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允 譚榮鑒 李雪芬
廣東省羅定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廣東羅定 527200
精神發育遲滯是臨床常見的小兒發育障礙,智力低下,以語言、運動功能、記憶力,理解能力、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較同齡兒童落后為主要的表現,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損傷,心理異常等,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和心理發育[1]。精神發育遲滯的患兒因為病因存在不同,其中有腦癱的患兒為腦癱性精神發育遲滯,同時存在單發的精神發育遲滯。在臨床上需要積極的對精神發育遲滯的患兒進行治療,促進患兒的康復,減輕家庭負擔。目前,在治療時,以康復訓練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為主要治療方法,但是應用于不同類型精神發育遲滯患兒中獲得臨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2],本研究腦性癱瘓伴精神發育遲滯與單患精神發育遲滯患兒經治療后智力水平的差異,為疾病的治療方案選擇和預后情況估計提供重要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7 年1 月~2019 年3 月的精神發育遲滯患兒60 例,其中包括腦性癱瘓并精神發育遲滯和單患精神發育遲滯的兒童,分為腦癱組30 例和精神發育遲滯組30 例,納入的標準是有腦癱,智力測驗發現存在明顯的智力低下,符合腦性癱瘓并精神發育遲滯診斷標準,另外僅存在智力測驗發現存在明顯的智力低下,符合單發精神發育遲滯診斷標準。排除的標準是存在染色體異常,有遺傳性疾病,同時失明或失聰,有心臟,肝腎的嚴重疾病患兒。腦癱組中男患兒13 例,女患兒17 例,年齡1 ~8 歲,平均(5.2±0.7)歲。精神發育遲滯組中男患兒15 例,女患兒15 例,年齡2 ~8 歲,平均(4.9±1.2)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根據功能障礙類型的不同分別給予康復訓練和中西醫結合綜合系統治療,在康復運動方面,首先,以羊角球,平衡木,滑梯等道具訓練患兒的感覺統合。其次,以簡直,貼紙,拿小球等游戲訓練患兒的手功能。再次,對患兒的爬,坐,站立和行走等大運動進行訓練。最后,通過與患兒對話,教授患兒發聲,鼓勵患兒多說話的方式訓練患兒的語言功能。早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首先,根據患兒的微循環發生障礙的程度不同,給予不同劑量的東莨菪堿(成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H51022122),每天0.025mg/kg 靜脈滴注,連續用藥60d,肌肉注射神經生長因子,每天2000U,連續治療30d,停15d,繼續治療30d。其次,選擇穴位語言1、2、3 區,運動區,四神聰,百會等穴位行頭針,在行針時在消毒之后,平刺,留置針1h。每周頭針灸5 次。選擇穴位啞門、腎俞、足三里、內關、神門、大椎、風池等注射維生素B1(山東方明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H37021057)和維生素B12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H41020633)。針灸與體針注射10 次,停15d,治療30d。最后,給予中藥方劑補腦益智,組方為,龜板、枸杞子、杜仲、核桃仁、太子參、白術、茯苓、砂仁、菖蒲、黃連、鹿角片、丹參。各藥味烘干研細末每次2g,口服,每日2 次。對經過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用治療總的有效率評價,患兒的運動遲緩,反應慢等癥狀表現消失,IQ 提高15 分以上,語言和精細運動恢復正常,大運動正常時為顯效。患兒的癥狀有明顯改善,IQ 提高8 ~15 分,語言和大運動動能均明顯改善時為有效。患兒的癥狀沒有變化,IQ 提高不足8 分為無效。治療總的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用Gesell 發育診斷量表對患兒進行發育情況評價,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評估患兒的智力水平。
本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 做相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IQ 評分比較,治療后精神發育遲滯組的IQ 評分明顯高于腦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IQ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IQ評分比較s,分)
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療效評價比較,精神發育遲滯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腦癱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精神發育遲滯患兒是指發育障礙的兒童,因為遺傳,社會和心理,損傷等原因造成的語言,運動,生活,學習,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均較同齡的兒童落后的發育障礙,其中主要的診斷依據是患兒的智力低下,因為患兒存在腦癱時為腦癱性精神發育遲滯,同時有單發性精神發育遲滯,兩種精神發育遲滯患兒的臨床表現基本相同,在臨床治療時采取一定的治療措施促進患兒的精神發育可以幫助患兒康復,促進患兒的身心健康[4-5]。有報道顯示,精神發育遲滯在我國兒童中具較高的發病率,約為1.2%~5.5%,不僅危害患兒健康,還加重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通常情況下,精神發育遲滯以注意力不集中和智力發育落后為主要表現,所以不僅要積極恢復其智力,還需要重視患兒注意力不集中的治療。當前臨床上在對精神發育 遲滯患兒進行治療時,有功能訓練、針灸、磁療等方法,其中磁療作為一種物理療法,主要指的是將腦病 治療學和磁生物學等理論作為基本依據,通過對腦血管和腦細胞發出特定磁場,使病灶環境發生改變,使酶活性提高,改善大腦血液循環,對損傷細胞新陳 代謝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從而加快腦組織修復的一種方法,并且磁療還能對異常腦電磁傳播進行抑制,使精神活動紊亂得到明顯的改善。在精神發育遲滯的臨床治療中,中西醫結合的系統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在西醫方面,針對患兒的發育遲滯程度給予東莨膽堿和神經生長因子的治療,可以改善患兒的肌肉力量,促進患兒生長發育,有利于患兒的運動能力的恢復,在中醫方面,以頭針,體針和中藥相結合的方式對患兒進行治療,選擇頭部和身體的穴位進行針灸和藥物注射,改善患兒的運動神經功能區,促進患兒的智力發育,改善患兒的語言和運動能力,必要的中藥方劑能改善患兒的智力,有利于補腦[6-7]。綜合的治療應用在精神發育遲滯患兒中獲得的臨床療效存在一定的差異,考慮可能與患兒的發病原因差異相關,本研究分析了腦性癱瘓伴精神發育遲滯與單患精神發育遲滯患兒經治療后智力水平的差異,為疾病的治療方案選擇和預后情況估計提供重要依據[8-9]。
本研究結果發現精神發育遲滯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腦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精神發育遲滯組的IQ 評分明顯高于腦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見針對單發的精神發育遲滯患兒給予中西醫相結合的系統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患兒的智力水平,患兒的運動,語言,學習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均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但是針對于腦癱的精神發育遲滯患兒的治療效果并不顯著,本研究結果可為臨床上不同類型的精神發育遲滯患兒的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一定的依據,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10-15]。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療對單發精神發育遲滯患兒康復中的臨床療效較高,可作為臨床治療的方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