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 要: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系統且復雜,資金整合工作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西藏農業、農村和農民之間的協調發展。目前,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統籌整合管理機制不成熟、資金安排精準度不高等。因此,提出了提升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效率的對策,以提高西藏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優化和完善農牧業投資管理體制,從而進一步推動西藏農牧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
中圖分類號:F812.8;F3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2-0045-02
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在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三農”問題制約著西藏經濟的發展,是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的重點和難點。解決好西藏農牧業、農牧區、農牧民問題始終是黨中央、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十二五”以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思想,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以重大涉農項目為依托,建立健全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的長效機制,著力構建現代農牧業經營體系,著力提升農牧業生產能力,著力提高農牧業產業化水平,著力強化農牧區基礎設施,著力改善農牧區民生。自“十三五”規劃以來,西藏自治區緊跟全國步伐,突出資源優勢,以高原特色農牧業為主的現代產業迅速發展。1978—2017年間,西藏財政支農支出由0.58億元增至238.09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6.68%。總體上,近40年來西藏財政支農規模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這說明財政支農在農業發展中的地位在逐漸提高,在總體規模上也在快速提高。但是,近幾年西藏財政支農資金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財政支農資金整體效益和持久效益的發揮,破壞了財政支農資金的安全運行和高效使用。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系統且復雜,資金整合工作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農業、農村和農民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通過整合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提高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優化和完善西藏農牧業投資管理體制,必將進一步推動西藏農牧業的快速發展。
一、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現狀
自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西藏各級政府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2016年,西藏納入脫貧攻堅整合范圍的專項資金的總規模為210.35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51.28億元、西藏自治區本級資金37.84億元、市級資金9.51億元、縣級資金11.72億元。實際整合資金規模為111.18億元,其中,中央資金74.18億元、西藏自治區本級資金22.69億元、市級資金6.77億元、縣級資金7.54億元,中央、自治區本級、市級、縣級實際整合資金數占納入整合范圍的專項資金總規模的比分別為49.03%、59.96%、71.19%、64.33%。2017年,納入脫貧攻堅整合范圍的專項資金的總規模為245.92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67.94億元、自治區本級資金52.80億元、市級資金9.69億元、縣級資金15.49億元,實際整合資金規模為129.93億元,其中,中央資金79.89億元、自治區本級資金30.47億元、市級資金8.17億元、縣級資金11.40億元,中央、自治區本級、市級、縣級實際整合資金數占納入整合范圍的專項資金總規模的占比分別為47.57%、57.71%、84.31%、73.60%。
總體上看,2017年比2016年,西藏各級統籌整合范圍內的專項資金總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長,總體增幅達到16.91%。但是,從中央財政和西藏自治區本級實際整合資金來看,2017年實際整合資金數占納入整合范圍的專項資金總規模的比例均有所下降,整合力度稍有減弱,分別降低了1.46和2.25個百分點。這從側面反映出各涉農部門的整合意識、意愿還不夠強,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工作在省級層面遇到一定程度的阻力。然而,在省一級政策支持“指揮棒”的揮動下,市縣兩級因地制宜,加大了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大幅度提高了專項資金整合比例。2017年,市縣兩級實際整合資金數占各自預算安排納入整合范圍的專項資金總規模的比例分別提高了13.13和9.26個百分點,實際整合資金增長比例較專項資金總規模增長比例分別提高了18.79和19.03個百分點。顯而易見,市縣兩級對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需要十分迫切,且有強烈的整合意愿。
二、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存在的問題
當前,西藏在財政支農資金監管使用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有一些體制機制、政策落實層面等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了監管工作的深入推進。盡管西藏財政支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西藏財政支農資金統籌整合管理機制不成熟。部分財政支農資金管理辦法與資金整合要求不銜接,開展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存在管理違規風險。從財政對“三農”的投入來看,涉農資金分散在農財、農發、經建、基建甚至預算等多個職能科室,但財政支農資金統籌整理的機制還未完全建立,各業務部門在分配安排資金時按照各自的計劃自成體系,集分配、使用、管理、監督于一身,與其他部門協調配合不夠,涉農管理部門事權劃分不夠明確、資金使用范圍模糊。二是西藏財政支農資金安排精準度不高。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條塊分割,交叉重復、上級管得過死等問題較為突出,上下的權責不匹配。另外,西藏資金整合難度較大、力度不強、資金安排精準度不高。三是西藏財政支農資金統籌整合的跟蹤問效力度偏弱。因整合資金相關部門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協調機制,各自為政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整合后的支農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跟蹤問效。四是相關部門在資金整合工作中有缺位現象。五是各地中長期發展規劃與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使用存在脫節現象。西藏地方一級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對支農資金整合重視程度不夠,規劃編制與資金整合工作缺乏有效對接和聯系。另外,西藏維穩固邊任務重,而地市、縣機構編制少,人員變動大,對資金整合政策把握不準,影響了資金整合工作全面推進。總之,目前西藏財政支出資金整合方面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益,不能充分地發揮它的最大效用以實現西藏農牧業的快速發展。
三、提升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效率的對策
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工程。鑒于此,為切實提高西藏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完善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通過相應的政策機制調整,使西藏財政支農資金的整合更加符合政府工作要求、切合農牧民實際偏好,從而有效促進西藏農牧業發展的目標,可以在以下方面對現有整合機制進行完善:一是完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機制。要建立和完善有效運作的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協調機制,各級要以地位高于支農部門和財政部門的政府名義成立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及其成員單位責任,形成涉農資金整合工作合力。二是加強西藏財政支農整合政策頂層設計和溝通協調。財政支持“三農”工作涉及多部門、多層級,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完備的政策體系和科學規劃提供支撐,做好政策頂層設計尤為重要。為了保證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有效進行,各部門必須增強合作意識,有大局觀念,避免職能重疊和缺位,實施過程中應建立起部門間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性。三是改革創新西藏財政支農資金分配機制。在堅持審批權限下放的同時,不斷加強目標管理,要求下級政府就如何完成上級設定的政策目標作出具體說明,要根據實際發展需要以及發展重點,合理確定發展項目以及資金投向,以保證頂層政策目標的實現。堅持放權與績效并重,在績效考評的大背景下,將資金整合納入到績效預算框架內。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對績效好、能完成原有政策目標、監管措施到位的地方和部門適當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對績效評價結果不理想的地方和部門在安排支農項目補助資金時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予以相應調減,以此來確保資金整合中多重目標的高質量實現。四是強化西藏財政支農項目規劃編制。省級層面在制定統籌規劃時要考慮到各地區的重點產業和由此產生的重點項目,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規律,并與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建立完善支農資金項目庫,編制資金整合使用方案,合理確定各類農業產業化項目的優先順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導向作用。五是提高西藏農牧民參與度。要賦予西藏農牧民群體充分的話語權,使其能對財政支農資金運行全過程進行“無死角、無盲區”的監督。六是加強西藏財政支農資金監管。加強監管是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取得實效的有效保證,要有一套相對完整的監督管理體系,才能使資金整合工作不斷深入,從而有效配置有限的公共財政資源,充分體現政策目標。七是拓寬西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廣度與深度。八是提高西藏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指向性和精準性。以財政支農相關項目為平臺,在預算編制環節對同一行業內的相關支農資金進行源頭整合,在預算執行環節對行業間支農資金加大統籌整合力度。
參考文獻:
[1] ?從靜.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的現狀與相關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5,(39).
[2] ?楊尚勤,何予平,王茂林.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8,(5):13-14.
[3] ?李樹林.西藏林芝地區財政支持農牧業特色產業的績效評價研究[D].蘭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4] ?劉鵬.縣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研究[D].杭州:浙江財經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