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佳平 孫速超

在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完善體系建設。本文簡要分析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性,及有效的管理措施,僅供本專業研究與工作人員參考。
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建設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鄉村振興是推進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也極為重要,本文對此展開論述。
推動經濟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經路徑,而當前國內廣大農村地區急需科學、合理的金融服務體系,否則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將面臨嚴重的阻礙。比如:在農民自主創業過程中,需要配套的資金供給模式,期限要長,且成本要相對較低,否則農民無法承擔較重的貸款資金壓力。在傳統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中,并未注重城市與農村地區的本質區別,“整齊劃一”的金融服務體系使得農民對于金融服務失去信心,甚至往往是“望而卻步”,這種情況是不利于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的,更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廣。由此可見,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與轉型的關鍵時期,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十分重要的,對于農民而言,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可以保障他們享受良好的金融服務;從金融機構角度而言,農村地區市場廣闊、前景較大,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在農村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從政府角度而言,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也是農民融資的有效途徑。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國家及各級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這就需要金融機構積極幫助解決了。金融機構在構建服務體系時,要注意結合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和農民的實際需求,注重金融優惠政策的健全,加大對農業金融的優惠力度。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在服務中要重點推出定向資金補給,幫扶與優惠政策有機結合。當然農村金融優惠政策的實施離不開有效的監督,金融機構應協同基層政府、農業生產主體進行共同監管,確保各項金融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在金融機構開展農村金融服務時,要創新現有的金融服務操作體系,重點突出農村金融業務的特點,滿足農民的實際金融需求。比如:在金融產品的研發中,要深入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以及當地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制定符合實際的金融產品。在金融產品宣傳階段,要組織金融服務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詳細講解金融產品的優勢及可能存在的風險,依據農民的信用等級、金融產品的風險,合理運用差別利率。另外,在農村金融服操作體系創新中,要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的實際狀況,合理確定金融產品期限,確保農業生產周期與金融產品期限相銜接,避免金融機構自身可能面臨的風險問題。金融服務操作是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服務體系落到實處的重要體現,金融機構應對此展開深入的研究與實踐。

傳統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以人工管理為主,效率低,且服務質量嚴重受影響,這是不符合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環境的。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中,金融機構應著重加強農村地區的金融科技應有情況,積極發揮其覆蓋面廣、便捷度高、可得性強的特點,有效緩解農村金融服務長期存在的成本高、客戶區域分散、實際需求多樣化等問題。比如:融資難、融資貴是阻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問題,金融機構可以借力金融科技予以解決,重點開發農村地區相適應的線上產業鏈融資創新服務,以目前流行的移動支付為主要切入點,擴展農民創業與生產中的融資需求。另外,在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中,要借力金融科技推進線上理財市場的開發,利用網絡進行征信與信用等查詢服務,使得農民可以快速享受相應的金融服務。
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中,要堅持與國家法律和相關政策為基礎,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逐步構建一體化的金融服務保障體系。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中,各級政府將積極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并且會完善相關立法工作,金融機構在開展農村金融服務時,首先要了解相關法律的動態,嚴格做到依法開展金融服務;其次要積極接受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督,確保各類金融服務與產品的合法性,同時綜合考慮農民的切實需求與自身金融服務成本等問題;最后金融機構要注重相關服務的保障,要保障農民享受周到的金融服務,又要有效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在金融機構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過程中,必須符合國家整體戰略與政策環境,并且通過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積極進行金融服務體系的改進與創新,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