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梅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六區,廣東廣州 510000
精神分裂癥是具有病程長、難治愈、病情易反復等特點的常見精神疾病,報道顯示,我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約有55%為精神分裂癥患者[1-2]。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思維、情緒、認知及行為與環境嚴重不協調的特征表現,且精神活動會隨著病情發展而逐漸衰退,研究指出,藥物治療雖為該病的主要治療方式,但藥物治療后,仍有35%患者持續存在疾病癥狀[3-4]。而工娛治療通過工作、勞動、娛樂等活動可改善患者部分精神癥狀,促進康復,已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同時也有學者指出,人性化護理能夠調節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狀態,有利于疾病恢復[5]。對此,本研究以工娛治療配合人性化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干預,觀察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72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納入標準:以《中國神經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6]為依據,確診為精神分裂癥者;>18 歲者;病情穩定者;可參與工娛治療者;可配合進行填表者;無藥物不良反應者;患者及監護人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腦器質性疾病者軀體性疾病者;嚴重沖動及自殺傾向者;意識障礙者;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藥物濫用史者。研究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各3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患者入組后均繼續服用其治療藥物,常規組實施常規康復活動與護理,研究組實施工娛治療配合人性化護理的綜合護理模式,內容如下:(1)醫護小組:專業的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討論,制定護理計劃;(2)人性化護理服務與態度:護理人員對病房進行規范化管理,對病房進行人性化設置,為患者創造舒適、溫馨、整潔的病房環境,同時以尊重、耐心、關愛等積極的態度進行護理,體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為患者制定作息時間表,監督患者規律作息,鼓勵患者獨立完成生活事件,體現對患者的生活關懷;(3)人性化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通過黑板報、宣傳海報等形式在病區展示欄等區域展示精神疾病相關知識,在患者日常活動中安排書籍、報紙等,組織患者讀書、讀報、開展健康講座等活動,宣傳疾病知識。患者出院時向患者家屬強調遵醫用藥,避免不良誘因刺激患者;(4)人性化的工娛治療活動:在院區內設立工娛治療活動室,配備手工制作工具、體育用具、棋牌類工具、書籍、電視等,劃分為多個功能區域,患者可在閱覽室內自行讀書、看報、繪畫、書法等;在活動室看電視、聽音樂、下棋、進行集體游戲等;操場上做操、跳繩、踢毽子等;在文藝活動室內唱歌、跳舞;在康復農場進行除草、澆花、種菜等康復自理訓練。針對表現優秀患者及時給予肯定與實物獎勵,增加患者自信心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工娛治療計劃與針對性場地,培養患者的文娛活動興趣;節日時組織患者以聯歡會慶祝;舉行歌舞類、趣味運動會等比賽,提高患者興趣情致,同時鼓勵患者間就興趣愛好進行溝通,鍛煉患者社交能力與表達能力;(5)人性化心理護理:定期開展護患座談會,增加護患間的相互了解,對患者具體存在的激動、抑郁、焦慮等情緒狀態進行心理干預,疏導患者負面情緒,使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
(1)陰性癥狀:護理前后以患者陰性癥狀量表(SANS)[7]評價患者治療效果,SANS 量表包括情感平淡、思維缺乏、意志缺乏、興趣缺乏、注意障礙5 個因子,分數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2)生活質量:護理前后以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8]評估患者生活質量,量表涉及心理社會、動力和精力、癥狀和副反應3 個維度,總分取各維度均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3)心理狀態:護理前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9]與抑郁自評量表(SAS)[9]評估患者心理狀態,SAS 與SDS 量表均包括20 個項目,4 級評分,分數越高表明焦慮/抑郁傾向越明顯。
護理后,兩組SANS 情感平淡、思維缺乏、意志缺乏、興趣缺乏、注意障礙因子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降低(P <0.05),且研究組降低幅度大于常規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SANS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SANS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后,常規組SQLS 各領域評分及總分較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研究組各領域評分及總分顯著降低(P <0.05),且護理后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護理后,兩組SAS 量表與SDS 量表評分均顯著降低(P <0.05),且研究組護理后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自我心理狀態比較± s,分)

表4 兩組自我心理狀態比較± s,分)
精神分裂癥具有較高致殘率,其核心癥狀為陽性癥狀、陰性癥狀、認知癥狀與情感癥狀,對患者社會功能與生活質量影響巨大,通常需要長期住院治療,而長期住院治療使患者社會活動驟減、日常生活被動安排,患者多伴有心理障礙,隨著藥物治療周期的延長與病程的自然發展,患者社會功能逐漸退化、精神狀態變差,不利于疾病治療[10]。而臨床研究指出,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除必要的藥物外,通過有效的康復活動訓練與護理干預進行非藥物的綜合護理干預是必要的,工娛治療是目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方式,有利于患者負面情緒與癥狀,幫助患者適應環境,重回社會,而人性化護理則因其給予患者人性化照護、踐行“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已在臨床護理中得到全面推廣[11-12]。本研究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以工娛治療配合人性化護理進行干預,發現能夠改善患者陰性癥狀、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
工娛治療強調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計劃性的定期障礙生活鍛煉、文體娛樂互動、行為技能鍛煉等途徑,轉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能夠保持輕松的精神狀態,在活動當中對患者的不良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糾正,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能夠發揮良好的鍛煉與良性刺激作用[13]。而人性化護理模式則與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相吻合,在護理過程中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內涵,更細微、具體地開展護理工作,對患者行為與心理狀態進行干預,能夠全面體現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懷,提高護理質量與護理效果[14-15]。在本研究中,首先,成立人性化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相關培訓,保證護理工作的專業性;其次,對病房環境進行規范化管理,對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為患者創造舒適、溫馨治療環境,提供尊重、友好的護理服務態度;然后,通過黑板報、宣傳海報、書報、視頻等多種宣教形式,多方位地將健康宣教慎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使患者能夠更全面、自然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在出院后仍能繼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在護理過程中加以工娛治療進行配合,護理人員在院內設立獨立的工娛治療活動室,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與活動劃分為閱覽室、文藝活動室、活動室、書法室等功能區域,方便患者進行文娛活動,轉移注意力的同時培養患者興趣愛好,陶冶情操,在患者日常活動中則滲入打掃、清洗的自理能力鍛煉,通過肯定與物質獎勵進行正性激勵,同時以聯歡會、比賽等形式強化患者的工娛興趣與參與度;最后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人性化心理干預,對存在不同心理問題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疏導。因此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SANS 量表、SQLS 量表、SAS 量表與SDS 量表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說明在工娛治療配合下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干預,能夠緩解患者陰性癥狀,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不良心理狀態。究其原因,在工娛治療配合下實施人性化護理,能夠激發患者的生活情趣與自我認知能力,滿足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使患者能夠保持較好的身心狀態。
綜上所述,可將工娛治療配合人性化護理的干預模式應用于精神分裂癥中,進一步緩解患者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其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