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家庭投資理財行為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杜代鈴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居民投資理財意識開始覺醒,家庭理財已經成為居民經濟生活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實證分析的方法,研究安徽省蚌埠市居民的家庭理財現狀,為更多家庭的投資理財提供建議,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理財觀念,從而提高居民家庭投資收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家庭收入大幅度增加,人們手中的閑置資金也越來越多。而近年來,我國銀行的存款利率一直處于低位,單純的銀行儲蓄面臨貶值的風險,居民對家庭理財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到如今,居民家庭資產種類越來越豐富,家庭理財已經成為居民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嚴重失衡,而經濟的發展程度也制約了家庭理財活動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各地區家庭理財的發展情況出現分化,像北上廣等一線發達城市的家庭理財發展已經趨向成熟;而對于三四線城市,無論是金融機構發達程度、服務質量還是居民理財意識,與一線城市都存在著相當的差距,城市居民仍然偏向于儲蓄這種較為傳統的理財方式,這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長此以往,這會進一步加大我國貧富差距水平。針對這一現狀,本文選擇安徽省蚌埠市這一典型三線城市居民家庭理財活動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其理財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期望能夠幫助更好實現蚌埠市居民家庭收入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并為廣大較落后城市居民理財活動的發展提供鑒本。
本次問卷調查于2019年1月在蚌埠市城區進行,調查地點包括蚌埠市各醫院、公園以及火車站。此次調查以問卷與訪問結合的形式,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共發放400份問卷,并收回有效問卷351份,調查對象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此次問卷調查對象人群分布相對合理,男女比例接近1:1。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明顯較高,約81.20%受教育水平都在高中以上。再看一下受訪者的家庭年收入情況,如該表所示,大部分家庭收入都在30萬以內,所占比例達到91.17%。而這其中收入主要集中在3萬—30萬區間,占總樣本的60.69%;3萬以下的較低收入家庭也占有相當比重,為30.48%。雖然在對家庭收入這個問題上,受訪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會存在含蓄保守的自保意識,以致調查結果可能比實際情況偏低。但是該結果依然具有較大啟示價值,它表明在蚌埠地區,家庭年收入還普遍偏低。這個收入狀況以一個五口之家在當地的正常消費水平來預期,并不算寬裕。而收入狀況是影響家庭投資理財狀況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預見,這種收入狀況對居民對家庭理財的了解、認可和參與將呈現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從家庭最大支出部分來看,受訪者大部分的支出還是用作生活消費,根據恩格爾系數,說明居民的富裕程度并不高,這很大程度上會抑制居民的家庭理財。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調查蚌埠市居民的家庭理財狀況,具體內容包括投資理財的目的、理財方法、理財產品等。本文根據整理后的相關數據,分析蚌埠市居民投資理財行為結果如下。
“對投資的看法”這個問題的訪問調查及結果統計顯示。一方面,23.65%的受訪者表示對投資有關注的意向但受限于經濟條件,可見居民對投資的關注程度對家庭收入有較大依賴性,這也印證了我們之前的預測。這進一步說明蚌埠市的家庭年收入偏低,阻礙了家庭理財活動的發展。另一方面,表示家庭理財非常有必要的居民僅占26.78%,說明蚌埠市居民的家庭理財觀仍有待提高。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忽視7.41%的調查對象,他們認為沒必要進行家庭理財,可見對家庭理財的認識在蚌埠居民中亟待普及推廣。剩余最大部分,42.17%的受訪家庭表示對投資的關注意向受限于他們關于投資理財的知識和技巧的匱乏。
表1 受訪者基本情況
根據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可知,居民進行投資理財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合理安排收支和實現資產增值,兩者所占比例之和達到88.6%。結合受訪者年齡來看,該比例情況與受訪者年齡比例情況比較吻合。35歲以下的居民家庭還未穩定,家庭收入偏低但是支出較高,他們進行理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合理安排收支。35-55歲的居民家庭已經穩定了,家庭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且有一定的儲蓄,此時更看重資產的增值。而55歲以上的居民基本將要退休,他們進行家庭理財主要是為了積攢養老費用。
我們也對受訪家庭目前理財方式做了定位調查,結果表明:選取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這種最穩定但收益也很有限的傳統方式作為主要理財方式之一的高達278人,占全部受訪人數的近80%;持有保險、債券等穩定且有一定收益的理財產品的家庭分別有102個和43個;選擇股票作為主要投資方式之一的家庭有96個,參與房地產投資的家庭也有67個;大家較為熟悉的黃金/鉑金投資選擇的家庭數偏低,只有28個;而選擇門檻較高的外匯投資的家庭也較少,僅有11個。從以上結果我們可以分析:蚌埠地區家庭的投資結構還很不合理,銀行存款及理財產品這種最穩定同時收益也最有限的傳統投資方式依然是老百姓的首選,甚至是全部選擇;而保險、債券、基金等十分具有投資價值的產品卻沒有獲得該有的關注與青睞,這明確地顯示出地區家庭成員對于投資理財相關知識的嚴重匱乏,對于科學配置財富的觀念十分薄弱,對于這一點我們能做的有益工作有很多。此外,外匯等投資產品因為其較高的投資門檻使普通家庭望而卻步,我們是不是應該致力于降低某些投資的準入門檻、拓寬老百姓的選擇種類以促進其建立更合理的投資結構呢?
圖1 受訪者對投資理財的看法
圖2 受訪者進行投資理財的原因
受訪家庭的投資收益(年)大都集中在0%—5%區間,占到全部受訪家庭的59.83%;收益率達到10%以上的家庭僅有26個,只占到全部樣本的7.41%。在考慮通脹的影響下,本地區家庭的投資收益是比較低的。這也與其家庭理財方式不合理相互印證;整體投資收益率的偏低與當地家庭對儲蓄這種低收益的傳統投資方式的過分依賴有很大相關性。蚌埠家庭的投資收益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除了寄希望于經濟增長帶動家庭收入增加的基本動因之外,努力完善投資市場結構、拓寬居民資產配置渠道、降低配置資產成本以促進整體家庭投資結構向合理方向改善,也當是重中之重。
根據該統計結果可知,蚌埠市居民大多通過電視互聯網、親戚朋友介紹和銀行理財專員介紹等方式購買理財產品。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渠道為銀行理財專員介紹,比例高達42.7%,這說明了居民還是傾向于選擇傳統型的理財服務。
同時,隨著多媒體的發展,居民選擇互聯網、電視等方式購買理財產品也占一定比例,但是這些渠道的信息可能失真,信息不對稱風險較大。另外通過親戚朋友介紹購買的家庭也不在少數,一方面因為中國仍是個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社會,親戚朋友更值得信賴;另一方面,居民理財缺乏個人理性的判斷,喜歡跟風。總體而言,蚌埠市居民購買理財產品渠道偏窄,理財觀念消極,缺乏主動學習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能力。
從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蚌埠市居民大多數都通過自己獨立操作進行理財,比例高達67.24%,其他三種理財途徑所占比例接近。然而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理財工具也日趨復雜,由單一的銀行存款發展到股票、基金、保險等。對于個人來說,由于自身的精力、專業知識和投資技巧等方面的限制,很難準確的把握市場,做出正確的決策。相對于獨立操作,依靠金融專家理財更加理性,但是該所占比例只有12.54%。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中國傳統觀念的束縛,居民不愿意將家庭資產情況告訴他人;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的理財服務對象有限,他們大多為VIP客戶提供理財服務。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影響居民家庭理財的主要原因為家庭收入和投資技巧,兩者所占比例達到67.52%。一方面,居民收入很大程度了制約了理財活動;另一方面,被調查對象的專業知識和投資技巧也大大影響了居民的投資回報率,從而影響理財活動。另外我們注意到20.51%的受訪者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著理財方向和收益,表明居民開始關注宏觀因素這一投資大環境。僅有9.4%的受訪者認為與家庭是否支持影響了家庭理財。可見絕大多數家庭都愿意理財,只是受收入和投資能力的限制,金融機構可以針對不同收入群體開發出與其相適應的理財產品,并幫助補足其能力短板,使得有理財需求的居民都可以更積極深入地開展家庭理財活動。
通過對蚌埠市居民投資理財行為的具體分析,我們發現居民家庭理財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前文我們分析了居民對投資理財看法的統計結果,從該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只有26.78%的居民充分認識到家庭理財的重要性,剩余的調查對象都表示在特有的條件下才會考慮理財,比如擁有投資技巧或者足夠的收入,還有一小部分居民完全沒有考慮過家庭理財。由此可見,蚌埠居民的理財意識比較淡薄。常言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21 世紀是一個資本創造財富的時代,投資的必要性應當作為必備知識,在全地區家庭中推廣普及;而投資理財知識的再教育培訓,以及完善相關基礎設施以降低專業投資信息的獲取難度也應當被提上日程。
從上述居民家庭的理財方式分析可知,蚌埠市居民仍然傾向于銀行存款這種比較保守的理財方式。居民雖然對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有所涉獵,但是所占比例較低。以上結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蚌埠市居民風險承受能力弱。從居民家庭上年投資收益來看,居民的投資收益基本處于5%以下。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居民更看重資產的安全性而忽略了資產的保值增值。銀行存款利率雖然較低,但是相較于股票、保險等理財方式人們更愿意相信銀行。二是居民缺乏相關的金融專業知識,同時一些新興的理財產品需要較高的操作技術。從影響居民家庭理財原因來看,投資技巧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庭理財。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他們不了解這些產品,也很難花時間去學習相關內容,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居民選擇最簡單的銀行存款,其他理財替代品被拒之門外的重要原因。
從居民理財的主要途徑來看,超過一半的居民都選擇獨立操作進行理財,這顯然缺乏科學性。在這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將會被推出。由于個人專業能力的局限性,居民很難完全掌握所有知識與投資技巧。同時,居民個人容易被情緒左右,都有很強的從眾心理,因此很難根據自身家庭的情況做出合理的決策。居民必須加強對金融知識和投資技巧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投資分析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家庭理財的普及,尋求金融機構專家的幫助必將成為居民理財途徑的首選,而家庭理財必然成為大眾服務,金融機構需盡快完善理財服務。
從上述分析可看到,蚌埠市居民家庭理財現狀不容樂觀。本文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總結了以下四條原因。
一方面,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崇尚“先儲蓄,后消費”消費模式。盡管近年來,受西方文化的沖擊,大部分年輕人開始利用各種平臺提前消費,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然而對于大部分中國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來說,他們很難接受該消費模式,視提前消費、借錢消費為敗家行為。另一方面,居民對家庭理財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自己沒有理財的需要。因此,他們更愿意選擇儲蓄這種低收益率的理財方式,理財觀念的淡薄嚴重遏制了家庭理財的發展。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理位置不佳,近幾年發展較為緩慢。問卷調查中的家庭年收入情況的結果顯示,蚌埠市居民收入普遍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大部分家庭年收入處于10萬元以下,而生活消費支出占絕大部分。由此可見,居民剩余資金較少,制約了家庭理財活動的開展。
金融市場的成熟與否直接影響了居民家庭進行理財的信心大小。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金融市場起步時間較晚,各方面還不成熟。一是市場上的金融產品還相對單一,很多產品交易還未完全放開,居民很難購買到符合自身家庭條件的理財產品。二是市場信息披露制度還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居民盲目跟風,最后導致虧損,這嚴重打擊了居民進行家庭理財的積極性,e租寶就是個慘痛的教訓。居民對金融市場信心不足,家庭理財活動受到限制。
家庭理財是一項技術性較高的活動,它要求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投資技巧,并需要在具體分析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和風險偏好的基礎上才能開展。然而普通的居民缺乏科學的理財方式,很難根據自身家庭的情況進行理財規劃,因此尋求專業理財人員的幫助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專業的家庭理財師人數遠不能滿足龐大的社會需求。而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蚌埠,專業理財人員更加稀缺,普通居民家庭根本接觸不到專業的理財專家,無法咨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同時理財專員的稀缺性導致過高的服務成本也讓普通家庭望而卻步。所以居民只能選擇傳統的理財產品或者盲目跟風,這都不利于家庭理財的健康發展。
前文具體分析了蚌埠市居民家庭理財的現狀及原因,為了改善這種理財現狀,增加居民的理財收入,現從居民家庭和金融機構的角度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居民家庭是家庭理財的主要參與者,居民不能完全依賴金融機構進行家庭理財,更要從自身家庭做起,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從而優化家庭資產配置,提高家庭理財收益。
1.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蚌埠市居民的理財意識普遍比較淡薄。而意識決定行為,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居民的理財現狀,就必須加強居民的理財意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一方面,居民可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手段了解家庭理財相關情況,從而提高家庭理財的認知度,擺脫傳統的思維模式。另一方面,居民可利用閑暇時間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金融專業知識素養,加強對理財產品的鑒別能力,提高風險防范認識,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2.優化家庭理財結構,拓寬理財渠道
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蚌埠市居民仍將儲蓄作為最主要的理財方式。與其他理財方式相比,銀行儲蓄兼具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特點,且容易操作。但是相應的,銀行存款的收益率很低,在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居民家庭的資產基本上都是縮水的,無法達到實現家庭理財的目標,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一味埋頭苦干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的主旋律,任何家庭都要展開家庭理財活動,在積累相關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家庭狀況,適度的分散投資,優化家庭理財結構。
除了發揮居民家庭自身主觀能動性之外,金融機構深化業務、升級服務的任務也迫在眉睫。各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家庭理財服務。如今銀行“吃利差”的時代已經過去,但銀行仍是普通居民家庭最信任的金融機構,銀行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譽資源,吸引中小客戶,拓展業務渠道深化業務改革。
1.加大專業人才培養投入,提高服務水平
家庭理財的普及必然會增加居民對專業理財人員的需求,現如今我國商業銀行的專業的理財人才較少,銀行要進一步加強對專業理財人員的培養,提高銀行的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理財方面的優勢,避免淪為理財產品的銷售工具。一方面銀行可鼓勵行內人員加強學習,提高從業人員金融知識素養;另外,銀行可以多渠道引進理財人才,例如高薪聘請專業理財師、加強與財經類高校的合作等,建立高素質的理財團隊,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理財建議,調動居民理財的積極性。
2.成立專門中小客戶理財服務部門
家庭理財服務已逐漸在我國起步,然而也僅限于大資金客戶。相對于中小客戶,大客戶的投資意識較強,個人擁有更多的資金投資;且大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高于中小投資者。如此一來,單位大客戶的服務成本遠低于中小投資者,銀行也更加青睞大客戶。
然而大客戶人數畢竟有限,中小客戶占絕大部分,銀行應改變傳統的服務理念,吸收更多的中小客戶資源。對此,銀行可成立專門的中小客戶理財服務部門,為中小客戶提供理財服務。一方面銀行可加大對家庭理財的宣傳,吸引中小客戶的注意,挖掘中小客戶的理財潛力;另一方面,銀行可推動該部門的模式化發展,從而形成規模效應,降低單位中小客戶的服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