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愛軍 陸廣華
摘 要:技工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技能人才的搖籃。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目前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情況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技工院校必須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介紹了我國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訓的基本現狀,結合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軌道交通學院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剖析了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夠促進我國技工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
關鍵詞:技工院校 高技能人才 模式改革
《中國制造2025》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要求技工院校要從綠色發展、創新能力、質量效益等方面全面把控人才的培養模式,并且把工藝革新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產品品質提升人才等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同時要求現階段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建設現代化的技能教育環境。目前我國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還相對落后,下面結合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的基本情況談一下我國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之處。
一、我國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技能人才的短缺成為了各大城市的普遍現象,有些大城市甚至出現了“技工荒”。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的高級技工總數僅占工人總數的5%左右,而西方發達國家高級技工人數占總工人的40%左右,差距非常大。雖然我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在最近幾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初級工多,高級工少;第二,傳統型技工多,現代性技工少;第三,單一型技工多,復合型技能少;第四,短訓培養的技工多,系統培養的技工少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新常態下產業轉型和經濟的發展。培養素質更高,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高技能人才作為目前我國技工院校教育面臨的緊迫問題。
1.培養目標和實際相差很大
一般來講,技工院校培養的人才都是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術人才,其中也包括一些服務和管理人才。受諸多因素影響,目前很多技工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按照實際的教學目標進行培養。最近幾年招生困難、招生質量下降,使得很多技工院校培養的人才并沒有達到高技能人才的相關水平和要求。這主要是由于很多院校的人才培養的模式并沒有改變,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畢業以后不能很快進入工作。
2.課程體系陳舊
以往技工院校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的課程體系大致分為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等。這種教學模式被稱為“三段式教育模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把抽象的內容集體化、基礎的內容應用化,然后由寬到窄進行排列,這樣就形成一個封閉的正三角形。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優點,但是往往會造成理論和實踐的嚴重脫節,而且很多技工院校比較注重文化基礎知識的教學,這樣就嚴重背離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
3.教學方法陳舊
隨著人社部一體化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技工院校教學方法也在不斷革新,但是目前傳統的教育模式仍然占據主導的地位。教師在課堂上依然重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也非常強,根本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缺乏創新的一種體現。很多技工院校沒有突出特色的專業教學,也沒有推廣專業的創新能力培養,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培養出更加專業的、視野開闊的、思維活躍的高技能人才。雖然一體化教學改革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但是很多學校還只注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力度遠遠沒有達到要求。校企雙方也沒有形成互惠互贏的機制,實訓條件很差,設備缺失。這都嚴重影響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二、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途徑
1.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為了能夠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技工院校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尤其是雙師型隊伍的建設,使教師在理論基礎和實踐上都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同時技工院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師隊伍建設計劃,明確建設的目標和相關的要求,采取激勵的措施來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建設步伐。教師隊伍建設要明確以下幾點。
(1)不斷完善教師的培訓制度。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培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技工院校在教師培訓中要適應外部大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內部環境,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納入學校教育總體的規劃中。要有計劃地讓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習或者參加企業的課題研究,還可以選拔教師進入企業邊實踐、邊學習。這樣教師不但能夠學到企業中真實的技能和先進的技術,還能夠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夠把企業中的技術成果不斷轉化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掌握企業中最先進的技術。
(2)拓寬教師的引進渠道。目前很多技工院校的教師來源于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甚至還有博士研究生,學歷越高就存在理論知識扎實而實踐能力不強的問題。技工院校主要注重技能的教學,因此對于這些高學歷的教師引進還不能滿足技工院校的要求,必須拓寬教師的引進渠道,可以從企業或者事業單位中聘請有扎實的技能功底的專業技術人員。這樣才能實現教師隊伍優化的目的。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對雙師型教師,政府或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補助。無論是在資格認證還是在后期的績效中都應該有所體現,這樣才能鼓勵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評優評先或者是晉升職稱時,可以把雙師型教師作為一項評價的標準。這樣才能激勵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和壯大,為一體化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2.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目前,我國很多技工院校注重理論的教學,而這些簡單枯燥的理論教學根本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會導致學生厭惡學習。技工院校應該借鑒歐洲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比如:德國的雙元制等,使學生在綜合職業能力上得到較大的提高。很多技工院校建有大量的實訓室,這些實訓室應該充分應用起來,同時要對學生開放,讓學生能夠隨時去自學、自練,能夠及時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
3.開展一體化教學
一體化教學是人社部很早就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深入分析了我國技工院校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結合歐洲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而提出的。從第一批技工學校的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效果來看,對學生的學習還是很有幫助的。一體化教學的開發流程是非常復雜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主要是通過在實訓中心,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某一教學目標和任務。一般來講,學校的實訓中心要更加貼近企業或者是能夠幫助企業來加工一些半成品,這樣就可以營造濃郁的職業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校要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技術服務融為一體,可以先對有條件的專業進行一體化教學改革,然后進行專業的全覆蓋。
4.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
目前,訂單班在技工院校中很常見,這都是校企合作的成果。技工院校的訂單模式培養也充分利用了社會的資源,使得企業和學校互惠互利。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讓學生有實習之處,幫助學校和企業建立長期的實習之地。這種模式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在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企業專家參與,讓他們來協助制定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與企業的聯合教學,讓學生及時了解企業的動態,使學校在技術上與企業同步。這樣才能培養出企業的“實干家”。
5.完善技能評價標準
教學評價是教育的核心,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亦是如此,因此學校要制定和完善技能評價標準,要從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上全面地進行完善。在評價內容上要全面,從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全面考評。評價要遵循教師和學生相結合的原則,要包括學生的自評、互評以及教師的評價等。評價方法要注重多樣化,這樣才能體現出評價的全面、公平、客觀性。
三、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任務越來越重。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目前技工學院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全面分析了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和問題,并且根據問題給出了建議。
參考文獻:
[1]柳世宇.技工院校以傳承培育工匠精神為起點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淺探[J].職業,2018(22).
[2]王紅梅.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與創新——以唐山市技工院校為例[J].職業,2018(6).
[3]黃彥莉.關于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
[4]劉敏.技工院校計算機網絡與應用專業“訂單式”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中國培訓,2016(8).
[5]張帆,邊龍龍,杜冰,劉旭.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評價的改革與實踐——以包裝印刷類專業為例[J].河北企業,2014(8).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軌道交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