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29日,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發布了新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以下稱為新框架)。作為制定會計準則和會計審計實務處理的重要基礎,概念框架的日趨完善是會計準則制定者和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共同要求。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世界愈來愈統一化,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下,會計準則也開始趨同。不管是在任何國家,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構建都是對其自身經濟高效運行的支撐。2018年3月29日,新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對1989年版概念框架和2010年版概念框架進行了重大修訂,這也是對全球經濟有效運行的保證。
在我國,雖然尚未建立適合自身的框架,但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準則和解釋指南組成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對我國具體的實務處理能有不違背原則性的引導意義,也為編制財務報告提供了基礎標準。不論是在《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還是在中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對會計信息質量都有明確的規定和基本要求,這也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要求。
據此,本文依托新概念框架下第2章《有用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的內容,對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結合實務簡要分析有用財務信息質量在運用中的影響。
企業相關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質量的要求往往較高,因為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會影響企業經營者、投資者等等相關信息使用者對當局的判斷。因此,大多學者也致力研究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及其相關決策制定的影響。
早在1983年,馮正權學者就提到會計工作質量是企業中的關鍵性因素,它的問題涉及面很廣,其中包括了會計制度的制訂和會計規程的設計。在會計制度制定和會計規程的環節,就應該提出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從源頭上改進企業經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
隨著信息數字化的推廣,學者們大多探討的問題則是在主觀層面上認為的操作問題。2006年,張瓊提到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普遍存在失真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監督體系迫在眉睫。
這就說明,在會計準則的逐步規范的情況下,會計信息整理者對會計信息的處理也會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判斷,這樣的主觀因素也就是上述提到的“非法會計信息失真”。
主觀因素的規范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標準的。那么,我們為什么規范?怎么規范?這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其實是相對復雜的。羅云芳提出設置科學合理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來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日常檢驗。
我國以前的會計規范大多依據本國情況直接引用國外標準,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然而,在會計復雜化的情況下,我國對制定的規范性標準是需要滾動式完善的,這不僅是滯后地搬用國際標準,同時也要結合國內市場預先制定可以與國際趨同的先進會計準則體系。
國內外學者從政策的制定、人員的規范和信息使用頻率等等方面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了探討、研究,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較有深度的基礎,也是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何為“有用財務信息”?從狹義角度出發,有用財務信息就是與經濟現象相關的內容,在企業中該內容就包含了報告主體經濟資源的信息,也可以理解為通俗的“會計信息”。

新框架規則中,就有用財務信息質量的三個基本特性和四個提升性質量特征進行了規范,對基本特征和提升性特征運用進行了描述,同時也對兩個方面特征的主要成本約束進行了總結。
有用財務信息的基本質量特征是對會計信息質量最基礎的要求。基本質量特征包含三點:相關性、重要性和忠實陳報。
相關性是會計信息有用的關鍵。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依據相關的會計信息做出不同的抉擇。若會計信息相關且有用,它的呈現必定將有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做出一個有效決策的能力。當然,這個“有效”只能是相對的,因為相關的會計信息雖有一定預測價值,但其本身并不能“預言”。比如,本公司2018年整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對下一年的主營業務收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企業管理者能夠依據各產品相關的數據決定2019年的市場投放方向,也可以以此作為基礎對2019年的主營業務收入進行預測,但這不是絕對數。
重要性加強了相關性的定義。如果有會計信息漏報或者錯報,會影響企業決策者、投資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錯誤的決策,那么這項信息成為重要會計信息。
忠實陳報換言之就是會計信息應當具有真實性。要想使得會計信息真實,那么在對會計信息刻畫的時候要做到完整、中立和無誤。當然也并不要求所有事項都精確,比如在對未來預計事項進行描述時,只要確保方式和已知信息使用正確,至于結果只有發生時才可能確定。
基本質量特征還需要有正確恰當的運用方式。在相對情況下:
首先,找出對財務信息接收者最有用的信息;其次,區分該信息的信息分類;最后,確認該信息是否可得以及真實。周而復始,找到最有用的會計信息。
提升性質量特征有助于在滿足基本質量特征的會計信息中,找到更加有用的會計信息,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可比性、可驗證性、及時性和可理解性是提升性質量的四個特征。
可比性是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在不同主體或者不同期間對相同或者相似甚至不同經濟業務之間的會計信息進行對比的條件,可以使會計信息使用者很好地在不同的備選方案中做出決策,也就更好地提升了會計信息的有用程度。
可驗證性是站在會計信息使用者角度,增加決策者選擇的底氣,讓其相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的條件。換言之,會計信息提供者要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與自己達成共識,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就應該有可驗證性。
及時性可以使決策者當即就能憑借會計信息做出判斷。會計信息越是滯后,有用程度越是低,但趨勢性的信息例外。
可理解性要求會計信息提供者對會計信息進行清楚、有邏輯的呈現。對于過于復雜的信息,在保證有用的前提下進行簡化呈現。
提升性質量特征就像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優點,在會計信息傳達時,盡可能地使提升性質量特征最大化。但基本質量特征仍然是提升性質量特征的必要條件,在沒有滿足基本質量特征時,所有提升性質量特征均沒有效果。有用財務信息質量在實務中的影響
中國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趨同并持續趨同,說明新概念框架的修訂完善對中國會計準則的發展是有強烈影響的,同時也對中國企業的實務操作有指導性作用。
第一,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有用財務信息的基本質量特征首位則是提出對財務信息質量相關性的要求。企業做出的財務會計報告就是為了向使用財務會計報告的工作人員展示一個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信息,還要能夠反映企業的管理層是否認真地完成工作,財務會計報告使用的工作人員才能根據會計信息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所以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是新會計準則特別要強調的事。
第二,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在基本性和提升性質量特征的雙重保障下,會計信息質量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更直接地使用信息,做出決策的時間成本大大減少。
新會計準則的修訂使得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更加的完善,更加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及相關性,對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非常重要。但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還需要相關的部門、工作人員全面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