴重程度,若出現吞咽障礙,則需要立即制定護理方案和訓練方案,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13-15]。以往的常規護理模式雖然可以滿足大多數患者對于基礎護理的要求,但是護理內容并不具備針對性,并不能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內容。通過對患者進行綜合性吞咽訓練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為患者提供心理干預,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吞咽功能訓練,并給予患者針對性指導,加強呼吸道管理,可以有效預防感染、誤吸和吸入性肺炎的發生[16-18]。
本研究比較了吞咽障礙篩查+常規護理與吞咽障礙篩查+綜合性吞咽訓練+護理干預在急性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發現,實施吞咽障礙篩查聯合綜合性吞咽訓練干預優勢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患者的誤吸和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更低;第二,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住院費用少;第三,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第四,患者治療后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顯提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綜合性吞咽訓練是針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制定的一種護理干預模式,不僅是對患者進行吞咽訓練指導,同時也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和體位護理,旨在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礙、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的同時,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吞咽障礙篩查聯合綜合性吞咽訓練可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同時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其經濟壓力,患者滿意度高,更有利于患者身體的康復,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