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鎮濤
互聯網背景下文化旅游產業必須謀求高標準、高質量的發展,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深度剖析了當前九華山風景區“互聯網+文化旅游”發展現狀,并從互聯網基礎設施完善、一站式服務體系構建、電商人才培養等方面對九華山風景區互聯網背景下新發展模式進行展望。
隨著2015年《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的下發,國內各地旅游業開始轉型發展熱潮,與互聯網的深度交融發展勢在必行,旅游業進入“互聯網 +”新時代,作為我國GDP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政府密切關注的問題。
九華山風景區因優雅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佛教文化而馳名天下,作為國家級5A旅游風景區,每年以其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吸引海內外各地游客前來觀摩。21世紀以來,九華山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有目共睹,但在當前大數據時代下,它的發展仍然不成熟,營銷模式較為固化,值得進一步探索。如何轉變傳統的發展理念以及打破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瓶頸,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是旅游的精髓,與旅游相依相存。文化旅游產業對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穩定增長至關重要,自2015年起,第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就已經超過了50%,并且在2017年達到了58.8%,除此以外,同年我國共計接納游客51.4億人次,直接創造旅游收入高達約53682億元。而據安徽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九華山風景區2017年共計接待游客人次高達1010萬,其中包括海外游客36.6萬人,國內游客974.3萬人,相較于2010年總接待400萬人次,幾乎高了一倍多;而營業收入也從2010年的39億元迅速增加到120.4億元,發展趨勢十分明顯,其中收入來源主要包括住宿、餐飲、娛樂以及其他商業設施。在網絡營銷與宣傳方面,景區專門成立了九華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九華山門戶網等官方網站,其中前者包括網站首頁、走進九華山、新聞資訊、政務公開與服務、旅游服務、互動交流等板塊,不僅從不同的角度,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向游客詳細介紹了九華山概況以及景區特色,較大程度地宣揚了佛教文化,還留以游客便捷的評價反饋渠道,具體形式包括在線客服、信息留言、售后電話等等。除此之外,景區還開設了官方微信公眾號與微博(粉絲已經破萬),在保證對景區概況以及已有特色景點的宣傳的同時,又能及時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對近期舉辦的佛教文化活動、節日等進行推廣,并且通過朋友圈轉發、點贊、訂閱等方式與游客互動,以惠引利,從不同的角度吸引游客。在市場運營方面,景區官方與各旅游網站、旅行APP搭建了合伙關系,更加便于游客訂購門票、酒店、飲食等服務。
為了更深層次地分析池州市 “互聯網+文化旅游”模式發展現狀,我們進行了實地考察,并且采用線上線下問卷調查法,共計發放線上線下問卷各100份,合計收回196份,通過考察結果并且整理數據能夠發現,景區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盡管如火如荼,但與互聯網的結合程度以及互聯網對于其經濟的增長推動效果等都不是十分明顯,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雖然九華山景區已經基本實現網上售票;配套餐飲、酒店等企業也通過美團、去哪兒、飛豬等大眾 APP 實現線上預定線下銷售模式,但通過問卷調查顯示,接近40%的游客仍然采用現場購票的方式,而且微信、微博、官網等市場營銷途徑仍然不是十分暢通,合計約占20%。通過與當地職能部門相關人員交流,以及對當地居民、學生進行走訪,我們還了解到景區的營銷模式在同行業中并不具備特殊性,大數據分析應用沒有得到普及,沒有針對性地發掘產業熱點和刺激游客趣味性,信息化旅游模式發展尚不成熟。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近91%的被調查者知悉九華山,但具體了解九華山的,比如其是否具有“東南第一山”之稱這一問題,只有84%的游客給出正確答案。除此之外,根據安徽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接待海外游客的數量僅占總游客數量的3.6%,可見景區相關網站、公眾號等平臺對于九華山佛教文化的挖掘還不夠深刻,推廣力度較弱,產品知名度不強,省內優勢突出,國內尚可,國際感染力則稍顯不足。目前學術界把我國文化旅游分為歷史文化、現代文化、民俗文化、道德倫理等四方面。因此九華山作為佛家圣地,理應優先向游客展示其獨特的佛教文化。據調查顯示,將欣賞自然風光、其他因素作為旅行目的的游客分別占45%、29%,而特地去景點禮佛、參加佛教習俗、鑒賞廟宇建筑以及感受其他精神文娛活動的游客僅占剩余26%。可見游客對景區體驗度并不高,旅游產品的推出較為單一,文化內涵開發層次較淺。除此之外,在文化獨創和創新性方面投入亟待提高。
“互聯網+文化旅游”涵蓋的知識學科很多,包括工商管理、旅游資源管理、計算機科學技術、市場營銷等,作為景區線上開發與維護技術人員,對于這些核心知識的掌握尚不全面,而且管理決策部門在人員招聘這一環節所設門檻相對較低,而且提供給員工后期培養與學習的機會稀缺,這對于推動九華山文化旅游風景區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互聯網+文化旅游”的發展,需要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高科技的支持,以此為背景,完善景點基礎配套設施,例如景區WiFi的全面覆蓋、移動終端便捷導航、二維碼掃描服務等,既提供了游客便捷,又使他們的游覽過程更加舒適。其次,將九華山景點與數字信息的高度融合,例如通過投影視頻、智能音箱、虛擬情景體驗等技術來講解佛教文化歷史、禮節、習俗等,在佛家文化中更多地注入信息元素,以科技感來刺激游客的文脈之思,對于提升旅游景點的附加值有很直接的作用,也更加有利于持續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專業化、智慧化發展。
“互聯網+文化旅游”一站式服務體系,是九華山門戶網站與各大旅行APP的結合體,不僅囊括了官網沒有的在線購票、酒店餐飲預訂服務,還增加了旅行APP所不具備的對景區文化底蘊、歷史淵源的深刻解讀。利用一站式服務體系,景區官方除了可以在重大佛家節日、廟會到來之前告知游客相關活動以及參與性強的文化體驗策劃方案以外,還可以及時收取社會各界的反饋,不僅有利于景區服務條件環境的改善,還可以根據游客要求推出具有特色的創意銷售。此外,一站式服務體系還便于相關職能部門對景區的管理,制定以地藏文化為主題,多種相關文化為輔的展示策略。以游客感知為前提,以服務創新為動力,以文化推廣為背景,從本質上提升九華山的旅游文化形象。
景區“互聯網+文化旅游”體系核心的運營管理需要互聯網專業人才的技術撐持。景區官方除了在招聘任職階段需要嚴格把控質量以外,還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包括網站運營、APP后臺管理、大數據云更新、電子商務營銷等內容的學習,從根本上提升景區工作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才能保證九華山風景區文化旅游產業與互聯網的高度銜接。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對于文化旅游產業來說是難得的機遇。高融合度與強關聯性作為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特征,將其與互聯網的發展相融和,對于順應當今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型的消費時代的潮流,意義重大。
“互聯網+文化旅游”的發展已經迫在眉睫,盡管九華山風景區相關部門在推動這一趨勢時已略有成色,但還應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合理利用扶持政策,培養專業性電商人才,加大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投入,推陳出新,多方位、多元化、多策略地推出旅游特色產品組合和宣傳特色文化,發揮互聯網高科技對于市場營銷的重大推動作用,才能緊跟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步伐,不斷優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模式,使九華山風景區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變革,實現“互聯網+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