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玲
摘要 ? ?本文概述了蕉芋的應用價值,通過對其引種栽培試驗,總結了其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播種、田間管理、采收與儲存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蕉芋的開發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蕉芋;應用價值;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632.3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1-0084-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也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蔬菜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種(農家品種),是極其寶貴的蔬菜種質資源,也是重要的農業資源。在蔬菜地方品種收集利用方面,我國雖然開始的時間較晚,但起點較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為蔬菜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資源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收集保存了大量的蔬菜種質資源;二是開展了蔬菜種質資源的安全保存技術研究;三是蔬菜種質資源抗性、品質鑒定以及相關基因的定位;四是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鑒定與核心種質研究;五是種質創新與利用。
南通地區地處長江下游,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氣候宜人,土地肥沃,蔬菜品種十分豐富。這些蔬菜地方品種在當地栽培歷史比較久,具有較強適應性,又往往都是一個復雜的群體,包含著多種多樣的類型。但是,許多小蔬菜品種粗放、零星種植,有的野生蔬菜品種瀕臨滅絕,如蕉芋在本地已近滅絕。南通市蔬菜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種質資源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地方優良種質的挖掘、利用力度不夠,名特優種質資源的調查、整理工作未能系統開展,對其配套的栽培技術也缺乏深人研究;二是蔬菜種質資源的搜集與保存工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優良的地方品種受商業化雜交品種的沖擊已在逐漸消失;三是應用基礎研究儲備不足,常規技術與生物技術結合不緊密,種質資源的鑒定與評價主要局限于田間植物學性狀及農藝性狀。
蕉芋又名旱藕、蕉藕、姜芋,原產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我國主要產于貴州、四川、云南、廣西壯族自治區。蕉芋于20世紀50年代引入我國,主要在公園、房前屋后進行零星栽培種植作觀賞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我國食物嚴重短缺,野草、樹根、芭蕉根、芭蕉芋塊莖等均成為渡荒的食物。因此,在蕉芋開發應用方面,應招商引資,引進工商資本,著力打造品牌,讓蕉芋走進千家萬戶。現將蕉芋的應用價值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 ?應用價值
1.1 ? ?工業原料
淀粉是一種用途極為廣泛的工業原料。目前,在國內工業和藥用及食品上用的淀粉80%都是玉米淀粉,還有20%是甘薯淀粉及馬鈴薯淀粉。蕉芋屬于美人蕉科美人蕉屬的一種很有潛力的淀粉作物,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是集糧食、能源和飼料于一體的多用途作物。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學者針對芭蕉芋淀粉做了相關的研究,利用芭蕉芋淀粉制備了相關的產品,并制定了有關芭蕉芋淀粉生產的標準,極大地促進了芭蕉芋的開發利用。
1.2 ? ?食物原料
有研究表明,芭蕉芋的根莖塊富含淀粉、粗蛋白和粗纖維,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鐵、鈣等微量元素及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具有清理腸道、防止肥胖、改善膽固醇代謝和抑制膽固醇結石形成等功效,以及防癌、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功能,是一種理想的低熱、低脂肪食物原料。其干片的化學組成:單寧0.19%,淀粉66%,脂肪0.275%,蛋白質3.63%,粗纖維2.65%,灰分2.8%,水分17.1%。據資料記載,目前在貴州等地區大面積種植蕉芋,并將其加工制成芭蕉芋淀粉、粉條、食用白酒、乙醇等,莖葉還可作飼料。
江蘇全省種植蕉芋的地區基本沒有,只有濱海縣境內有少數農民在家前屋后空地上小面積的種植,他們將蕉芋做成淀粉后加工成粉絲、涼粉等。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人越來越重視食療養生。蕉芋粉就是一種具有多種營養和功效的養生食材。目前,很多人都開始使用蕉芋粉進行烹飪。蕉芋粉是利用蕉芋塊根加工制作而成的,蕉芋的根莖含淀粉、還原糖、蛋白質,另含色氨酸等物質,因而營養價值頗高,深受美食者青睞。
1.3 ? ?藥用原料
蕉芋粉還是良藥,其清熱祛濕功能卓越,尤其是在腹瀉方面有顯著功效。蕉芋粉味甘清淡;性涼,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在治療痢疾、泄瀉、黃疸、癰瘡腫毒等方面更顯療效。令人稱奇的是蕉芋粉不只在以上幾個方面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對心腦血管疾病、痔瘡等疾病也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同時還有美容、減肥的功效。
2 ? ?引種試驗概況
項目組以蕉芋產業化開發為目標,收集整理蕉芋種質資源、探索其高產栽技術。筆者主要收集了廣西、福建、貴州、四川及江蘇濱海等地的蕉芋品種對蕉芋種源進行研究開發。從廣西等購進了8份蕉芋品種合計250 kg種源進行試種,確定南方蕉芋是否能在南通地區種植。經過1年的試種,即于2010年3月播種,播種30 d后,蕉芋苗出芽;播種60 d后,蕉芋苗高20 cm。6月上旬,蕉芋高2.0~2.6 m,主莖葉片增加到21~24片,分蘗8~20個,新形成32~37個根莖塊。8—11月,株高達2~3 m,葉長圓形,葉長21~55 cm、葉寬10~20 cm,葉部邊緣成紫色,塊莖已經形成,蕉芋總狀花序,分枝少,花長形有臘質粉霜,基部有3個管狀苞片卵形,腋生1~2個花,萼片披針狀,長約1.3 cm,花冠披針形直立,長約3.5 cm,紫紅色;雄蕊2~3枚,倒披針狀,條形直立,約5 cm,紅色,基部帶杏黃色,唇瓣披針形,卷曲,長4.3 cm。11月底,蕉芋花結果實,葉枯,經人工挖掘,每株蕉芋最多有18個根莖塊,每個根球約250 g。
收獲的蕉芋根塊外觀上和廣西、貴州、四川相同,但與江蘇濱海種源不同,江蘇濱海塊莖小,產量低于貴州、廣西等地,但由于南通地區四季分明、冬季時間長、雪水多,貯藏在地里的蕉芋易腐爛。說明南通地區蕉芋不耐寒、不耐澇、不易存放的缺點正是蕉芋該品種消絕的主要因素。對8種不同芭蕉芋采收測產表明,貴州蕉芋種源較其他地區的蕉芋種源在南通地區的種植產量高出11%,濱海地區及南通地區的蕉芋產量低,因而貴州地區的紫葉紅根蕉芋適于南通地區種植。
3 ? ?栽培技術
3.1 ? ?播種
將蕉芋種莖切塊,每個種莖切成2~3個芽塊,以多菌靈進行消毒,晾干備用[1]。播種前對地塊進行深耕50 cm,同時施用有機肥15 t/hm2,并起壟寬30 cm,按50 cm長度挖坑下種。
3.2 ? ?田間管理
蕉芋苗出芽時,及時進行人工鋤草。蕉芋苗高20 cm時,為了防止苗倒伏,及時施磷肥培土。除栽植前施足基肥外,生長旺季每月應追肥3~4次[2]。如在預定開花期前20~30 d還未抽生出花蕾時,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催花。一般在7月上旬進行鋤草施肥,8月上旬進行老葉摘除以保持蕉芋生長環境通風透光;8月中旬,根基部露出12~15個莖塊時,為了保證根莖粗壯,及時追加復合肥,并進行鋤草[3]。在炎熱的夏季,若澆太涼的水會對葉邊造成枯焦;如在盛暑時施肥過濃,會出現灼傷根莖現象,致使植株死亡。因此,在夏季水肥管理上應注意水溫及施肥濃度。
5—8月要注意防治卷葉蟲,可用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50%敵敵畏800倍液噴灑防治[4]。偶有地老虎發生,可用敵百蟲600~800倍液對根部土壤灌注防治,或進行人工捕捉。
3.3 ? ?采收與儲存
南通地區11月為芭蕉芋最佳采收期,此時芭蕉芋的淀粉含量最高[5-6]。由于南通地區四季分明,冬天-10 ℃左右時間約有20 d,不利于蕉芋的儲存,可在地面上挖坑保溫儲存[7],也有利于翌年種源的引進。
4 ? ?參考文獻
[1] 林鋒.蕉芋栽培與加工技術要點[J].現代園藝,2009(12):24.
[2] 劉恒.蕉芋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2(8):19-20.
[3] 周明強.特色植物芭蕉芋及其高產栽培[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2(3):53-54.
[4] 歐珍貴,周正邦,周明強.芭蕉芋的種質資源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3):441-445.
[5] 張錫友.芭蕉芋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0):120.
[6] 費倫敏,嚴再蓉,黃有志.黔西南州芭蕉芋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0,27(12):1632.
[7] 葉盛.蕉芋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6(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