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雷楚琦

當今社會,以可持續發展為主旨,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能有效促進閑置資源再利用的共享經濟已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相對于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領域,共享圖書的發展較為緩慢,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基于共享經濟發展的大背景,綜合以文獻研究法與調查研究法,探究共享書籍運營模式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共享經濟是隨著社會發展出現的一種以節約資源為目的新興經濟模式,能夠有效促進社會閑置資源的再利用。據國家信息中心推出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初步估算,2017年共享經濟融資規模約2160億元,同比增長25.7%。
對于圖書而言,其閱讀具有一次性、臨時性的特點,存在大量閑置書籍。而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傳統圖書行業出現了共享書籍平臺,極大促進了閑置書籍的流動。其中,分站式作為一種共享書籍運營平臺的創新代表,結合了自動售賣機與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以用戶繳納押金后,掃描二維碼支付租金借書,并按時還書作為主營業務,按期以各大客流量大的地方作為設點依據,將傳統圖書行業“化整為零”。但是,分站式書站的運營也伴隨著難以回本、難以保證雙方權益的諸多問題。
共享書籍運營平臺往往要以互聯網作為一定的技術依托,其出現打破了人們出行時間與地點的限制,特別是分站式共享書籍運營平臺的出現使得提供“快”和“便”的創新型服務成為可能,促進了“隨手閱讀”和“碎片閱讀”的流行,進一步帶動了全民閱讀風尚。
互聯網技術與電子數字技術的出現使得二維碼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通過設立分站式共享書籍運營平臺,使得人們隨時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掃描二維碼支付相應的租金進行借閱,其相對于輻射范圍有限的傳統圖書館,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增加了閱讀渠道,使得閱讀資源變得更加便利、可得。
傳統圖書行業以設立實體書店、書報亭為主要運營模式,較少提供借閱服務,多數以銷售書籍為主,并且需要讀者前往固定的地方購買書籍。
而設立線下共享書籍運營平臺使得讀者可以在距離最近地方進行書籍借閱,是將傳統圖書行業“化整為零”,客觀上克服了傳統圖書行業運營的交通不便的劣勢,使借書省時省力。
分站式圖書共享平臺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并設立有對應的APP,極有可能激發出創新型的潮流營銷方法。可利用互聯網與app開展各種創意新興營銷,將會促進閱讀行業文化營銷的豐富性,如線下設立讀者交流會、作家簽售會,促進閱讀風尚的回歸。互聯網的傳播速度較快,又加上我國互聯網用戶眾多,網絡新型創意營銷的效果將會十分顯著。
終端用戶多數使用共享書籍運營平臺對應的app進行借還操作,而用戶準入制度一般以用戶押金作為保障。個人用戶須在平臺注冊會員,并向平臺交納一定的押金才可以進行借書操作,而押金可以隨時退還。也可以采取個人用戶支付的押金與可借閱書籍數量掛鉤的模式,大多收取110元到510元不等的押金。平臺則可以利用部分數量的押金進行理財投資,押金可為平臺創造一定的收益,成為利潤源的一部分。
共享書籍平臺可以為企業、政府部門等一些事業單位提供網上圖書資源共享服務,并可以向這些單位收取一定數量的年費,如一個企業可以收取一萬元左右的費用,這也將會成為企業重要的利潤源。還可以進行業務拓展,向企業、政府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如根據不同的需求定制個性服務。比如,為具有不同企業文化的公司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書單,從而收取附加費用而增加利潤。
共享書籍運營平臺一般是分散在各大人流量大的地方,作為類似自助式零售終端,點位分布靈活,具備獨特的渠道價值。此時,書站顯示屏可作為天然的廣告位資源,當書站處于待機模式時,顯示屏可以構建成精準廣告媒體平臺,廣告以視頻、圖片等形式閃現,通過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廣告位收入就成了一筆可觀的盈利。
會員制度在現今商業營銷中被廣泛使用,在年輕人,特別是學生人群中非常的受歡迎,提供會員服務的平臺或者網站可以為持卡會員提供價格折扣、個性化服務等其他增值服務,會員在享受特權的同時,向平臺繳納會員費月卡、季卡或者年卡。通過收取一定的會員費,平臺可實現盈利。
共享書籍運營平臺可與線下的文化圖書公司進行合作,根據用戶的需求與現實情況開展一系列線下增值活動,如邀請當紅作家開展讀書見面會、簽售會,舉辦讀書交流會,平臺可對這一系列活動向參與者收取一定的費用進行盈利。
在平臺積累一定的用戶數量后,可以進行業務拓展,如設計一些其他文化創意產品,形成文化效應和流行,邁進文化創意市場,通過設計并銷售精彩、吸引眼球的文化創意產品給平臺提升名譽,并帶來相關盈利。
如今市場上運營的共享書籍平臺的主營業務都是租借圖書,大多按照借閱書籍數量、借閱時間等因素收取借閱費,大多數為一小時幾塊錢,定價較為低廉。而設立線下借書網點以及購置各種類型的圖書的前期投入又比較高,對一些B2C平臺來說還存在著物流與倉儲的成本。收入低但成本高的現狀導致市場上很少共享書籍平臺進入盈利階段,也進而導致了共享書籍發展較為緩慢。
由于圖書種類有限、圖書質量不高等問題都影響了用戶的閱讀體驗,又加上利潤空間較小,使得共享圖書的競爭優勢并不突出。雖然共享圖書降低了人們的閱讀成本,但相較于電子書,使用共享圖書需要繳納押金、承擔服務費,而低價電子書的閱讀成本不過一兩元,因此許多用戶認為使用共享書籍不如使用電子書劃算,因此共享書籍還存在競爭優勢不突出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人們依賴于使用智能手機,紙質書閱讀的需求量連年下降。國民閱讀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個人閱讀數量評價中,只有1.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6.6%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有36.0%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一般,45.2%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
中國人均閱讀量非常低,又加上手機與電子書的沖擊,想使用共享書籍的用戶越來越少,市場需求量的不足是制約現在市場上存在的共享書籍運營平臺發展的原因。

當今時代,共享書籍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圖書行業的態勢,將傳統圖書業“化整為零”,彌補了曾經城市書報亭、實體書店不夠“快”和“便”的缺點,促進公眾文化服務的發展,推動整個社會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共享書籍也響應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其中包含對二手書籍回收作為共享書源這一服務更是注重了對閑置資源的利用,為社會的環保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
雖然具有拓寬人們閱讀渠道和響應環保的優點,共享書籍的發展還存在著成本、優勢不明顯與需求量不足的缺點,在未來,共享書籍還應該明確市場定位,針對不同年齡段群體的閱讀需求進行市場細分,并繼續進行業務創新,開拓業務范圍,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