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有



遼寧是雷鋒的第二故鄉,也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在遼寧,雷鋒先后在鞍山、遼陽、營口、撫順等地工作、當兵,留下了閃光的足跡。鮮為人知的是,雷鋒人生中的最后170天是在鐵嶺度過的。1962年2月26日,雷鋒隨部隊來到鐵嶺縣橫道河子公社下石碑山大隊駐扎。8月15日,雷鋒從房東艾榮普家返回撫順后不幸犧牲。在下石碑山村修建的雷鋒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建在村莊里的雷鋒紀念館。
鐵嶺雷鋒紀念館于2015年9月22日開工建設,2016年9月30日竣工,同年12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占地面積2905平方米,建筑面積1193平方米,展陳面積1000平方米。該館為現代中式民居建筑,風格簡約,建筑、環境、人文和諧統一。紀念館以雷鋒在鐵嶺期間工作和生活的史料為基礎,通過雷鋒的39篇日記、18則感人故事、4封書信、1篇贈言,穿插戰友講述、村民回憶,真實還原了雷鋒在鐵嶺工作、學習、生活的經歷。
紀念館序廳的中央是一座“雷鋒樹”概念雕塑,上面刻有經典的雷鋒日記。樹干上的22顆五角星,代表雷鋒短暫而偉大的一生。在序廳的墻上,以數字年表的形式展示了雷鋒樸素而動人的英雄事跡、平凡而偉大的人生歷程。
紀念館展覽的第一部分是“光輝的足跡”,主要展示的是雷鋒在鐵嶺縣橫道河子鎮下石碑山村工作、生活、學習、助人的場景。
雷鋒雖然在下石碑山村駐扎的時間不長,卻留下了“雨夜送大嫂”“智擒磨刀人”“夜送請戰書”等許多感人的故事。在這里,雷鋒還寫下了一段著名的日記:“我是黨的兒子,人民的勤務員,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我就在哪里工作……”
紀念館展覽的第二部分是“永恒的精神”,主要展示的是雷鋒犧牲后,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講話等。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隨后,又發表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從此,學習雷鋒的熱潮在全國迅速掀起,長盛不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雷鋒精神高度關注,多次就學習雷鋒事跡、弘揚雷鋒精神作出重要指示。
紀念館展覽的第三部分是“紅色的傳承”,主要展示雷鋒精神在鐵嶺生根發芽和當下鐵嶺縣學雷鋒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感人事跡。
長期以來,鐵嶺緊緊依托雷鋒曾經居住工作過的橫道河子鎮下石碑山村這一基地,積極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平臺、雷鋒精神傳承平臺;廣泛開展立足崗位學雷鋒,使學雷鋒活動逐步走向社會化、常態化,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