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劍飛 張 英
深圳市康寧醫院,廣東深圳 518020
“危急值 ”是指某類或某項的檢驗異常結果,但這種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可能處于生命威脅狀態,臨床需及時根據檢驗結果進行診斷,并采取針對性的有效干預護理治療措施,從而把握最佳救治時間,以盡可能減少嚴重后果的發生,挽救患者生命[1-4]。精神病患者是一類心理障礙型疾病,患者在情感、動作、認知、意志等方面均可能出現異常,而流浪精神病患者則是一類更為特殊及病患群體,因長期未接受治療,且處于不良生活狀態下,病情發展相對較嚴重,診療難度較大。本研究對深圳市精神病專科醫院救助的流浪精神患病者危急值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其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分布特點,為危急值報告持續改進及疾病早期診療提供有效參考。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6 年5 月~2018 年5 月深圳市精神病專科醫院救助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危急值報告登記簿》記錄內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標本接收時間、檢驗項目、檢查結果、報告人、報告時間等。入選對象均為精神分裂癥,符合《ICD10》[5]診斷標準;患者資料完整,且年齡均>18 歲 ;危急值項目數據參照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臨床實驗室管理學指導相關標準[6]。
統計并分析危急值報告內容中各檢驗項目(包括成人空腹血糖、血清鉀、血清鈉、血清鈣、血清鋰、血肌酐、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血紅蛋白、肌鈣蛋白、血藥濃度、血培養和腦脊液培養)的檢驗結果,并計算發生率。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深圳市精神病專科醫院救助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危急值報告檢驗項目及相關警戒值見表1。

表1 危急值報告項目及警戒值
深圳市精神病專科醫院2 年內流浪精神病患者發生危急值項目包括血清鉀、血藥濃度偏高、白細胞、肌鈣蛋白、血肌酐、血清鋰、成人空腹血糖、腦疝8 項,總計168 例。見表2。

表2 危急值檢驗報告統計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流浪人群發生率最高的精神病,患者有明顯的情感、認知、意志、行為、動作等持久性異常,部分患者在此異常精神狀態的支配下,難以進行自我管理,在外出或家人外出時極易走失,流浪于社會。此類人群因為缺乏治療、管理,且部分患者存在嚴重幻想、自殘或傷人傾向,對社會穩定造成一定影響。我院流浪精神病患者進行救助,主要采用藥物及心理干預進行精神病的治療,并輔以行為、娛樂、飲食等多方面的治療及情感疏導,以減輕或消除相關障礙。但流浪精神病患者因長期處于不良生活狀態及精神狀態下,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等會引起血藥濃度不穩定,且鋰鹽作為常用抗精神病藥,長期服用會導致明顯的毒性作用,故精神病徹底治愈率較低,臨床多通過綜合療法控制病情,以減少病癥發生率,減輕病癥發生程度及對患者的影響[7]。研究發現,精神病患者在發生病癥或其他異常表現時,或自身就具有明顯的自殺傾向,或者部分因頓服抗精神病藥物自殺,難以及時、有效的表達或呼救,住院患者外傷及死亡率較高[8]。劉江玲等[9]針對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因疾病猝死或窒息性死亡率近40%,故加強對精神病患者危急值數據檢驗及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深圳市精神病專科醫院救助的流浪精神病患者2 年內發生危急值項目為血清鉀、血藥濃度偏高、白細胞、肌鈣蛋白、血肌酐、血清鋰、成人空腹血糖、腦疝等8 項,總計168 例,發生率高的前5 項為血清鉀減少、血藥濃度偏高、白細胞降低、肌鈣蛋白升高、血肌酐升高。原因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果:血鉀低的主要原因是流浪患者存在明顯的進食差;流浪患者因缺乏管理,日常易出現服藥不規律、隨意用藥等情況,還與檢測設備誤差及血藥濃度偏高相關;使用氯氮平和發生感染會引起白細胞降低;而精神科流浪患者中多數有明顯的院外興奮躁動,從而導致肌鈣蛋白增高;血肌酐升高則與此前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相關。此結果說明在深圳市精神病專科醫院定期檢驗分析危急值數據在了解精神病患者危急值分布規律及臨床特點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為提高醫院醫療安全提供指導。其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點:(1)“危急值”相關數據信息可充分顯示患者處于生命威脅狀態的具體情況,從而采取具有針對性、及時且有效的干預治療,降低意外事件發生風險;(2)醫院各科室定期、及時、準確的檢查報告,可為及時進行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全面、可靠的參考數據,為患者提高更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3)危急值報告相關制度、規范的建立、推行及實施,可提高相關醫療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主動性,且在反復檢測中增強相關知識理論水平,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促進醫務人員主動參與臨床診療,加強各科室之間的合作,利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工作效率的提升[10-11]。同時,在精神病醫院進行危急值數據進行分析,可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危急值分布規律及臨床特點,據此對引起相關危急值的原因等進行調查分析,從而采取有效干預措施,且在原因追尋中還可根據精神病患者特點對精神病危急值統計項目等進行調整、優化,以促使危急值報告更能符合精神病醫院的臨床需求,從而為流浪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救助[12-13]。但經臨床研究發現,危急值報告在臨床落實應用中存在明顯不足,部分醫技人員對相關規范、流程等掌握度不足,或評估標準不規范,同時在危急值各項目標本采集、檢測等過程中有疏漏發生,影響數據準確性,以上均影響危急值報告在臨床中的作用效果[14]。因此,臨床需對危急值報告程序進行規范,持續進行報告流程優化及質量改進,并結合所應用科室或患者群體的特點,以最大限度發揮危急值報告的臨床價值。而流浪精神病患者作為對社會衛生安全及公共安全具有隱匿性影響的一類特殊群體,我院加強對此類患者的救助,可增強其疾病控制效果,減輕社會壓力,利于構建良好社會環境。同時也需尋求與政府或其他相關機構合作,進一步加強對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以在控制疾病的基礎上恢復其社會功能,減少流浪精神病患者肇事等發生,構建更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
綜上所述,定期檢驗分析深圳市精神病專科醫院救助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危急值數據,可了解精神病患者危急值分布規律及臨床特點,利于精神病危急值報告的持續改進,并為提高深圳市精神病專科醫院醫療安全提供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