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偉

近年來,電子商務開始在農村地區崛起,為農業產業升級、農村發展以及農民增收提供了一個重要發展途徑。現如今,如何加強農產品電商推廣環境建設,已經成為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從政策層面、涉農企業層面以及農民層面分別提出了農產品電商推廣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我國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商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多數仍是“單兵作戰”,農產品資源無法得到有效集中。對此,政府有關部門應重點考慮農村電子商務“成規模、可持續”發展方向,打造真正具有可發展、可復制價值的示范典型,例如從政府角度幫助農村地區與阿里巴巴進行牽線搭橋,建立淘寶村,以幫助當地特色農產品擴展線上銷售渠道。在此期間,政府部門還應加大對當地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的支持力度,例如稅收補貼、資金補償等,以鼓勵電商企業在鄉鎮農村地區進行網點布局,激勵農戶及個體戶運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
我國許多農村地區擁有大量的特色農產品,但是由于并未形成品牌產品,在電商推廣過程中難以形成競爭力。然而,農產品品牌建設對于農戶或者小微型涉農企業而言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政府部門的加入,通過政策手段培育若干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助推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網絡推廣及銷售。對此,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區域性農產品的品牌定位,充分挖掘該農產品的生態文化、品牌價值,并在對當地文化線上推介過程中強化對該產品的品牌推廣,以通過政策助推實現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塑造。
政府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面向當地涉農企業、個體戶、農民等開展農產品電商培訓工作,例如開設電商班,針對如何開辦網店、如何線上推介農產品等進行全面培訓,以盡可能提高當地農產品經營群體中電商人才的培養速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而且,還可以發布優惠政策以鼓勵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農民工等返鄉創業,以盡可能彌補農村地區電商網銷人才匱乏的問題。
涉農企業應充分利用當前電商平臺上各種廣告推廣形式,針對農產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廣告方案。第一,戶外廣告。可以選擇在農產品市場、醫院、超市、農業觀光區等地方進行戶外廣告宣傳,包括設立戶外廣告牌、發放廣告宣傳單、設立地推點等,讓潛在消費者了解并體驗到原生態、綠色的農產品;第二,網絡廣告。企業可以合理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百度引擎搜索等形式,以托大自身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第三,事件營銷。企業應積極參與當地政府、媒體組織的一些熱門活動、展會等,并制造一些熱門事件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提高廣告推廣效果。
涉農企業想要提高農產品的推廣效果,需要立足長遠,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品質和安全品質。對此,企業應建立標準化生產理念,針對農產品的生產、采摘、包裝以及配送等各個環節建立相應的輸出標準,充分保證產品質量。例如,在生產環節中可以利用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大棚內農產品的生長狀況,在采摘環節根據訂單情況進行有計劃、有批次的采摘,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損耗和庫存壓力,在配送環節研制專門的保鮮包裝、溫控包裝等,以確保農產品的新鮮優質。
企業在農產品推廣過程中需要打造企業自身的品牌形象,通過統一標識、統一風格、標準化質量要求等,讓消費者對企業的農產品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從而塑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品牌。而且,在品牌塑造過程中,還應注重搭配線上線下的營銷推廣活動、促銷活動等,以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隨著人們對微信、淘寶等諸多平臺的使用越來越頻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已經成為農戶及個體戶的重要銷售途徑。而且,許多農產品由于受保質期的影響,更需要在較短運輸時間內完成終端銷售環節。對此,農民及個體戶可以通過自營或者委托他人經營的方式進行微商運營,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在微信圈發圖文信息宣傳、與消費者互動等方式進行產品推廣,并在推廣過程中要注重細節服務,例如免費提供配料、附贈各種新鮮的做法和吃法、個性化產品定制等,以提高消費者對其信任感和認可度。
總而言之,在農產品電商推廣過程中,政府部門應通過加強區域農產品品牌建設、培育農產品電商人才、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等手段進行農產品電商政策環境建設;涉農企業則需要充分利用各種廣告推廣形式,塑造企業品牌形象,并針對農產品各環節進行標準化生產以實現推廣效果;而農民及個體戶則需要及時掌握先進的電子商務操作技巧,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產品推廣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