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華
【關鍵詞】雙語教育;政府支持;區域發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82-0024-03
近日,認真拜讀了全國雙語教育專家龔海平先生以及江蘇省張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長朱治國、湖南省長沙高新區教育局局長任波、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教體局副局長崔永麗、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文體教育局常務副局長考振柱等人有關雙語教育的文章,為他們準確解析雙語教育概念和理念并精準把握雙語教育政策和法規感到驚嘆,為他們大力支持雙語教育的舉措深表敬意。
“政府支持”是雙語教育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普遍認可的基本原理。一旦離開了政府支持,雙語教育將難以為繼或一事無成。《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指出:“研究發現,除非雙語教育與政府保持一致,否則它們不會成功?!鄙鲜鑫恼略僖淮悟炞C了這個權威觀點。毋庸置疑,開展雙語教育需要許多支撐條件,如雙語師資、雙語課程、雙語環境、雙語教材、雙語經費、辦學場所等,但是相比而言,最重要的支撐條件是政府支持。
“綱舉目張”是中國的一個成語,其意思是,捕魚時把漁網上的總繩(綱)提起來,一個個網眼(目)就都張開了。在開展雙語教育中,政府支持就是漁網上的“綱”,雙語師資、雙語課程、雙語環境、雙語教材、雙語經費、辦學場所都是漁網上的“目”。有了政府支持,開展雙語教育的一切就有了保障。
雙語教育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載體。雙語教育專家龔海平指出:“要實現教育國際化,首先得破除語言交往障礙。雙語教育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在培養人的素質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作為教育國際化推進的課程載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確實如此,不僅我國實施了雙語教育,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雙語國家也在實施雙語教育,甚至三語教育和四語教育。與此同時,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匈牙利等單語國家以及歐洲許多非英語國家也在實施雙語教育。英國文化委員會特聘專家Robert Hill曾在上海一次學術研討會上介紹,歐洲非英語國家近年來十分流行用英語講授其他學科,如用英語講授藝術、歷史、地理等學科。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一位德國與會者用純正的英語發言,并在閉幕式上代表全體外國與會者用英語致辭。有人問他是怎么學好英語的。他回答說,在歐洲許多非英語國家的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兩個渠道:第一,通過開設英語課程學習英語,英語是必修的第一外語;第二,在他們那里,地理、歷史、音樂等學科都是采用英語講授的,而不是本國語。
任波局長認為,在世界正在日益成為“地球村”的發展背景下,通過實施雙語教育課程改革,推進區域基礎教育國際化,培養既具有良好的外語實際綜合應用能力、又具有國際理解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的人才,可謂正當其時。概括來說,開展雙語教育有兩個不同的目的。美國、加拿大等少數國家開展雙語教育主要是為了種族同化、文化認同、社會穩定等需要,甚至基于和諧共處、避免國家分裂的考量。我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匈牙利等單語國家以及歐洲許多非英語國家開展雙語教育的原因完全相同,都是源于對外語教學質量水平的不滿意,其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拓寬國際視野,加強跨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認同。就我國雙語教育而言,還承擔著進一步繼承、弘揚和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因此,我們在開展雙語教育時,必須堅定地捍衛漢語的純潔、健康和規范。漢語是我國的母語,是維系中華民族的紐帶,是我們人際交往、交流思想最重要的工具。我們堅決反對在語文學科開展雙語教育,以免造成母語的損傷,也不要求在所有學科開展雙語教育。
雙語教育不是另起爐灶,不能額外增設學科,必須置于國家課程的體系框架之內。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明確指出:“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齊規定課程,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敝熘螄本珠L認為,雙語教學要在國家課程體系的框架內,才可能有效實施教學。一方面,合理選擇國家課程中的一門或幾門學科,采用雙語教學,可以獲得國家課程地位,有了課程實施保障,避免被當作校本課程或者興趣課程而邊緣化;另一方面,以學科課程為母體,雙語教學就有了課程標準和規范,避免雙語教學發生方向偏離和碎片化。
雙語教育必須順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契合和推動當地的區域發展。考振柱副局長和黃江認為,雙語教育如何有機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整體進程中去,為國家培養卓越的后備人才,為社會培育優秀的模范公民,以期實現個人和集體的雙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不可否認,雙語教育對于區域發展應該起到推動和促進的作用。比如,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成為集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為中心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國際大都市初級階段的基本標準是:每兩天就有一個國際性會議召開;40%的居民能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半數市民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每天有13萬旅客從天上“著陸”;每年入境游客要占本地人口數量的40%,等等。能否確保40%的居民能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這直接關系到上海能否達到國際大都市初級階段的基本標準。為此,上海正在制度、政策、環境、人才等方面做充分準備,其中包括足夠的雙語專業人才、良好的雙語教育環境等。
雙語教育實施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帆風順,跌宕起伏或好事多磨在所難免,我們應該對此有充分的準備。雙語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其發展永遠在路上,需要我們堅忍不拔,作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崔永麗副局長談及當地開展雙語教育的歷程,鄭州市教育局確定首批十幾所雙語實驗學校,從2013年秋季起實施雙語教學的嘗試,發展至今,經歷了基礎性的實驗、探索階段,如今已進入發展、提升階段。其實,世界各國開展雙語教育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指導的博士畢業生王莉穎在其博士學位論文《雙語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外雙語教育比較研究》中曾經指出: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施雙語教育的國家之一,也經歷了一波三折:肇始階段(1568年 ~ 1815年),出于傳教的目的,耶穌會為印第安學生開辦了一所雙語教育學校;限制階段(1816年 ~ 1957年),隨著移民數量的劇增與移民類型的變化,美國出現了語言同化的傾向,規定學校課程必須用英語講授,雙語教育受到了壓制;恢復階段(1958年 ~ 1967年),美國雙語教育整整被冷落了半個多世紀,由于1957年蘇聯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引發了有關美國教育質量、科技創新、國民素質、競爭力諸問題的大辯論,又恢復了雙語教育;發展階段(1968年至今),由于美國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雙語教育得到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支持”是一篇大文章,支持的力度和措施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近可遠,可長可短。近幾年,我曾經多次在張家港市東渡實驗學校、深圳市寶安區鳳凰學校和鄭州市惠濟區實驗小學參加雙語教育活動,我發現那里的教育局局長們都曾到場為雙語教育站臺、喝彩和呼喊,給予肯定、表揚和支持,給了當地參與雙語教育的校長、干部、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莫大的激勵和鼓舞。作為長期從事雙語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我每每為此感慨萬分且感動不已。我想,如果各級政府再想得遠一點、深一點,在雙語教育的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施展拳腳的用武之地。因為,開展雙語教育的難度遠高于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對雙語教師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學科教師。雖然他們是學科教師,但是他們是精通英語的學科教師,是能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學科教師。他們勇挑重擔,攻堅克難,非常辛勞,與一般學科教師相比,他們備課時間更長,語言要求更高,花費精力更多。我們真誠地希望,在雙語教師的工作量計算、職稱評定、經費配套、科研支持、國內培訓、國外進修等方面,各級領導繼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持,提供更加寬松的氛圍,并制定更加傾斜的政策?!?/p>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雙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