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兒 編
在曾經被歸為植物的生物里,地衣算是最奇妙的一類了。它是植物嗎?不。它創造了一個微小的生態系統。
絕大多數地衣都形態矮小,看上去壓根就不像生物。盡管有一些地衣有很多分枝,看上去確實很像植物;但也有很多地衣呈葉狀,貼在巖石或樹干上;甚至還有很多地衣干脆就像巖石、墻壁和樹干上長出來的一層膜。后兩種形態的地衣往往生長緩慢,幾年也長大不了多少,難怪古人以為它們是石頭之類的分泌物。
在西方,一直到17世紀末,法國植物學家才明確認定地衣是一類特殊的生物。因為它們和植物很像,也過著固著生活,不會運動,不會捕食,圖爾納福爾理所當然的把它歸為植物。
直到19世紀,地衣的一些關鍵結構才在顯微鏡下現了真身。
1867年,瑞士植物學家西蒙第一次提出地衣不是單純的生物,而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雖然他的這個驚世駭俗的見解沒有馬上得到科學界承認,但在越來越多的證據面前,人們最終意識到這正是地衣的本質。
曾經有生物學家說,地衣就是從事農業生產的真菌。在千姿百態的地衣中,真菌以自己的身體搭建了一個骨架,仿佛是一座立體的農場;單細胞的藻類(主要是綠藻,也有一些是藍藻)就充填在這個骨架中,仿佛是農場中種植的農作物。
藻類進行光合作用,生產養分,一部分供自己利用,另一部分就轉給真菌,讓真菌也能夠活下去。



不僅如此,最近幾十年來,學界還發現一些地衣的組成生物比人們以往想象得更復雜。有的地衣里面既有綠藻,又有藍藻,分布在地衣體的不同地方。有的地衣里面除了搭建骨架的真菌和棲息其中的藻類外,還有另一種微小的酵母類真菌也生存其中,參與了整個地衣體的形成。
更深入的研究表明,一塊地衣里的真菌雖然在分類上都是同一種,卻可能包含了幾類不同的個體;同樣,一塊地衣里的藻類也可能包含了幾類不同的個體。所以還有生物學家說,地衣其實不是一種生物,而是一個微小的生態系統。
正是在這么多種生物齊心協力的作用下,地衣才可以在很多不適宜生物生長的地方生存。在裸露的巖石上,在南極的冰天雪地里,甚至在墻壁、墓碑和石制雕像上都能見到地衣。
它們分泌酸性物質,慢慢把石頭腐蝕掉,久而久之就積累出土壤,為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礎。所以地衣常常是地球環境中的“先鋒”生物。
在極地和高山這樣的生物多樣性比較貧乏的嚴酷地區,地衣甚至可能成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