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梅



在廣大鄉村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及教育,是統領整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統領我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集中反映了中國時代精神。當前,要有效整合社會意識,首要的是整合社會中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社會意識。我國人口眾多,有近6.74億鄉村人口,生活在全國近70萬個鄉村。因此,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實于鄉村,進而提升廣大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度和踐行度,實現鄉村治理更加有序,顯得意義重大。為此,課題組以某鄉村為考察對象,通過實地問卷調查、訪談及座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培育和傳播的境況進行深入了解,從中發現問題,然后提出相應建議,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傳播和培育效果。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振興鄉村戰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振興鄉村文化的靈魂,是樹立鄉風文明的根本內涵,也是新時期鄉村振興的思想基礎。
意識形態工作是我黨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提出,黨要加強對社會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構筑具有正確方向導向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功能。我國人口眾多,其中,鄉村總人口人口占了全國一半左右,由此可見,廣大鄉村是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場域。鄉村傳播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整合村民的社會意識,不斷增強村民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和認同。當前,盡管許多鄉村物質財富得到了巨大積累,但是仍有許多鄉村的精神文化建設相對滯后,并由此產生了諸多問題,如賭博之風盛行、勤儉節約之風漸退、攀比之風和浪費之風日漸上漲,封建迷信之風在蔓延等。而這些,己經直接影響到鄉村產業的發展、鄉風文明的建設和鄉村的和諧穩定,也嚴重背離了我們新時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目標。這些問題的產生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根本在于,鄉村基層黨組織放松了對鄉村村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與教育。因此,在社會轉型的今天,我們在鄉村大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大村民,使廣大村民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是新時期有效統領鄉村村民社會意識,加強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根本要求。
改進及完善治國體系,提升國家治理水平,是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干部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改進及完善治國體系,提升國家治理水平,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認為,大力培育和傳播核心價值觀是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和功能的重要手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代表了我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而且能為改進及完善治國體系提供內在動力。在廣大鄉村地區大力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將三個層面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到大多數村民心中,使大多數村民逐漸養成符合這一要求的思維方式,進而外化為理性愛國、誠實守信,敬業友善,團結互助等實踐行為??傊?,在鄉村大力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整合鄉村社會意識,鞏固和創新鄉村治理思想基礎,確保鄉村治理的前行方向、治國體系的不斷改進及完善。誠如習近平所指出,要不斷發展壯大一個國家,必須要凝聚多種力量,而當中,最持久的力量就是核心價值觀。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要在2020年底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國人民凝心聚力,幫助貧困鄉村徹底擺脫貧困。中國有近14億人口,其中鄉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0%以上,可見,廣大村民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中堅力量。在過去的四十年時間,在黨中央強有力的領導下,廣大農村地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變化既呈現于廣大村民生活條件的巨大改善,也體現在廣大村民思想上的變化,特別是隨著信息社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廣大村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日益呈現出多樣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發廣大村民參與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熱情和凝聚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力量。目前,小康社會全面建立還剩不到兩年。為完成這一目標,我們應在鄉村廣泛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核心價值觀成為引領鄉村的主流價值觀,端正村民思想,凝聚村民力量,激發廣大村民的生產熱情。唯有如此,才能把“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小康社會全面建成。
為更好地了解新時代鄉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培育情況,本次設計的考察問卷涵蓋了受訪村民的基本信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受訪村民中的認知情況、情感情況及踐行情況等四個一級維度。其中,受訪村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特征、年齡階段、受教育水平及個人成分;受訪村民對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情況、情感及踐行情況這三部分題目由16題單選題和1題開放式問題構成。為調研的方便和可行性,課題組在2019年1月12日至2019年1月15日對龍巖市蛟陽鎮大洋村〔1〕進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培育的調查,形式包括實地問卷調查、座談及在人群聚集地隨機訪談。課題組發出去500份調查問卷,最終收回了486份有效問卷。

1.關于被問卷村名的基本情況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在受訪鄉村中,留守鄉村的村民多數為年齡大的和年齡小的;中間人群,即年輕力壯的成年男人比例較小,這部份人群外出打工為主;從教育水平來看,小學文化水平以下的村民人數最多,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僅占7.1%,比例較低;從政治面貌看,群眾面貌的人數最多,占95.2%,黨員群體占少數,僅為 4.8%。由此可以看出,在該村村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村級黨建工作十分薄弱。當前要振興該鄉村,除了進一步提升村民的文化程度外,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也刻不容緩。

2.對于被問卷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情況
根據調查,95%的受訪村民有聽說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舉行“黨的十九大”會議;58.1%的受訪村民聽過黨的十九大報告有“新時代”和“鄉村振興”這個新提法。這一結果表明了,廣大村民對國家重大事件有大致的了解。在問及“您是否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這個概念時,73.9%的受訪村民知道,而且有超過50%的受訪村民對社會主義核也價值觀的三個層面內容中的其中一項有所了解。這也說明,近5年來,經過鎮、村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培育和傳播已取得一定成效,大多數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有一些村民不了解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該村傳播和培育的工作仍需加強。

3.關于被問卷村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情況

被問卷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情況,主要是指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向感受。上述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當被問及“你打算怎樣去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70%的受訪村民希望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等媒體,他們認為,這樣方便有效,只有11%的受訪村民希望通過傳統的黑板報或宣傳單,這也從另一側面表明,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生活水平得以極大改善,如農村的電視手機信號基本得到全覆蓋,廣播電視手機等現代信息媒體走進千家萬戶,村民的思想意識與時俱進;在問及“您認為,在鄉村是否有必要進行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21%的受訪村民認為非常有必要,22%受訪村民認為沒有必要,57%受訪村民認為無所謂,在統計這項結果時,我們發現,認為非常有必要的受訪村民中,以年紀大(55歲以上的)的和年紀?。ㄖ行W生)的人居多,認為無所謂的受訪村民中,中間部分的受訪村民(26-54歲)的居多,相反地,認為沒有必要的受訪村民中,年齡在17-25歲且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居多,這一現象也說明了,在該村加強這部分人群的文化再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在問及“您認為,經過近5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培育,您村的社會風氣有沒有變得更好”時,67%的受訪村民認為有好轉,但還有較大提升空間,25%的受訪村民認為不清楚;在問及“您認為,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你們村的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和道德風尚有沒有變化”時,82%的受訪村民認為有變化,比原來好,尤其是村容村貌、生態環境比以前好了不少,這一數據反映了黨的十九大以來,鎮黨委和政府認真貫穿落實黨中央提出的振興鄉村相關文件精神,在整治鄉村村容村貌、生態環境下了苦功夫,廣大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得到了增強。

4.關于被問卷村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情況

被問卷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情況,關系到鄉村的生產、鄉風、村容村貌和管理等方面的建設,為此,該項內容是本次調查的重點之一。在調查中,我們共設計了5題題目,在問及“您是否愿意參加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活動”時, 27%的被問卷村民(共有131位)愿意參加,8%的被問卷村民(共有39位)認為有空會參加,65%的的被問卷村民(共有316位)認為無所謂,看情況決定;在問及“您是否參加過由相關部門舉辦的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時, 只有7% 的被問卷村民(共有34位)回答參加過,93%的被問卷村民(共有452位)回答未參加過;在問及“您以為,怎么才能較為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傳播和培育”時,有11%的被問卷村民(共有53位)以為,鎮黨委、政府和鄉村黨員干部應以身作則,帶頭踐行,發揮模范作用,有12%的被問卷村民(共有58位)認為,鎮黨委、政府應加強利用廣播、電視、書籍等傳統媒體形式,特別是手機電視新媒體宣傳,有17%的被問卷村民(共有83位)認為,應加大鄉鎮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及村委會人員進村入戶的理論宣傳力度,有7%的被問卷村民(共有34位)認為,鄉鎮黨委、政府應制定相關激勵措施,鼓勵廣大鄉民養成愛學習的良好習慣,另外,還有有53%的被問卷村民(共有258位)認為,要多管齊下,同時使用上面四個措施,只有這樣,才能較為有效地提升鄉村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在問及“您覺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傳播和培育過程中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時, 只有8% 的被問卷村民(共有39位)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80%的被問卷村民(共有389位)沒想過這個問題,不知道怎么做,還有12%的被問卷村民(共有58位)認為這一問題與他們無關,他們不關心。這一結果從側面反映出,大多數被問卷村民盡管能認識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夠很好地實施。這也進一步也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該村踐行的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總的說來,這次該鄉村調查,有以下幾個較為顯著特征:
1.從留守村民的人群特征看,一是留守鄉村的村民多數為年齡大的(55歲及以上的有204位)和年齡小的(16歲以下有174位);二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486位被問卷村民中, 331人在小學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4位;三是村級黨建工作非常薄弱,在486位被問卷村民中,村民黨員只有23人,占被問卷村民的4.8%。
2.從被問卷村民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況看,盡管受教育程度較低,但大多數村民仍能關注國家事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基層鎮、村委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傳播和培育已取得一定成效。(95%的受訪村民關注過黨的十九大召開;而73.9%被問卷村民比較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從被問卷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方面來看,自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以來,鎮黨委及政府認真執行上級關于振興鄉村相關文件精神,在整治鄉村村容村貌、生態環境下了力度,該村容村貌變化明顯,村里的社會風氣好轉了許多,他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得到了明顯增強。(82%的受訪村民認同這一情況)
4.從被問卷村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況看,由于種種原因,只有27%的從被問卷村民愿意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相關的活動。但調查組認為,這個數字并不能直接反映該村村民沒有很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55歲以上這些村民,多數白天要干農活,沒有專門時間去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活動,但他們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如勤奮、誠信、孝敬等品德默默去教育影響自己的后代,實際上也是一種間接的踐行活動。當然,這個數據也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踐行還有提升空間。
從調查結果來看,鄉村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境況總體還好,但還有改進空間,如部分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度、踐行度不夠等等,課題組認為,這與鄉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培育的主體、客體以及手段關系密切。
1.從傳播和培育的主體(鎮黨委及村委會)看。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該鎮黨委政府在鄉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培育中的主導地位過于突出。比如村級宣傳標語或黑板報,本可以在鎮黨委相關部門指導下由一定文化的村民制作完成,但現在都由鄉鎮黨委的相關人員包攬完成,這種過度介入鄉村文化事務的做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村民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等實踐活動的熱情。而事實上,村級文化建設,包括鄉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與培育,只需由鄉鎮黨委把控正確方向,很多具體事務可以由鄉村離退休人員、民間藝人或文化程度較高的村委負責人去完成。這些人由于長期生活在鄉村中,了解鄰里百姓的“味口”,因此,由他們完成的宣傳畫等更加接地氣,更易為村民所接受。此外,課題組還發現,村委會干部的自身素質和文化層次不高,致富和帶動能力不強,也是導致村委號召力、凝聚力不強,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2.從傳播和培育的客體(受訪村民)看。結果表明,一是被問卷村民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及個人政治面貌不一定與他們認識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的程度成正比。數據顯示,年齡較大的且只有小學或以下文化程度的被問卷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度較低,但實踐度比較高,這類人群占了68.1%,相反地,高中以上受訪村民人數僅占了7.1%。二是由于被問卷村民的文化層次整體偏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培育,通常簡單的以“是否有用”作為他們接受或參與一項事件的評判標準。這一現象也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或一種思想能否被廣大村民所接受,關鍵在于該理論或思想能否幫助人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3.從傳播和培育的手段看。調查發現,鎮黨委及村委在鄉村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手段與形式相對單一:一是派駐村干部進入村莊,與村委會干部一起挨家挨戶發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材料,進而讓村民自己去閱讀這些材料;二是印制好相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材料,由駐村干部或委托村委干部張貼在村委宣傳欄上,三是通過村級廣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材料播放給村民聽。客觀地說,這三種手段與形式能在小部分村民中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很難讓大多數的村民自覺去認知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鄉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培育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傳播與培育的主體、客體和手段。當下,特別是在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時代背景下,加強鄉村村級“兩委”建設、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及探尋傳播和培育接地氣的方式方法,是提升鄉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與培育效果的重要舉措。
村級“兩委”一般指鄉村的兩委,即“支委”和“村委”。村級“兩委”一方面把鄉村民情及時反饋到鄉鎮黨委政府,另一方面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傳給鄉村村民,同時帶領鄉村村民致富奔小康。加強鄉村村級“兩委”建設,不斷增強村級治理水平,是新時代鄉村傳播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保證。為此,一是要推進村級“黨支部”建設,強化鄉村村級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在2019年2月19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黨中央明確指出,振興鄉村,必須加強基層鄉村“支部組織”建設,把任務、責任落到人;二是發揮鄉村“兩委”干部的榜樣示范作用。習近平在十九大上指出,要讓人們從情感上認同并從行為習慣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干部必須首先堅持帶頭。這就要求鄉村“兩委”干部首先要一心為民,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為村民服務意識,帶領村民致富脫貧。特別是,鄉村“兩委”干部在處理村級重大事務時,要盡量做到民主,盡可能實事求是,一碗水端平,以此消減村民矛盾,保證鄰里和諧,以實際行動獲得村民的信任與支持。唯有如此,鄉村“兩委”干部才能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其次鄉村“兩委”干部要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善于發現鄉村具有正能量的先進村民或事例,然后把這些先進村民或事例作為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例子。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傳播和培育就能取得更好成效。三是加強鄉村宣傳隊伍建設。通過加強鄉村宣傳隊伍業務能力培訓、監督和管理,使鄉村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更加高效。
馬克思認為,當思想一旦離開利益,思想就會使自己出丑。這一論述一方面表明人們思想觀念的形成與物質利益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要提升鄉村傳播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就必須把傳播和培育工作與關心村民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為此,一是要深入村民,發現村民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和最迫切的需求;二是要找到解決村民生產生活問題的辦法。這就要從農村實際出發,通過加強對村民農業科技文化培訓,真正為村民解決自身生產生活實際問題提供內生動力。如在選擇時間上,由于多數村民白天需要做農活,所以培訓時間可以選擇在晚上;在方式方法,盡可能用傳統+現代的培訓方式;在內容設計上,化抽象為通俗,方便村民接受;地點的選擇上,采用課堂培訓與現場實踐相結合??傊嬲龓椭迕窠鉀Q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實現村民生活富裕,展現鄉村文明、和諧、美麗的生活景象,使村民不僅充分感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而且要增強村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情感轉化為一種自覺行為。
傳播形式及培育載體也是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境況的重要因素。因此,傳播和培育主體要關注傳播形式的生活化,傳播載體的平民化。
1.傳播形式的生活化。由于鄉村村民文化層次普遍不高,所以對于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村民是很難認知和接受的。要增強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情感,首要的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抽象的理論話語轉換為村民易接受的日常生活話語,如運用村民生活化語言,以講故事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轉化為“淺顯道理”。通過生活化形式,便于村民認知、接受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傳播載體的平民化。為增強鄉村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效果,傳播和培育主體盡可能使傳播載體平民化。實踐證明,傳播載體越平民化,村民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就越好。在鄉村,各種重大節慶日、文化場所就是一個很好的傳播載體,如在節慶日向休閑的村民播放正能量的電影;在文化廣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片展、政府工作成果展、表彰鄉村正能量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等等,通過這些平民化的傳播載體,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能夠使村民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最終起到較好的效果。
〔1〕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01).
〔3〕王國偉.新形勢下農民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的分析———基于全國2142份問卷的調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2):
134.
〔4〕鐘玉芳.農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理論觀察,2016,(09):92.
〔5〕郭超,趙平.在農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五化”〔J〕.學術論壇,2015,(01):11.
〔6〕吳春梅,席瑩.農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困境與出路〔J〕.科學社會主義,2014(6):92-95
〔7〕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J〕,黨建,2013,(12).
〔8〕丁成際,當代鄉村文化生活現狀及建設,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J〕.2014,(08).
〔9〕陸軍恒.新農村建設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現路徑〔J〕.河北學刊,2011,31(06):184-187.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