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
位于黃土高原的山西,境內山脈縱橫,西呂梁東太行間以太岳山,東南及南部有中條山;河流交錯相聚,汾河、涑水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遍布各地,素有“表里山河”之稱。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紛紛用自己的熱情與才華,留下許多歌頌三晉大地的佳作。其中不少名篇的身影,出現(xiàn)在我國中小學語文課本里。
盡管課本里選取的唐詩中描寫山西的數(shù)量不多,但只一篇便成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山西的鸛雀樓名揚中華,就因此詩。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僅僅20個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站在隱居地——山西河津東皋村縱目遠望,只看到了一幅山家秋晚圖,卻未看到奔騰不息的黃河。如若看到,想必《野望》(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將不復惆悵、孤寂的色調。
細細讀來,你會發(fā)現(xiàn),課本里的山西大都與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著無比親密的聯(lián)系。
黃河從最北的偏關縣老牛灣撞開山西大門,繼而奔騰向南,飛流直下500多公里,至吉縣驟然收窄,跌落30多米,形成蔚為壯觀的壺口瀑布,被譽為“天下黃河一壺收”,成為中華母親河宏偉氣度的最佳呈現(xiàn)。
“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到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壺口瀑布》(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
課本里的山西在描繪三晉大地壯美景象的同時,更是處處反映出中華民族那種勇往直前、拼搏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正如這巍峨險峻而又雄偉壯闊的巍巍太行、滔滔黃河。
“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采取疏導的辦法治水。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讓洪水通過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這是《大禹治水》(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的文字。傳說中,位于山西河津的龍門山堵塞了河水的去路,大禹帶領人們開鑿了龍門,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談。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出現(xiàn)在亞洲的原野;它表現(xiàn)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隊,從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怒濤急流、礁石瀑布,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激發(fā)他創(chuàng)作出了《黃河頌》(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啊!黃河!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fā)揚滋長!”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來到五臺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紀念白求恩》(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讓我們永遠記住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率領國際醫(yī)療隊來在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救治了大批傷員,最終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自己生命的加拿大共產黨員亨利·諾爾曼·白求恩——“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chuàng)造了這塊綠洲……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右玉縣地處《青山不老》(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里描寫的晉西北,距離毛烏素沙漠不到100公里,新中國成立初期這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
“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正如《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中所言,右玉這個曾經的風沙之地,如今已經變成了“塞上綠洲”,成為“夏天的綠翡翠,冬天的白玉石”,森林覆蓋率從0.3%提高到了54%。
去年《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自1949年以來右玉縣歷屆縣委書記帶領當?shù)厝嗣袢罕妶猿植恍父脑焐鷳B(tài)環(huán)境的故事,一路飆升的收視率讓“右玉精神”的美名傳遍了大江南北。
作為山西人,《壺口瀑布》一文的作者梁衡為我們精彩論述了課本里的山西精神:“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xiàn)出來被我們看見。”
右玉縣小南山森林公園一角 ■ 新華社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