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形勢下,民營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政策機遇和挑戰,動態能力的提升是民營企業構建競爭優勢的驅動力,本文介紹了動態能力提升與競爭優勢構建的關系,從動態能力的五大構成要素出發,提出了民營企業競爭優勢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 民營企業 競爭優勢 動態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過程,當前,我國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但是在勞動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日益減弱,資本投入的邊際效益遞減,國內外需求不斷降低以及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企業規模小、產品種類單一、品牌附加值低、抵御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凸顯出來。自十九大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及“互聯網+”、數字經濟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民營企業如何通過動態能力的提升突破發展瓶頸,對于構建競爭優勢有著重要意義。
一、動態能力提升與競爭優勢構建的關系
通過梳理企業動態能力和競爭優勢構建的相關文獻,幾乎都將組織學習作為企業知識形成和知識演化的驅動力。當資源具有異質性、難以替代、難以模仿和有價值等特性時,企業具有競爭優勢。但是在信息化時代,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企業現有的知識體系變得陳舊過時,與此同時,知識社會的進步也會使隱性知識顯性化,使得資源不再具有難以獲得和難以模仿性,于是出現了知識替代和知識超越。現有知識為民營企業帶來了短期競爭優勢,但只有通過不斷的組織學習來獲取知識、創造知識,擴大知識存量,使得知識與其他企業相比具有異質性,民營企業才能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動態能力的培育與提升有助于企業根據市場環境變化,提高對潛在創新機會的敏感性,進一步優化調整企業發展戰略,提升企業應對變化的能力。知識是構成民營企業動態能力的基本要素,動態能力提升的本質是企業獲取、消化、整合、運用和創新知識的過程。同時,動態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民營企業彌補“資源不足的天然劣勢”,通過自身動態能力提升獲取的知識轉化成組織資源,降低資源不足的約束。總而言之,提升動態能力對于民營企業搶占更多市場、增強抵御風險能力、獲得競爭優勢等動態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二、民營企業動態能力與構建競爭優勢的對策
動態能力視角下,企業競爭優勢是一種知識體系,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民營企業要想生存、發展甚至壯大起來就必須從提高吸收能力、轉移能力、整合能力、重組能力、創新能力五大方面出發,積極主動通過組織學習培育與構建企業競爭優勢。
(一)吸收能力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發動機
吸收能力指的是企業認識新的外部信息的價值,分解、吸收這些信息并應用直至把它們轉化為自身商業結果的能力。吸收能力是對原先知識儲備和努力程度的整合,其中包括學習知識的能力、對知識的消化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企業吸收能力的提高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發動機。
(二)轉移能力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潤滑劑
轉移能力指的是企業將所獲取的知識架構起來的能力,把分布在不同位勢、層級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可以實現知識在企業內部的流動和共享。企業在知識轉移方面需要實現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使知識變得可接近,為知識能夠轉移至本企業創造有利的條件,轉移能力包括知識發送者的能力、交互能力及知識接受者的能力。企業轉移能力的改善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潤滑劑。
(三)整合能力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方向盤
整合能力指的是企業把吸收的知識融入企業自身知識體系內的能力,以更新企業現有的能力,創造現有新知識的新運用。企業一方面消化從外部取得的知識,另一方面將其與企業內部的知識、職能和規劃進行整合,因此,整合能力包括內部整合能力、外部整合能力以及綜合整合能力。企業整合能力的加強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方向盤。
(四)重組能力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變速器
重組能力是指企業為了適應動態變化的外部環境,不斷重構企業資源以實現必要的內外部轉化過程。重組能力包括企業掃描環境的能力和評估市場、競爭者的能力,同時組合組織流程快速且先于競爭者實現重組和轉化。企業重組能力的塑造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變速器。
(五)創新能力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油門
創新能力是指企業通過創新性導向(包括創新行為和過程),有意識地把有用的知識運用到新的環境中,開發一個新的產品種類或者一個新市場的能力。創新能力作為吸收能力、轉移能力和整合重組能力的最終目標,也是上述各種能力的合力共同結果。創新能力外在體現為產品創新、技術創新與流程創新能力。企業創新能力的培育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動力變油門。
民營企業通過以上五種能力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不斷將外部知識內化以提高自身能力,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類似于生物體的“循環系統”,源源不斷地為企業的發展輸送著“養分”。在動態能力的構建過程中,即有舊能力的不斷淘汰,又伴隨著新的動態能力的應用和發展,換句話說,動態能力的提升是一個舊的能力不斷地被替代的時刻更新的過程。
(作者單位為中共丹東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作者簡介:萬麗霞(1988—),女,河北衡水人,碩士研究生,中共丹東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