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學附屬中學高二(5班)劉星宇
輔導老師:張長勝
該項目榮獲第32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
相信很多開車的人都有這樣的苦惱,每次到一個新的大型商業(yè)區(qū)地下停車場時,總面臨找車位→找樓層→找回愛車→找出口……不停繞圈、出錯,浪費時間和精力,繞半天好不容易停好車了,可怎么去到要去的A、B、C、D或者E座呢?又得轉,又得問人!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基于互聯網+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運用,從降低建設成本、實現多方面的功能、提供用戶舒適體驗著手,解決地下停車場停車麻煩的實際問題呢?
如今,智能手機幾乎已成了每個人的隨身物品,APP應用也無處不在。但我不僅在網上沒有發(fā)現,就連詢問了國內多處停車場管理人員乃至經常出國的親朋,也沒有發(fā)現能完整有效解決停車難的方案。
雖然檢索到了許多種解決實例或思路,但要么只解決了一個或兩個環(huán)節(jié),要么使用不方便,有實用性的也是造價高昂。知識、生活經驗和對信息技術的愛好,使我感到只要解決了關鍵的移動定位問題,前述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指導老師的支持下,我開始了研究之旅。
本項目也設想了未來的一些擴展運用。比如把整個城市定義為一個大型停車場,為人們外出辦事尋找最方便的停車位;將來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后,可以為車輛指引停車位,從而解決車找空位、空位等車的兩難問題,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停車難的現象。
啟發(fā)
1.顧客的需要:解決顧客停車、找車、找出口的麻煩,就是商場獲取顧客芳心的鑰匙!
2.商場招攬客戶的本能:大型商場為什么花那么大的代價來指引停車,但卻沒有有效地解決找停車位的問題呢?
3.冰火兩重天:通過對許多大型商業(yè)區(qū)的實地調研,發(fā)現典型的案例就是景洪的大潤發(fā)和一街對面的沃爾瑪。大潤發(fā)的停車場就像一個“非”字,易進出;而沃爾瑪的地下停車場就像迷宮一樣,親朋反映進去后要出來非得出一身大汗!結果就是,大潤發(fā)生意興隆,沃爾瑪超市半死不活!
調查
我在“泊車及找回”這個關鍵字下,為了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已有的方法及解決方案,擴展運用了這些搜索關鍵字:泊車找回、找回泊車、定位、Wi-Fi定位、泊車、停車、導航、找車位、泊車導航、泊車指引、停車指引。
用一些搜索引擎搜索后,我向老師、親朋請教咨詢,在實際已經有的停車場運用模式、理論上的系統(tǒng)解決方案或局部解決實踐及研究等可能相似的方面作了大量查詢,并且經過專利代理公司在中國專利網作了專業(yè)檢索,結果大致有以下五類:
1.車位探測指引模式(偏于泊車)。這是當前以昆明王府井、萬達廣場等為代表的運用最廣泛的解決方案,它通過在出入口自動識別車牌照計時收費,在停車場架設空車及停車探測指示系統(tǒng)指引停車,特點有以下4點:
(1)在整個停車場敷設吊頂橋架布置電源線、信號線,關鍵技核心術是在每個車位的正上方安裝距離探測器(用超聲波或紅外線),車位前方廊道上空設置紅綠燈(空閑時為綠燈)。如果有車輛停入,則探測到距離小于預設值并觸發(fā)信號輸出,該信號通過信號線傳送變綠燈為紅燈,表示該處無車位。
(2)效果很有限,只減少了司機眼前十幾米或幾十米的查找動作。
(3)可能只解決了司機全環(huán)節(jié)需求的約10%的問題。
(4)工程及設備投資巨大,管理維護困難(高架作業(yè))。
2.顯示器指引模式(偏于找回)。在停車場墻上安裝若干個顯示器(帶讀卡器),車輛入場后領取一張IC卡,停好車后就近找個顯示器刷卡以記錄大概停車位置;返回時則可以在任一屏幕處刷卡以顯示車輛位置導航圖。
3.PARKING+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國外用得比較多,它的定位技術基于GPS,用途限于找回車輛,特點主要有以下3點:
(1)要求車輛必須有GPS定位系統(tǒng)并開啟。
(2)適用于露天停車場,室內或地下停車場不行。
(3)誤差很大(10米以上)。
4.無線通訊技術(Zigbee)手持顯示器定位模式(偏于泊車)。需要在停車場內安裝許多的信號發(fā)射源并建立車位數據庫系統(tǒng),車輛入場后管理員要給每車發(fā)一臺信號機用閃爍亮點顯示車頭與空車位兩者間距離遠近關系,出場時要把信號機交回去,它的主要特點如下:
(1)定位極精確,可以達到厘米級別。
(2)局部方便停車指引,但沒有其他功能。
(3)功能擴展性差,未見實際商業(yè)運用。
(4)使用、管理不便,系統(tǒng)造價昂貴。
5.其他基于WiFi、GPS、藍牙的文獻基本均只限于定位精度的理論探討。
思路
我們經常用到的導航,無處不在的路由器,還有涉及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手機APP,都啟發(fā)了我的研究思路。高德導航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只要能確定我和“它”的準確位置,就能給你提供導航路徑指引。而車位是固定的,所以,只要能確定車的位置,上面的一系列指引(導航)難題不就都可以解決了嗎?!
目前我們手機上的定位功能可以運用的就是GPS、藍牙、Wi-Fi。經過多方比較各信號系統(tǒng)的定位精度、目的功能要求、系統(tǒng)配套組成設備,在權衡兼顧APP開發(fā)運用的廣泛性、硬件系統(tǒng)及建設成本、軟件編寫難度等關鍵方面后,認為基于Wi-Fi方向的解決思路最具可行性。
而Wi-Fi的固有弱點是信號傳播距離短,一般也就幾十米;且運用Wi-Fi信號定位的精度一般也就在3~4米。有專家質疑并很專業(yè)地指出其致命問題:
第一、Wi-Fi傳播距離短。GPS為什么能定位?為什么要幾十顆衛(wèi)星?反過來看,一顆衛(wèi)星再怎么也沒法準確定位。所以,我用多個路由器組成陣列。
第二、干擾大。這也是困擾了我很久的、最頭痛的問題,并且早就深有體會:家里6M的寬帶用Wi-Fi玩游戲時常卡得我很憤怒,但用網線接路由器時就非常快!在查找問題原因的過程中,Wi-Fi分析儀,讓我大吃一驚,幾乎所有信道都密密麻麻有網絡!從而得知這是同頻干擾的結果。但是,我細細查看Wi-Fi分析儀的服務集標識(SSID)接入點列表后發(fā)現,雖然信道圖被占滿了,可SSID的值依然能顯示出來。而我設想的熱點(無線訪問接入點俗稱熱點)陣列本來就只是用來作定位的(只是為了節(jié)省成本而兼顧通訊)。打個形象的比方,就像一個大房間里很多人同時講話,雖沒法聽清內容,但聲音大小是感覺得出來的。聲音大小與接收信號強度(RSSI)不就是同樣的道理嗎!
經過向專家求教,我從理論上弄清楚了手機用的是1700Mhz至2500Mhz高頻波段,用調頻方式傳輸數據,發(fā)生干擾時數據會被破壞,但載波的振幅(信號強度)基本沒什么影響。再進一步設想,我只要把空車位坐標及導航路徑在車輛進入之前就發(fā)到手機上,后面的干擾對我的RSSI掃描計算就無法生產影響。初步調查了一些商場后,證實停車場入口處SSID基本都很弱或沒有。也就是說,安裝在這里的用于通訊的路由器基本不受干擾的影響。
第三、精度差。3~4米的定位精度,確實很可能把左手邊的空車位誤指到右手邊。但是這對要找空車位的司機來說不是個大問題。況且,還可以想辦法修正誤差再提高精度。有的文獻介紹就用指數模型把精度誤差調到了2米以下。
本項目的核心是“指引”,換句話說是指示“方向”,精度相對而言變成了次要問題。出于定位技術而又不拘泥于定位,或許就是許多設計者的思維盲區(qū)。
第四、如何指引司機。我在搜索查詢過程中了解到,很多系統(tǒng)研究或設計者共有的一個思路就是要發(fā)一張磁卡、IC卡或者某種手持設備給車輛。這當然也很合理,否則,缺乏一個紐帶,停車場方沒法與駕車司機發(fā)生關系。
在我前期構想如何解決的過程中,同樣也曾經陷在如何構建那個“紐帶”的漩渦里很久。但就像凱庫勒發(fā)現苯環(huán)那樣突然靈光一閃,司機的智能手機不就是那個紐帶——既能定位又能指引的設備嗎!?

圖1

圖2
理論模型
1.移動中的車輛(手機)定位方法的簡要說明
(1)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即接收的信號強度指示,表示手機掃描到的路由器(AP)Wi-Fi信號強度,它與手機和路由器之間的距離L存在數學關系。
(2)根據手機檢測到的固定Wi-Fi信號源的RSSI值,代入相應公式得到終端與信號源之間的距離,得出該終端在此時刻的位置。經實際測量,在空曠場地環(huán)境下,單一信號源時測距精度在RSSI不小于-75DB距離內誤差不大于4米,即表示實際距離處于圖1所示的圓環(huán)內。
(3)測出與三個固定信號源的距離后,實際位置必然就處于三個圓環(huán)相交的區(qū)域內,見圖2。該區(qū)域的最大值可近似為邊長為4米的正方形。根據同向誤差原則,待測位置應該位于正方形中心。用這個三角定位方法校正后位置理論精度誤差約2米。
(4)本定位方法運用于停車場泊車導航時,關鍵的作用在于指示車輛選擇方向,2米的精度已足夠標示車輛前進方向的路徑及目的停車位。
2.系統(tǒng)工作條件
(1)固 定Wi-Fi路由器信號源陣列中兩兩AP之間距離小于40米,目的是為保證待測點信號強度。
(2)每相鄰三個路由器空間位置垂直投影為等邊三角形。
(3)根 據RSSI計算距離。
3.誤差處理
(1)單位時間采樣周期RSSI誤差校正。由于某一空間點測得的每秒RSSI值存在波動,因此,要進行多次采樣后求取平均值。每次時間周期開始,掃描Wi-Fi信號源,從得到的列表(按強度降序排列)中取前4個信號源的RSSI值分別記錄,重復操作直到本次周期結束。去掉波動幅度最大、最小的數據后取算術平均值,根據這個值來計算距離。
(2)二次三角定位及交叉同向誤差校正。上述4個信號源每3個一組組合,用三角測距定位法得出中心位置坐標,共得到4個點坐標;以該4個點中最大距離的兩點為直徑畫圓,圓心坐標就是定位值。將得到的值連續(xù)記錄成為車輛(智能手機)的運動軌跡。
4.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RSSI指紋庫參照車輛軌跡修正
在系統(tǒng)建立時,預先準確測量自停車場入口起,車輛行進軌跡的每一點(以米為單位)相關AP信號源的RSSI值作為指紋庫。APP運行時載入該指紋庫,智能手機(車輛)移動時用測得的RSSI值的對照指紋庫修正自己的定位數據及運動軌跡數據。修正程序還可以具有一定的智能算法,如推測、估計、倒回。
5.電子地圖
通過錄音建立語音提示文件,只需要三句話:請直走、請左轉、請右轉;發(fā)生異常時用一句話:請重新導航。加入電子地圖這個要素,更多的是為了顯得生動、形象。
6.AP陣列
AP陣列設計同樣根據GPS衛(wèi)星在地球上空的分布規(guī)律,所不同的是我把運動者和靜止者的角色倒了過來:在某個定位的瞬間,可以想象為衛(wèi)星是不動的,那衛(wèi)星就有個空間坐標(經緯度)。同樣的,路由器也需要坐標,可以用來定位移動中的車輛(智能手機)。
直角坐標系對位置的定義及計算在編程時會有很大的簡化作用,因此,我設計了整個停車場位于直角坐標系的方法,這樣AP的坐標對定位計算就簡單多了。
因為路由器SSID可以允許24個字符的長度,為了將來在互聯網上的擴展運用不產生沖突,就需要制定SSID取名規(guī)則。初步設計前8位用來定義商場名字,9、10位表示停車場樓層,接下來的4位用來表示橫坐標,再后4位表示縱坐標。其余6位備用。
7.手機與后臺數據交換
手機通過商場停車場Wi-Fi接入網絡。AP陣列的作用就像GPS衛(wèi)星的作用,只要能收到AP的Wi-Fi信號用來定位就行。當然,下一步它們也可以用“信號中繼”的方法構成一個網絡以充分利用。畢竟,商場里很多地方都能連上Wi-Fi,交換數據應該不成問題。
驗證測試
根據我所學到的知識,手機接收到的路由器的信號強度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為了驗證RSSI與距離的數學(線性)關系,設計了這個測試方案。
現在的智能手機基本上只有安卓和蘋果兩大系統(tǒng),對應的軟件操作系統(tǒng)分別是Android和iOS。因為它們用Wi-Fi通訊的原理是一樣的,開發(fā)環(huán)境平臺也大致通用,所以只用安卓系統(tǒng)的手機來做試驗。
為避免意外的干擾、反射信號、擾動造成過多的偶然誤差,測試場地應盡可能空曠、低洼。
1.實驗設備
(1)路由器(AP):騰達N300,天線為全向天線。
(2)手機Wi-Fi分析儀:華為榮耀。
(3)手機視頻記錄儀:魅族5。
(4)12V移動電源:自制。
(5)手機支架:改裝并聯。
(6)50m標尺:自制。
2.實驗場地:云南大學東一院運動場。

圖3
3.實驗方法:
(1)坐標系設置。以運動場中心為坐標系原點,按射線布設50米刻度標尺。(見圖4)

圖4
(2)用自制Wi-Fi分析及錄像設備同步實時測量RSSI值及距離的變化。(見圖5)
(3)制作該工具設備用途:能連續(xù)、直觀、數字化地記錄RSSI與距離的實時同步變化量。
(4)設備使用方法:位于下面的手機運行Wi-Fi分析儀,上面的手機則同時視頻記錄移動時標尺刻度位置變化和Wi-Fi分析儀顯示的RSSI同步變化值。

圖5
4.實驗步驟:
(1)持Wi-Fi分析儀、視頻記錄儀勻速從原點沿標尺方向走遠、返回,重復三次。
(2)更換其他型號路由器重復操作。
(3)數據整理:查看視頻記錄儀視頻,記錄移動到每個刻度時的RSSI值。
(4)根據視頻結果填RSSI與距離對照表。
5.數據記錄:
(1)原始視頻記錄:距離(標尺)與RSSI對照曲線、視頻文件。
(2)填制RSSI與距離對照表(見表1)

表1 RSSI與距離對照表 路由器(AP)型號:TENDAN300
6.實驗結論:
(1)在沒有對數據進行任何處理的情況下,前后每米相鄰距離點波動值與兩組算數平均值的差小于5db,圖6描繪了RSSI與距離的變化關系,所有數據在一個通道里波動。

圖6
(2)兩組連續(xù)離開的值一致性較好;返回值則平均差較大,但偏差方向一致。
(3)用統(tǒng)計學的均方差方法對數據處理后,距離/RSSI數據曲線處于一個寬度折合約3.4米的通道內,見圖6中波動線之間的區(qū)域。
(4)與眾多參考文獻指出的約3米的誤差范圍基本吻合。
(5)引入波動取舍、誤差修正方法后,誤差范圍可以進一步減小。
(6)總體結論:
此方案基本可以實現自動指引車輛到達空車位的功能。我認為3~4米的誤差基本不影響對車輛前進方向的指引。因為行車的特定方向性,只有在兩個環(huán)節(jié)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①導航期間的轉彎方向指引偏差。這可以通過自動或提示手動重新導航來解決。
②到達空車位前后左右的偏差。這時的偏差就是向前或向后一個車身長度、向左或向右一個車身寬度,這完全可以憑駕駛員的眼睛來完成修正。
系統(tǒng)設計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基于Wi-Fi的網絡運用肯定具有必然的優(yōu)勢,以及廣泛的配套設備的支撐。在Wi-Fi定位、導航需求、網絡通信、數據處理、APP運用界面等環(huán)節(jié)經各位老師指導設計如下。
1.總體系統(tǒng)構成
(1)硬件部分:Wi-Fi信號源AP基準點陣列、后臺管理網絡計算機、車牌識別收費系統(tǒng)(可選購)。
(2)軟件部分:智能手機APP、電子地圖數據庫、車位數據庫、RSSI及對應位置指紋數據庫。
2.各部分設計功能詳細說明
(1)硬件部分的Wi-Fi信號源基準點AP陣列。
①場內固定設置若干按特定規(guī)則命名的AP信號源,數量要確保智能手機在停車場內任何地方都能夠檢測到3個以上的信號源。
②AP間相互物理位置呈(水平面投影的)等邊三角形關系,全體AP構成網狀結構。
③相鄰兩個AP之間距離不大于L,該距離與路由器型號(發(fā)射功率)正相關。根據實驗數據初步確定L值為40米。
(2)硬件部分:用于后臺數據存儲及業(yè)務管理的計算機。
(3)軟件及數據庫。
①APP程序。在總體功能設計、算法和程序框圖確定后,將組織編寫代碼。
②停車場的泊車導航電子地圖。根據商場對停車場車位、行車道的規(guī)劃,確定AP陣列位置后制作圖形、語音導航電子文件。
③空停車位信息數據。根據車位規(guī)劃圖,按規(guī)定格式制作車位數據庫。
④RSSI與位置指紋數據庫。AP陣列安裝完成后,按車輛行車軌跡測試每米處關聯AP信號點的RSSI值,反復平衡后建成指紋庫。
⑤其他服務指引。根據商場地下停車場要求完成。
設備組成
1.路由器:路由器按特定位置安裝在停車場天花板上,并按特定規(guī)則命名。
2.智能手機:既是一臺,也是無數臺。從系統(tǒng)建設者的角度看是“一臺”,但通過“借用”任何客戶的手機,在功能鏈上就把系統(tǒng)搞活了。
3.計算機:初期單獨工作時布置在停車場。將來在互聯網、云計算需求下可以不需要。
APP開發(fā)
1.適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ios、Android。
2.APP開發(fā)語言JavaSE。
3.用強制認證門戶技術,連接Wi-Fi后實現自動跳轉到指定用戶界面。我們在機場或地鐵上就有這樣的運用體驗。主流的實現方法有兩種:域名系統(tǒng)(DNS)攔截和超媒傳輸協議(HTTP)重定向。無論采用哪種技術,用戶只要進入時在手機上點一下Wi-Fi名就可以自動進入地下停車場APP導航系統(tǒng)。
4.本項目先期決定在安卓平臺用JavaSE編寫程序。
智能手機通過Wi-Fi網絡下載數據(泊車導航電子地圖、空位信息、以及其他指引)。
5.智能手機APP運用程序主要功能描述。
界面(UI)主菜單按鈕:泊車(導航)、OK(到位)、重找車位、回找車輛、出口選擇、其他輔助功能。
各模塊功能具體說明如下。
①車輛(智能手機)在停車場入口進入指定開放Wi-Fi網絡后,通過強制認證門戶技術自動進入APP系統(tǒng),同時調入地圖數據庫、空車位數據庫、指紋庫。屏幕默認顯示泊車導航圖。然后調用定位子程序和車輛狀態(tài)檢測子程序,以獲得車輛位置及狀態(tài)信息。
②定位子程序連續(xù)循環(huán)掃描周邊Wi-Fi信號源,根據信號強度按策略算法選取前4個信號源基點復合計算得到準確位置坐標,生成連續(xù)的車輛軌跡數據(含錯誤判斷修正);同時也傳送到車位數據庫;判斷軌跡將到路口時,調用語音數據模塊,提示直行或轉彎;狀態(tài)檢測子程序根據智能手機的加速度傳感器振動(車輛震動與人步行輸出電壓信號頻率及振幅大不相同)和話筒(拾音器)檢測到的停車關門聲對比判斷車輛處于行駛狀態(tài)還是停車狀態(tài)并重新賦值狀態(tài)變量;當用戶點擊“OK”后,終止循環(huán)返回主程序;或當車輛軌跡已進入車位、狀態(tài)為“靜止”時,等待15秒后若用戶仍未點擊“OK”,把車輛軌跡隊列的終值對應車位視為進入的車位,然后終止循環(huán)返回主程序。
③主程序顯示指引用戶其他需求,經點擊進入相應子程序:若用戶點擊“重找車位”,則以當前坐標重置初始位置參數調用上述②項;若用戶點擊“找回”,則根據當前位置更換顯示回程導航電子地圖。
④若用戶點擊“出口選擇”,則顯示各出口與周邊街道交通允許示意圖,用戶點擊具體出口后調用顯示從當前位置到選定出口的導航路徑。
⑤檢測不到指定Wi-Fi網絡信號后結束,退出APP運用程序,或用戶終止程序。
本項目建設及使用方法
1.系統(tǒng)運作思路。考慮到將來多個停車場的兼容性及擴展性,由獨立的公司進行后臺數據管理。APP陣列由停車場投資管理。
2.客戶應用流程。在停車場外部提示司機用手機接入停車場Wi-Fi,然后系統(tǒng)下載數據庫到手機,完成各種導航等服務功能。若用戶沒有在停車場入口選擇Wi-Fi呢?可以在后面不斷提醒,到網絡連通時就行了。
可以外購嵌入車牌識別收費系統(tǒng)、消費免單抵扣、消費服務鏈接以融入商業(yè)體系。將來在互聯網+運用環(huán)境下可以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廣義的大停車場。
3.現場建設方法(以某停車場為例說明)

圖7

圖8
(1)把停車場置入坐標系全景示意圖(見圖7)。
(2)停車場疊加AP陣列示意圖(見圖8)。
(3)停車場車輛通道及方向指引示意圖(見圖9)。

圖9
創(chuàng)新點
1.系統(tǒng)整合的解決方法。把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智能手機、路由器、網絡完整的結合在一起,解決了停車場幾乎所有環(huán)節(jié)的需求。顯著區(qū)別于其他方案只解決一個或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單點”模式。
2.在硬件系統(tǒng)的構成環(huán)節(jié)上創(chuàng)造性的借用了一個不存在的、虛擬的設備作紐帶,在停車場管理方與車輛之間架通了橋梁。這是思維模式上的重要創(chuàng)意。
3.把整個停車場放進直角坐標系的方法。通過這個方法,建立了簡明的位置定義、計算標準,避免了引入過多的描述、表示方法、計算方法,在定位、計算編程時可以減少很多數據格式的轉換工作。
4.AP陣列的菱形網狀布局方法。這個方法確定了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解決了不同停車場尺寸數據不一樣時可能導致的編程困難。
相比于目前所見的各種解決方案,本項目是成本最低、功能最全的系統(tǒng)解決方案,相信商場會很樂意采購。我們今后在大型商場的地下停車場停車、找車、找出口將不再有煩惱,一點就搞定!下一步通過互聯網把城市連成廣義停車場后,出門辦事也不用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找停車位,效率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