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誠信是指會計人員從業時必須誠實守信,保證所記錄提供的會計信息等資料真實可靠,完全符合實際。會計誠信是對社會的基本承諾,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內在動力,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定盤星。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會引導資源的有效配置,而虛假粉飾的會計信息會誤導資源進行無效配置,破壞資源供給,阻礙經濟穩定持續健康發展。會計誠信是防止市場失靈的救命丸,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會幫助債權人投資人有效分析決策,而失真的會計信息會誤導判斷和決策,導致市場失靈,破壞市場秩序。
會計誠信是國家會計教育的根本,會計專業教育需要培養學術應用的復合型人才,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后,應嚴守心中道德底線,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杜絕虛假失真的會計信息。會計誠信是德法兼治的存在,既需要形成從業人員的自律自覺自省,還需要體現制裁懲罰。會計誠信既是思想道德規范,也是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行為準則。
隨著會計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在相關法律當中沒有明確對會計誠信缺失做出一些明確規定,一些僥幸分子就會利用相關法律的漏洞來掩蓋自己的違法行為,造成了造假行為的不受控。許多會計從業人員面對利益誘惑不惜結盟抱團以身試法鋌而走險,這種行為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影響,陷入惡性循環,后果不斷加劇。
對于會計失真造假懲罰力度不大,往往重集體輕個人,重經濟處罰輕刑事處罰。因為懲罰過輕滯后,與利益誘惑相比微乎其微,這就給會計失信者帶來了漏洞。對于地方而言,經濟增長的一部分靠企業來拉動,為了提高企業經濟指標,當地政府可能采取睜只眼閉只眼默許的態度,甚至相關執法者和監管者也和領導者抱團共享利益,導致誠信的繼續缺失。
會計人員必須具有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能,尤其道德素質是最高標準。會計人員缺乏道德準則,可能就會為追求個人利益而虛構會計信息,缺乏客觀公正的執業精神。在會計界,編制虛假報表,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審計監督缺位,這些行為層出不窮,是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觀念弱化的表現。這些后果的危害性使得違法者心安理得,追求個人利益,而將誠信拋之腦后。
為了有效改善會計人員誠信問題,要對存在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整完善和補充。明確規定會計從業人員違反誠信問題時要付出的代價和接受的懲罰。目前存在的《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要進行添加完善,在企業中強化法律意識,一旦發現違背誠信的行為,要做好懲罰工作,責任到個人,同時對于把關監督不嚴的相關人員實行連坐。對于會計主體責任人,審計把關的注冊會計師及其工作單位都要一并處理,形成人人打假人人怕假的震懾性。

在新形勢下,要在企業單位高層普及會計違法犯罪的認知,加強對從業者自身行為的約束,落實到人。政府要做好對會計失信人員的法律打擊,加大違法造假人員的成本,讓每個從業者能夠依法辦事,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加大獎懲力度來實施誠信教育的重要性,使誠信教育深入每個從業人員內心深處,時時警鐘長鳴。
在會計人員專業教育和崗前培訓中,首先就是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規范,在崗位上其工作內容要結合企業自身相關責任制度,獎罰分明,嚴守制度,對于違法人員公開處罰。會計從業人員根據會計的工作特點要把誠信擺在首位,在繼續教育培訓教育中始終抓誠信教育。會計人員打鐵還需自身硬,時刻提升自己道德素質,牢記“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行為準則。時時處理好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把誠信視為工作的動力和靈魂。
會計人員的誠信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國家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諸多方面孜孜不倦的努力,在這項任重道遠的工程中,我們會計從業人員要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并為之不斷規范嚴守自己的職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