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贛州全南縣南逕鎮南逕村,“網紅”農民陳永東在臍橙園中錄制視頻,推介、叫賣贛南臍橙。
紅紗覆面,一襲紅衣。
近期,一個叫李子柒的女孩拍攝鄉村古風生活、傳統美食、傳統文化等內容,不僅在國內走紅,甚至紅到了海外。
其在海外社交平臺YouTube上的訂閱者超過740萬,而美國主流媒體CNN在該平臺上的訂閱量也僅794萬。
事實上,不只是李子柒,在直播賣貨的大潮中,“時髦”的中國農民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近距離、直觀、身臨其境的感覺,再加上各種農村生活場景給網友帶來的新鮮感,讓一些農民在網上迅速吸引大量粉絲,成為網紅。
直播不僅打開了農產品銷路,讓更多農民增收致富,還推動了農村傳統生產方式的改變。
如今,“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數據變成新農資”,這是科技賦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鎮致富的希望。

“網紅”農民翟文波在大棚內與村民王艷梅一起手機直播,講解龍須菜的食用部位。

2018年,大學畢業的烏音嘎回到牧區家中,開始創業做原生態牧區短視頻。目前,烏音嘎在短視頻、直播平臺已經擁有上百萬粉絲,還帶動了家鄉旅游和特產銷售。

今年40歲的桑慶軍因為把一條養雞的短視頻傳到網上,他和他的“雞部隊”一夜之間都成了“網紅”,“溜達雞”更因為綠色的飼養方式供不應求。

河北省內丘縣積極推進農村電商發展,通過“電商平臺+ 物流+基地”的網絡銷售模式,助力太行山區優質農產品“下山進城”。

婺源縣的江春花是篁嶺景區的一名工作人員,主要負責晾曬辣椒、稻谷、皇菊等,被游客親切地稱為“曬秋大媽”。通過“曬秋”,江春花成為了景區的“網紅”,不僅自己的生活好了,還帶動了景區收入的增加。

河南省鎮平縣侯集鎮依托傳統養殖業優勢,大力發展觀賞魚經濟,探索出“產業園+ 電商+ 農戶”的發展模式,年產觀賞魚5 億多尾,活體觀賞魚商品通過電商渠道銷往國內各大市場。

35歲的康丹丹辭職創業并成功培育出北方野豬與南方香豬的雜交品種。康丹丹將它們吃水果、玩耍、睡覺的視頻發到社交平臺進行推介,使“水果香豬”成為遠銷全國多地的產品。

豐收時節,許多鄉村互聯網達人以新的方式活躍在田間地頭,他們錄視頻做直播、幫家鄉農民“帶貨”、為鄉村特產代言,借助互聯網流量推動農產品銷量,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
責編:呂江濤 ?lvjiangtao@ceweekly.cn
編審:張偉
美編:孫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