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演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感染科,廣東廣州 51800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長期存在而造成的肝臟的慢性感染,臨床常經歷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三部曲過程[1-2]。肝臟硬度改變、纖維化及相應的功能受損將導致上腔靜脈壓力增大,靜脈回流受阻,血液瘀滯在食管胃底靜脈,造成食管胃底靜脈不同程度的曲張,若患者此時飲食稍不注意則極易引發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3-4]。臨床對食管胃底靜脈的檢查主要方式為胃鏡,可直視下進行診斷,但由于胃鏡檢查的特殊性,部分患者無法耐受,因此如何進行食管胃底靜脈的無創檢查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瞬時彈性成像技術是臨床新興的一種無創檢測技術,研究[5]表明通過檢測肝、脾硬度可較好反應靜脈曲張程度及出血風險。本文以本院收治的CHB 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瞬時彈性成像技術在CHB 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中的診斷價值及意義,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本院就診的50 例CHB 患者為本研究觀察組。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臨床表現確診為CHB 肝硬化;(2)患者此前無消化道出血史;(3)均為首次診斷。排除標準:(1)酒精性、藥物性及其他原因導致的肝硬化;(2)合并有其他病毒感染者;(3)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另選取同期于該院行胃鏡檢查的健康者5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齡23 ~67 歲,平均(41.3±6.6)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 例,年齡25 ~65 歲,平均(41.9±7.2)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分布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儀器 Fibrotouch 瞬時彈性成像儀(北京海斯凱爾醫學技術有限公司,型號:A-150211-000);彩色超聲診斷儀(法國聲科,型號:Aixpiorer);電子胃鏡(奧林巴斯,型號:GIF-Q260)。
1.2.2 檢查方法 檢查前與患者及家屬交代檢查項目及配合方法,患者禁食2 ~3h,休息10 ~20min 后再予以檢查。(1)肝臟及脾臟硬度檢測:采用Fibrotouch 瞬時彈性成像儀操作,探頭選取3.5MHz。測定肝臟硬度時患者取仰臥位,右臂上舉,充分暴露右側肋間,探查位置為右側腋前線至腋中線7 ~9 肋間。脾臟硬度檢測時患者取左側臥位,左臂伸直,探查位置為左側腋后線9 ~11肋間。探查時探頭適當加壓,使二維B 模式圖像顯示清晰并適當放大,患者需在平靜狀態下輕屏呼吸3 ~5s。兩者均進行3 次有效測定,最終取中位數為測定結果,以彈性值(單位為kPa)表示。(2)胃鏡檢查:所有患者均行常規胃鏡檢查,觀察患者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若存在則觀察曲張靜脈部位、形態及曲張度等特征,并根據《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指南》[5]對其進行評級。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肝、脾硬度測定值;(2)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胃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分級。
研究中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脾臟硬度與肝臟硬度值的相關性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與肝脾硬度相關性分析均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以胃鏡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對肝、脾硬度值診斷效應分析通過繪制受試者工作曲線(ROC)進行。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50 例患者均經胃鏡檢查,根據情況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進行分級為:無曲張、輕度曲張、中度曲張及重度曲張四個等級,依據肝功能Child-Pugh 分級標準分為肝功能A、B 及C 級,具體例數見表1。

表1 觀察組50例患者基本情況統計[n(%)]
經檢測發現,觀察組肝臟硬度及脾臟硬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同組內肝臟硬度與脾臟硬度均呈現正相關關系,經Pearson 相關分析,P <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脾臟硬度值與肝臟硬度值的相關性分析(,kPa)

表2 兩組患者脾臟硬度值與肝臟硬度值的相關性分析(,kPa)
對比不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患者肝脾硬度發現,隨著曲張程度的加重,肝脾硬度值也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1。具體見表3。2.4 肝、脾硬度對CHB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中度以上的診斷效應分析
表3 觀察組不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患者肝、脾硬度彈性值分析s,kPa)

表3 觀察組不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患者肝、脾硬度彈性值分析s,kPa)
通過繪制ROC 曲線(圖1),發現脾臟硬度檢測CHB 肝硬化患者中度以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靈敏度可達95.21%,特異度達77.89%,閾值為34.05kPa。具體見表4。

表4 肝、脾硬度對CHB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中度以上的診斷效應分析

圖1 CHB 肝硬化患者中度以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脾臟、肝臟彈性值的ROC 曲線
CHB 是臨床感染科最為常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我國作為乙肝大國,許多人因CHB 而困擾,CHB 后期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并發癥對患者影響極大[6-7]。研究[8]表明,肝失代償期可因消化功能異常而致營養不良,可產生如腹脹、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此外由于靜脈受壓,回流受阻,食管胃底靜脈血流淤滯而致靜脈曲張極易造成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Fibrotouch 瞬時彈性成像技術是一種用于掃描肝、脾彈性程度的無創影像學技術,相比常規的胃鏡檢查,Fibrotouch 技術大大降低患者檢查痛苦,更能為廣大患者所接受,且操作簡便、檢測快速可重復[9-10]。
瞬時彈性成像技術是利用聲波傳導速率與組織硬度相關原理進行檢測,結果以量化的肝脾硬度值呈現[11]。通過腹部B 超聯合瞬時彈性成像測定肝脾硬度,對肝硬化患者進行量化評估,有研究表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經過治療后靜脈曲張程度改善的同時,肝脾硬度測定值也出現了下降,表明肝脾硬度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肝臟硬度和脾臟硬度呈現一定正相關關系,P <0.05,表明臨床可通過脾臟硬度間接反應肝臟硬度,以方便在無法測定肝硬度時更好地進行診斷和預測。研究結果還顯示,隨著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的加重,其肝、脾硬度值也呈現明顯增加趨勢,即表示肝脾硬度可反應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進一步研究發現,肝脾硬度值可作為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中度以上的診斷指標,且ROC 曲線提示,脾臟硬度值有更好的診斷效能,有較高的特異度和敏感度[14-15]。
綜上所述,對于臨床無法耐受胃鏡檢查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的診斷可采取瞬時彈性成像技術進行肝脾硬度的無創檢查,肝脾硬度值可較好反應靜脈曲張程度,但由于本研究例數有限,肝脾硬度檢測對肝硬化患者的預后及確診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