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激烈而又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正在形成,為了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當今企業更加重視自身的社會評價,因此企業信用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對于企業經營行為的有效監督和評價,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意義重大,需要展開多方合作。為此,筆者在對我國現有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和方面論述了構建企業信用信息管理體系的對策和路徑,僅供參考。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新的發展需求呼吁更加公平的、誠實的市場環境,而信用與口碑也已經成為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在我國政府及優秀企業的不斷努力之下,我國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正在搭建和完善,企業對于信用信息的重視程度也逐年提升,在這一宏觀思想的指導之下,我國企業的未來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誰率先開展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改革,誰就能最先積累下良好的社會口碑,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企業信用管理對企業的創新性、自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企業從微觀層面進行信用管理的對策探索,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信用管理效率的提升。
由于我國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不論是從國家的行政管理層面,還是從企業的內部管理層面,都缺乏對于信用信息體系內涵的深刻認識。從宏觀層面而言,我國企業信用信息管理體系建設中的最突出問題就是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引導,企業的市場行為缺乏明確的信用監管規范,這就導致很多違法行為甚至是犯罪經營行為出現時,不能得到及時的、應有的懲罰,這就助長了社會不良風氣,給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帶來了極端負面的影響。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企業信用信息大多數掌握在工商、公安、稅務等政府部門手中且只供內部使用,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協調平臺建立不完善、工作機制不暢通,這就使得企業對于自身信用信息的獲取十分不便,對于自身行為形成的可能后果也是認識不足。這種信息上的不公開、不透明問題,已經給我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雖然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經驗不足且技術不夠,目前我國的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中還存在著評價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作為信用信息管理的主要對象,企業的經營行為不受相關激勵制度的保障和懲罰制度的約束,管理系統內部的信用保障措施也不夠完善,如信用擔保機制的不健全、保險制度的缺失等等,都使得企業的失信成本不高,因此難以激勵企業自主自覺地建立信用管理體系的動力。
不論是行政管理部門還是企業自身,都應該認識到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是未來市場發展的必然需求,是判斷企業實力的重要方面,更是維護市場秩序的有效手段,各部門應該共同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從而使信用管理的思想和手段滲透到企業行為中的方方面面,通過內部業務系統之間的有效銜接,提升企業信用信息管理體系的關聯性、協調性、現代化和信息化.此外,企業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戰略發展,因地制宜地進行內部管理方式的微調,從而提升系統的針對性,實現信用信息管理模式的最優化。

企業應該樹立對于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加快內部專門管理機構的建立,通過信用管理職能的細分和管理構架的有效搭建,不斷提高信用信息管理的控制范圍,從而實現企業信息管理的精細化和全過程化。在此基礎上,企業還應該重視專業信用信息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不斷提升信用信息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從而有效提升信用信息管理的力度和質量。
應該進一步強化以行政部門為主導的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評價制度,不斷完善企業資信管理體制,探索構建工商企業內部授信制度,從而實現管理體系內部的信息高效流動,減少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實現對企業行為的有效監管。此外,要明確獎懲機制,一方面要加大對企業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使信用情況與企業利潤和未來發展直接掛鉤,從而提高制度的震懾力;另一方面,要探索對誠信經營企業的獎勵制度,通過信譽授予以及公開表彰等方式,提升誠信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企業獲得直接的經營效益,以此手段,可以充分發揮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激勵性,從而促進企業信用信息管理體系的價值發揮。
構建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事關企業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秩序的維護,相關單位應該提起高度的重視,通過內部自控和外部監管相結合的方式,不斷促進管理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同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和互聯網技術,我們還應不斷提升信用管理的現代化和科技化,從而有效擴大信用信息的滲透和影響范圍,促進其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