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伶伶 張繼東
摘 要: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國務院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推行“1+X”證書制,對技工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唐山勞動技師學院積極構建專業群,在五年制高級工推行“1+X”人才的培養模式,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質人力資源。
關鍵詞:專業群 “1+X”人才培養模式 技能人才
近幾年,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依據專業大類或崗位群組建了專業集群,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增強了就業的競爭力。目前河北省技工院校尚未進行專業集群的構建,技能人才還處在單一專業培養模式,與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業態需求有一定差距。
一、技工學校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技工院校的教學模式經歷了理論教學、理實一體、工學一體、工學交替、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幾個發展階段。在當前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各技工院校不斷更新理念、推陳出新,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但本質上都是單一職業技能的培養,都是針對某一工種或服務技能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訓實踐以專業個性為重點,各個專業的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各自為政現象比較普遍。培養對象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一項技能證書,即“1+1”人才培養模式。
二、推行“1+X”證書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2019年1月,國務院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明確提出,“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X證書制度,為技工學校的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1.“1+X”證書制人才培養模式是社會對技工教育的新要求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是新時代賦予技工教育的新使命。社會對技工教育在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吻合度、前瞻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通過引導以社會化機制建設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加快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吻合度,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2.“1+X”證書制人才培養模式是技工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
技工教育以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為目標,因此,技工教育必須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變化進行改革。在當前形勢下,新型的產業結構要求技能人才具備復合性知識和創新性思維等綜合素質。“1+X證書制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引領技工學校培養適合新形勢的復合人才,構建多層次立體化人才結構,適合地方低耗高效產業需求,推動技工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3.“1+X”證書制人才培養模式是拓展技能人才成長的新通道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也是學習成果的證明。“1+X”證書制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方便學習,有利于掌握國際國內先進標準、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有利于學生獲取多類職業技能;有利于契合社會需求提升綜合素質。“1+X”證書制使人才評價體系更完善、更客觀,為技能人才的成長開辟了更廣泛更多樣的通道。
三、基于專業群視閾下的“1+X”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1.構建基于產業集群下的專業群
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轉型升級的社會需求,唐山勞動技師學院以河北省中等職業院校質量提升工程——“精品校”項目建設為依托,結合地方產業集群的特點,大力推進專業建設和結構的動態調整,將學院一些專業資源進行分類組合,創建智能制造、建筑技術、應用化工三個專業群,吸引行業、企業集團參與,發揮企業在專業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打造行業企業急需的應用型專業群。
2.構建“1+X”人才的培養方案
依照校企深度合作的辦學思路,筆者學院邀請行業的相關企業專家參與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培養目標,例如基于應用化工專業群將化工工藝、化工設備維修、化工儀表檢測等職業標準要求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使學生畢業時獲得兩個以上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3.構建“5131”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學院打破原有傳統的學校單一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以“校企雙制,產學結合、工學交替”為標志的專業群特色職教模式。五年制高級工“5131”教學模式,有效推行了“1+X”證書制,培養了復合型技能人才。
“5131”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是指在五年制高級工教育中,用五個學期即第一至第五學期,基于專業群采用周倒形式,完成兩、三個相似專業的中級工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課程學習,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用第六個學期進行綜合實訓,再用三個學期即第七至第九學期完成一個高級工專業模塊式的課程學習,最后一個學期進行頂崗實習,實訓場地為校內的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仿真與真實崗位相結合的校內外實訓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職業崗位的綜合實踐能力,使之成為適應地方產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4.構建符合產業集群發展需要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學校以區域產業集群和工作過程所要要求的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遵循“做學合一、課程一體化、任務驅動、項目載體、理實一體”的職業教學理念,針對區域產業集群的工作過程和職業素養進行課程體系設置,突出崗位工作技能在課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例如基于智能制造專業群崗位典型工作任務,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將中(高)級設備維修、機電一體化、數控加工等職業能力融入到專業課程當中,構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能力模塊為單元的智能制造專業群課程體系。
5.建設校產教融合的實訓基地
緊跟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結合專業群積極建設智能制造、應用化工、建筑技術核心專業實訓基地。筆者學院根據企業人才層次將實訓基地建設分為基礎模塊、進階模塊、綜合應用模塊,以適應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要求。學校與開源集團、唐山三友集團、日本住友建機有限公司、長春一汽富維等多家公司共建核心專業實訓基地。學校在基地內建立了現代裝備制造實訓中心、數控加工實訓中心、電氣技術實訓中心、應用化工實訓中心、焊接技術實訓中心等九個分中心;在應用實訓中心內,分別建有理論教學區、仿真操作區、裝調區、生產應用示范區、研討區等多個模塊,內容涵蓋了多個專業,旨在培養多層次、跨專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例如應用化工專業學生在基礎模塊區域,學生通過仿真實訓設備學習精餾塔、離心泵、壓縮機、固定床反應器、液位控制系統、換熱器、液化床反應器等環節的教學內容;在進階模塊區域,學生可以分組合作,練習應用化工技術的綜合運用,完成企業里常見的四類典型工作任務;在綜合應用模塊區域,學校引入完整的企業生產設備,將化工工藝、化工設備、化工儀表組成系統,初步具備柔性生產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復合技能,保障了“1+X”人才培養質量。
四、實施保障
1.加強機制建設,保障政策支持
成立由學校、企業技術人員和行業協會專家等組成的專業群共建共管委員會,結合“1+X”技能等級標準,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行業需求,建立健全專業群管理制度和辦法。例如《專業群課程選擇管理辦法》《成績和學分管理辦法》《教學質量評估管理辦法》等,確保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及人才培養質量。此外,在助學、獎學等政策方面,對參加“1+X”技能培養模式的學生給予傾斜。筆者學院針對智能制造專業群設立了以開元集團冠名的“開元獎學金”,獎勵在該專業群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方面優秀的學生。
2.加強基礎建設,保障資金支持
學院申請專項資金建設多個集實踐教學、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培訓于一體的高技能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創建了數控技術、焊接技術、電工電子技術等大師工作室四個。根據國家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標準,建設校企互動的專業群平臺、系統規范的教學平臺、配套完備的課程平臺,打造專業群信息化資源體系,實現專業群內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互利共享。
3.加強研究指導,保障理論支撐
加強行業教育教學專家指導委員會的組織建設,提高行業指導能力,發揮其組織的科研指導作用。設立與企業生產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緊密聯系的教育研究項目,積極開展課題研究,筆者學院近三年完成省級以上課題30余項,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企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服務的人才培養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支撐。
4.加強師資培訓,保障人才質量
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圍繞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努力建設一支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并重的跨界“雙師型”教學團隊。培養社會知名度高、行業影響力大的“教練型”專業帶頭人,建立外聘教師檔案庫,讓社會企業高技能人才、專家參與專業群建設、課程開發、實習實訓等教學任務。同時,制定長期的培養計劃,推進學校教師職業能力提升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技術攻關大師、熟練操作技能的技師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雙師,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提升專業服務企業、產業的能力。
綜上所述,結合產業需求和職業教育、職業學校的發展規律,構建基于專業群視閾下的“1+X”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培養內容和方法,創新培養機制,與企業深度融合,使專業群建設更好地與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結合起來,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作者單位:唐山勞動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