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瑾
沈陽工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 遼寧 撫順 113122
街區環境色彩評價包括城市自然環境色彩、街區歷史人文色彩、街區人工用色和使用者傾向色彩環境開展,并采用孟賽爾色彩體系進行描述和標定。
自然環境色彩的提取通常從土壤植被等天然顏色進行采樣分析。通過對盛京皇城歷史文化街區自然環境色彩調研分析發現,街區土壤主要以棕壤為主,色彩呈現黃色和黃紅色。色相處于5YR~7Y范圍內,明度位于4.0-7.0范圍內的中明度,彩度范圍于2.5-3的低彩度。
街區內樹木、花卉相對于土壤呈現出豐富的色彩種類。區域內色彩色相豐富,明度范圍在中明度,彩度范圍從低到高分布廣泛。
盛京歷史文化街區反映著沈陽不同時期城市的性質、規模、歷史文化發展。街區色彩蘊含著城市歷史、宗教、民族民俗等文化信息,色彩這一視覺表象傳遞著城市文化內涵和文脈傳承。
東北地區作為滿族的聚集地,民族服飾用色反映著民族文化基本特征。平民服飾用色與帝王服飾又有不同,服飾的色彩與建筑等級又相互呼應,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特點。如民間服裝中,服飾顏色以單一為主,裝飾較少。而具有實力的滿族貴族服裝顏色以高彩度為主,裝飾圖案豐富,裝飾輪廓較為突出。
建筑外觀用色是城市環境色彩人工用色的主要組成部分。盛京皇城歷史文化街區內分布著多時期不同功能建筑,核心保護歷史范圍是沈陽故宮、張氏帥府兩大建筑群,在規劃范圍內商業建筑及民用住宅建筑也展示著不同年代的城市風貌。
清時期建筑風貌以沈陽故宮建筑群為典型代表,主體建筑墻面大面積使用中明度、高彩度的紅,屋頂則分為采用黃琉璃瓦綠色剪邊鋪成以及無彩度瓦片鋪成兩種,裝飾彩繪、墀頭及脊飾使用中明度、高彩度的黃、綠、藍進行點綴,地面多為青磚鋪砌,整體用色顯示在封建帝制時期宮殿的等級地位。
街區內張氏帥府是一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由東院、中院、西院組成,院落中建筑具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展現了西方建筑文化、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融合。大青樓和邊業銀行是仿羅馬式建筑,代表民國時期建筑用色,采用高明度、低彩度色彩傾向為黃色的建筑材料建筑。中院為傳統中式風格建筑呈現青磚墻灰瓦頂的整體色調,局部采用中明度、高彩度的紅、黃、藍綠為點綴。小青樓為一棟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建筑主體為青磚灰瓦,局部使用高明度、高彩度的綠、藍點綴以及低明度低彩度的黃紅色作為柱體顏色。
街區商業范圍集中在中街步行街和仿古特色商業街。中街建筑風格及色彩呈現多樣化,建筑主體用色以中低彩度、高明度為主。仿古特色商業街用色與清時期建筑風貌及配色相一致。
街區規劃范圍內住宅建筑用色主要以低明度、低彩度和高明度、低彩度為主色調,輔助色則為中彩度、中明度的顏色。
城市居民是城市色彩規劃的評價主體之一,與專業工作者、管理者不同,居民評價反映不同使用者的意見,差異性評價構成了城市色彩公眾意愿。從調查問卷結果分析,在參與調研的人群中75%的人認為沈陽故宮建筑群是街區最具有色彩代表性的建筑,10%的人則認為張氏帥府建筑群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也有12%的人認為某商業建筑是具有街區色彩代表性的建筑。由此可以看出,街區具有功能多樣化,居民生活形式多元化的特點,但對于故宮建筑群是能夠代表街區特色的建筑群這一觀點廣為認可。在參與調研人群中38%的人認為街區色彩主要調整改進區域為故宮附近,37%認為需要整體重新規劃,19%認為中街商業圈為主要改造區域。
以歷史文化資源為核心,采取分級、分類設計與控制。延續區域內各時期色彩風貌,以暖色系為基調,形成協調的街區色彩。
在基礎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街區內歷史資源保護區、住宅區、商業區的規劃格局和不同類型建筑分布情況,將色彩規劃控制分為一級核心保護控制區(歷史文化保護單位)、二級重點控制地帶、三級適度控制地帶、四級彈性控制地帶,規劃控制范圍。
一級核心保護區范圍內提取原有建筑配色,嚴禁使用與原有建筑不符的外觀用色;二級重點控制區應嚴格按照推薦色譜設計建筑用色;三級適度控制地帶應有序控制建筑用色,并應采用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推薦用色;四級彈性控制地帶滿足區域發展要求,適時調整建筑配色,區域內恢復建筑應延續原有建筑用色。
建筑配色不應為單一顏色,是一定范圍內的色彩搭配,建筑外觀可采用主調色、輔調色、點綴色和屋頂色(坡屋頂)進行控制。主調色為主色施色面積占總面積60%~70%,輔調色在建筑外觀中起輔助作用,起到加強色調層次,豐富色彩效果的作用,施色面積可占總面積20%~30%,點綴色是起平衡作用的局部著色,施色面積可占5%~10%。
(1)歷史文物建筑
街區內歷史文物建筑以故宮、張氏帥府建筑群為主要文物集中區域。對于歷史保護建筑應尊重原有色彩及配色為原則,延續原有建筑風貌,設立歷史文化街區核心色彩控制區,周圍建筑以古建色彩為基調,嚴格保持原有色彩風貌。
(2)住宅建筑
街區內住宅建筑數量最多分布廣泛且相對分散,為取得協調的街區色彩形象主色調采用低彩度,中、高明度的暖色為基調,輔助色選用同類色或強對比色構成,如采用強對比色在色彩明度或彩度方面與主色調構成關聯,推薦色彩色度分布圖,如圖1所示。

圖1 住宅建筑推薦色色度分布圖
(3)商業建筑
商業建筑除部分文物建筑保持延續原有風貌,其余建筑外觀主要營造歡快愉悅的環境氛圍,建筑主體不宜采用色高彩度色彩搭配給人們產生吵雜煩躁的心理感受,應多采用中低彩度,中高明度色彩為基調,如圖2所示。

圖2 商業建筑推薦色色度分布圖
廣告牌是商業街區中用以宣傳推廣信息的是主要手段,為增強宣傳作用可選用與主體建筑相協調的高飽和度中低明度的色彩并在廣告信息中強化色彩對比關系。
街區公共設施應反映街區內主要風格特質,延續中式樣式及色彩搭配,推薦采用高彩度、低明度木色傾向色彩,與街區形成統一的城市形象。
色彩規劃是建立整體空間環境的重點規劃內容,歷史文化街區應延續傳統肌理的邏輯性和連續性。歷史文化街區色彩評價應分析城市自然環境、街區人文環境、街區人工用色及使用者意向,在尊重原有遺產風貌的基礎上分級、分類控制街區色彩,以協調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場地記憶。對于歷史性街區色彩規劃應充分考慮遺產建筑原有色彩風貌,街區色彩規劃應綜合考慮整體配以同類色,以建筑主色調塑造歷史街區整體色彩視覺形象。街區內應嚴格限定色彩搭配,形成街區色彩指導性原則,建立色彩規劃指導規范和限制條例,依法管理街區色彩,使色彩設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色彩環境形成強沖突,造成色彩污染。
歷史文化街區色彩規劃設計是集保護、規劃、建筑、視覺形象為一體的多學科綜合評價設計。未來色彩設計將在大數據背景下,運用大數據思維,產生更多具有創新性的設計思考和設計實踐,將促進色彩設計走向數據化、信息化,改變城市色彩環境混亂無序無人管理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