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永新
摘 要 我國的會計制度隨著國民經濟體系的不斷改革,也出現了劇烈的變化,尤其是對政府會計機制來說,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政策的不斷變化都依賴于其有序運作。基于此,本文針對政府會計變革的必要性及其遇見的困難進行了研究,說明了我國政府會計在改革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及其解決對策,希望可以提高政府會計服務質量,加快改革進程。
關鍵詞 政府會計 改革 困境 機遇
一、引言
作為社會資源財政收支開展的關鍵環節以及政府部門的財政經費投入等計算的重要工作部門,政府會計的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1]但我國政府目前所實施的財務管理收支實現機制和政府會計體系還相對單一,表現出了明顯的局限性,所以有必要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對會計進行改革,這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府會計變革的現狀及必要性
政府部門在國家經濟的宏觀調配中占據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場混亂以及收入配置和各項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情況。但是根據筆者的日常工作經驗,政府的有關調控在當前的會計體系下經常出現失靈的情況。政府并不是社會的公益性單位,有著自身的經濟性特點。在日常過程中也要處理各種各樣的財政事件。眾所周知,政府的收益主要來自稅收,其財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設施的建設以及各項投資,所以相對于政府會計來說,政府會計工作人員的負擔相對較低,正經,很多會計工作者的服務效率相對低下。為了提高政府會計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對政府會計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控制,在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政府會計變革中面臨的困難
(一)政府會計體系的局限性
我國政府會計目前大多數采取單一的收支實現機制,存在明顯的單調性和局限性,造成政府會計改革無法順利的推動下去。[2]在該機制運作下的政府會計及數據面十分狹小,并且數據的時效性也相對較弱,并且由于會計收付產生問題以后,才開始在收支實現體制下進行計量任務,所以如果會計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及時做好防范措施,會使政府會計服務的質量大幅度提高。另外,收支實現機制是目前政府會計所使用的運行機制,由于非現金的財務收付不在賬面上體現,因此會造成對政府財政收付不能完全記錄的問題,也會使得政府會計工作成本的數據不完整。上述情況對政府制定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產生了極大程度的制約,甚至會為財務危機埋下隱患。
(二)政府會計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
人們的常規經濟行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變化,在收付過程中也不僅僅通過現金作為載體。但是目前政府會計的收支實現機制是以現金作為基礎的,這與當前的社會發展出現了明顯的矛盾,并且今后的發展趨勢也是逐步由電子支付代替現金支付。
這種現金制度主要是根據具體入戶的資金作為政府進行建設的預算費用,并且該模式在檢查費用進度和撥款進度方面有著較高的便捷性,但是在該項機制的基礎上,政府的管理者很容易對政府會計編制的會計報表產生干預,尤其是賬面收支時間和實際收支時間不同的情況,很容易造成具體的財政收付和會計報表的數據產生差別,是審計人員對于交易數據的準確性產生懷疑。
此外,收支實現機制也很容易產生如下財政問題:稅務層面;財政結算;財政補貼等,上述財政問題造成該機制無法滿足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態,并且責任人制度也不夠明確,很多員工的責任職責非常模糊,不利于開展政府會計的控制工作。
(三)政府會計系統尚待優化
政府會計工作歷史上已經進行了很多次的改革和優化,在關于財務決策和會計預算控制方面,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使政府會計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市場環境的動態變化,對政府會計預算工作依舊有優化和革新的空間。針對政府經濟財務的需求,并沒有結合實際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而是仍采用當下現有的預算會計體系來對收支預算進行調配與管理。近些年,隨著政府職能的漸漸改變,政府部門在評估績效和規避財務風險上也做了相關的改善以及制定了公共財政制度。政府的發展使得傳統的預算會計制度無法相匹配,但其仍然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四、政府會計變革的對策
(一)提供必要的法律保證
國家應該針對政府會計變革的期間,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只有在制度上危機變革提供保障,才會使政府的改革有法可依。目前,我國政府會計的法制依據關鍵是財務總預算會計體系,該體系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推出,很多時候不符合當前的經濟實際情況,所以建立更加具有時效性的財會預算制度是極其重要的。政府部門應該在市場調控過程中逐步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條文,確保政府會計改革得以順利的推動。
(二)借助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構建“智慧會計”體系
充分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型科技來構建政府的智慧會計體系。眾所周知,大數據技術的價值密度相對較低,并且可以處理數以億計的數據規模,這種高速度且大容量的技術可以為政府的財務管理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地推動會計報表,向實時報表的方向發展,從而大大提高會計報表的有效性和實時性。并且大數據技術也可以從不同種類的數據中及時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可以在海量的數據存儲中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和自身的容錯機制進行會計核算工作,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同時維護數據的安全。
(三)完善政府內部監督機制
為了使政府會計信息質量得以提升,強化政府內部的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應該從政府內部監督的有效性和監督體制的完善展開工作。政府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內部監督的實際作用:首先,使全體財會工作人員貫徹自我評估控制。主要是針對政府內部控制有效性和實際結果進行自我評估,徹底達到強化政府內部控制的效果。
上述方法不僅可以使政府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評估,同時也可以使政府的所有員工進行評估,這種自我評估控制可以使員工幫助政府的管理人員發現政府內控制度的明顯缺陷,一直到政府可能產生的潛在危險,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障政府的正常運行;[3]其次,大力推行問責制度。政府的管理人員在制定制度過程中,應該將責任徹底落實到每個人頭上,明確不同工作的責任歸屬,確保政府在面臨風險和危機的時候,能夠找到責任主體和責任人,進而確保政府內部控制的作用;最后,政府還應該發揮內部審計的實際作用。充分發揮其在政策落實和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效果,確保政府的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落實,內部審計在政府的管理和財務報告方面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強化內部監督及審計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還可以從加強內部監督審計方面入手:首先,提高政府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防止由于上下級關系破壞了其自身獨立性;其次,該部門可以由經驗豐富的會計和審計專場人員負責,避免由原會計部門的直接人員負責造成審計制度的形同虛設,也可以避免與原部門之間的利益糾纏,造成獨立性差的問題;最后,可以提高審計人員的薪酬,缺乏審計人員的思想不被外部誘惑。
五、結語
隨著我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政府會計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并且大數據背景下的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政府會計工作展開了深遠的變革。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政府會計進行革新迫在眉睫。目前,我國政府會計的改革停滯不前,政府會計體系相對比較單一。為了使得經濟發展與政府會計體系相匹配,必須亟待解決政府會計體系優化問題,使政府會計體系向更標準,更完善的方向發展。同時,優化會計的數據管理以及法律保障能夠保證政府會計體系的改革向更加準確和科學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為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呂乾.試論政府會計改革進程中的困境與機遇[J].財會學習,2019(16):118-119.
[2] 鄭曉光,季瑋涵.淺析我國信貸市場的“所有制歧視”[J].商業會計,2016(12):97-98.
[3] 孫崢嶸.會計-稅收差異、盈余管理及市場反應[D].西南財經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