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赫
綠色經濟,是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傳統產業為基礎、經濟與環境相和諧發展為目的的,不斷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經濟形式,以此實現以產業經濟為適應或符合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相互促進而表現出來的發展形態。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再是以粗放型增長的發展方式為主,而是以綠色經濟等為代表的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方式,涵蓋了生態農業、循環工業以及持續服務產業等為基本內容的經濟結構、增長方式以及社會形態,是一種全新的三位一體的發展體系,不斷促使著整個人類社會逐步由生存型社會向發展型社會的導向過渡。因此,在制定一座城市的現今與未來時期的發展脈絡與結構框架上,應當表現為產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相耦合的發展形態,不斷構建“綠色+發展”等表現形式的全過程,以此形成相輔相成,緊密結合的紐帶,從而打造以生態宜居、美好生活為城市藍本的重要載體與發展圖景。
從長期國內外發展來看,綠色發展理念為新時期我國逐步實現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切實可靠的重要保障。一個城市的發展要想突破傳統環境的制約,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伴生式或協調式的發展,就必須打破傳統的“破壞資源環境”與“經濟持續發展”相悖的邏輯結構,從真正意義上倡導城市理性選擇“綠色+發展”的經濟模式,打造新型、綠色、宜居的發展形態,重塑現代化城市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空間,以此推進城市綠色發展的良性進程,提高城市未來建設與發展的實踐性成效,實現城市美好生活的返璞歸真形態。
齊齊哈爾市作為黑龍江省西部的邊陲城市,雖然經過近些年來的持續向經濟建設聚焦發力,整體上處在一個經濟穩中向好的新階段,2018年齊齊哈爾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340.2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一產增加值305.9億元,增長5.0%;二產增加值349.1億元,增長8.5%;三產增加值685.2億元,增長5.4%。三次產業結構為22.8:26.0:51.2。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9.1%、41.5%和39.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6545元,增長7.0%。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2個、2.6個、和2.4個百分點。但在新形勢下,齊齊哈爾市的整體經濟形勢仍然面臨著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發展質量不優、內生動力不足等突出問題,尤其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更是當前制約發展的短板掣肘,應當大力提升綠色產業支撐力度,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加強創新發展路徑,以此推動域內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促進齊齊哈爾市地方經濟社會的大發展與大繁榮。
新時代下,推動齊齊哈爾市發展綠色經濟是勢在必行的重要考量,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推進齊齊哈爾市綠色經濟具有強大的內在邏輯性,是體現城市綜合實力的具體表現,也是轉變以往注重單一經濟增長形式的轉折點,有助于全面促進齊齊哈爾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的協調發展,調解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的之間的矛盾,促使城市發展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新型現代化綠色崛起之路,更好地推進環保型城市建設與發展。另一方面,助力齊齊哈爾市打造現代化環保型發展模式,全面推進城市發展在農業、工業、服務業上實現低層次向高層次遞進,全面解決現代化城市道路中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邏輯矛盾,促進二者之間協調發展,以此打造齊齊哈爾市完備的環保型城市、友好型城市、節約型城市建設。
現代化城市發展,應當是以綠色經濟為主題,如若不然,必然會犧牲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健康,以及人類為之創造的美好生活家園。雖然傳統模式在早期帶來了巨大的增長效益,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換取城市的現代化,但對城市整體發展具有極大的消極影響,無法最大限度地推進城市的整體布局、規劃、建設等方面,使之大達到城市綠色發展的健康模式。故此,縱觀齊齊哈爾市的發展現狀,由于發展水平、質量、效率的明顯落后,很難追上國內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尤其是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階段上,也難以形成精準的供需與配置、環境保護與經濟循環之間的有效銜接,使之形成三次產業的合理結構,進而筑牢長遠而又堅實的環境基礎與發展訴求。
走綠色經濟發展道路,必須要有相應的綠色產業、項目作為支撐與保障。齊齊哈爾市有著雄厚的一產、二產,以及不斷壯大的三產,在看到這些優勢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有關綠色產業作為經濟支撐的力度并不強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經濟增長是以犧牲環境、資源以及相關要素為代價的,致使當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面積逐年較少等生態問題日益凸顯,嚴重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域內經濟社會呈現出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同時,相關產業的規模不大、結構不優、質量不高,雖然不斷整合優勢力度,大力發展“三篇大文章”,但從總體上來看,齊齊哈爾市仍是以裝備制造業和綠色食品業為主,對以新知識、新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投入較少,未能形成有效的產業鏈。例如,作為糧食主要生產基地,齊齊哈爾市尚未形成高端的地域品牌,很多優質糧食作物沒能形成標志性的品牌優勢,且農產品深加工能力偏弱,科技附加值較低,由于這兩大抓手的掣肘致使當前在國內高端市場的占有率較低,嚴重影響著齊齊哈爾市整體發展水平與活力的提升。
2019年來,齊齊哈爾市經濟呈現出逐漸向好的態勢,但從全市的三次產業結構來看,產業結構、發展方式并不十分合理。根據2018年齊齊哈爾市統計公報顯示,三次產業結構為22.8:26.0:51.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9.1%、41.5%和39.4%。從這一情況來看,齊齊哈爾市二產所占比重偏小,存著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正常比例二產應該達到40%左右。同時,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齊齊哈爾市不斷強化重工業型的產業結構,以原材料為主的加工業的比重較大,但在夯實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工業卻缺乏相應的新知識、新技術的支撐,這對于推進高新技術工業的發展進程有所滯后,無法催生整個工業體系的內生化發展,使之逐步擺脫以資源為主導的發展方式,況且一旦造成原料資源的枯竭,齊齊哈爾市勢必很難由資源經濟發展向綠色經濟發展的快速轉變。
在面對新形勢的快速發展下,齊齊哈爾市也在逐漸調整發展思路,催生了一系列有關綠色經濟的產業、項目,不斷扶植和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比較有代表性的如齊齊哈爾高新智谷,形成了全鏈條的“一站式”服務,通過配備進口搖籃式五軸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金屬3D打印機床等國內外一流裝備,為創新創業者提供研發指導、技術培訓、新產品的試制及檢測,降低了成長成本,進而快速實現了產業化。類似這種典型案例對于齊齊哈爾市目前來講還是比較少的,尤其是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能力較弱。從當前的體制機制來看,最為明顯的是缺乏創新經濟的意識與應用能力,很多情形下更多的是以粗放發展來追求經濟的片面增長,未能有效形成各領域、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方面,齊齊哈爾市對整個域內的科技創新支撐力度不夠,未能促使其進行升級和改造,全面支撐產業園區的建設,使之達到整體的脫胎換骨的效果,進而擺脫因技術落后、能源利用率偏低、污染處理水平低下及單位產值能耗大等掣肘因素;另一方面,在推進產學研用一體進程中,未能破除各項要素的合理配置,致使當前的知識、技術、人才、資源等要素尚未形成耦合性,從而達到有效銜接的應用程度,推動市域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
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新時代下,應當把構建齊齊哈爾市綠色經濟發展研究作為當下和今后發展的重大課題,尤其是要立意綠色發展主旨,描繪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整體構圖和發展思路,不斷推進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打造生態城市、海綿城市、綠色城市、健康城市等現代化新型城市的升級版,從而實現齊齊哈爾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繁榮和長效發展。
發展綠色經濟,必須要以綠色產業、項目作為支撐,這是推進域內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從齊齊哈爾市當前的現狀分析來看,應當著重以綠色產業為主,不斷破除高污染、高能耗、高浪費的產業、項目以及企業,實現由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不斷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而更好地助力齊齊哈爾市建設整個經濟社會大格局的立意基點。一方面,要不斷壯大綠色產業的發展訴求,積極推進以高新智谷為代表的新知識、新技術等各項成果的轉化應用,不斷推進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等生產生活與理念,全方位地構建綠色化、高端化、技術化,促使整體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變革,以此適應當前國內外的發展前沿;另一方面,積極構建有效的全產業鏈,實現在生產、加工、運輸、消費等全過程的綠色產業鏈,尤其是要構建具有優勢特色的本土品牌,比如全方位打造與深化扎龍“鶴家鄉”、“綠色食品之都”、“生態市園林城”等一系列地域特色的產業與品牌,更好地推進綠色經濟整體發展進程,從而實現齊齊哈爾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的大發展。
優化結構、調整發展方式,必須時時、處處針對問題導向作出科學的研判,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長效地發展。目前,解決齊齊哈爾市關于結構、發展方式等問題,必須立足實際,研判問題旨向與歸宿,全方位地推進綠色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要從結構入手,針對當前三次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作出有效地應對與解決,不斷完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以及經營體系,促進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而實現合理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持續發揮工業基礎優勢,轉變發展方式,促使高能耗、高污染的工業逐漸被取締與淘汰,不斷降低工業污染,減少工業廢棄物的排放,推進新知識、新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大范圍應用,扶植和壯大新技術企業,催生整個工業體系的內生化發展,以此實現齊齊哈爾市整個產業體系的脫胎換骨、再塑重生。
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應當不斷強化創新發展路徑,以創新為抓手,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齊齊哈爾市作為三線城市,要想轉變觀念、打破陳規,必須以創新為推動發展的主題理念,破除粗放型增長方式,實現各領域、各環節的耦合性發展。哪怕面臨短期存在的“陣痛”,但為了長期利益也要破釜沉舟地進行不斷創新,大力推進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實現傳統經濟的轉型升級。故此,綠色經濟作為新時代經濟轉型與升級的主要標志,在面對新一輪競爭壓力下,一方面齊齊哈爾市應當做到提升整個創新支撐水平,實現全方位的升級改造,用現代理念、方式、策略去構建全市新型的、綠色的、長效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建設,盡可能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處理好環保污染問題,使之從源頭上實現低投入高產出的模式,以此更好地推進綠色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用一體化進程,促進知識、技術、人才、資源等要素的融合發展,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發揮綜合施策的功效引擎,從而構建完成的體系鏈條,為齊齊哈爾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推進綠色經濟是齊齊哈爾市城市當前建設與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相當大的戰略意義,能夠從整體上引領地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建設,強化居民綠色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實現新時代齊齊哈爾市整體實力的有效提升。同時,促進綠色經濟發展能夠為齊齊哈爾市整體經濟社會實現新突破,為當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從而在本質層面上減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相應沖突,最大限度地優化城市發展空間,為齊齊哈爾市新時代“五位一體”建設提供可持續的發展新道路。
〔1〕鄧文敏,盧子芳.江蘇省綠色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11).
〔2〕韓智偉,關曉英.探析齊齊哈爾市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主策選擇〔J〕.理論觀察,2019,(07).
〔3〕焦四代.區域綠色經濟發展戰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07).
〔4〕侯慶海.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精準扶貧工作深化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2).
〔5〕楊延丁.黑龍江省綠色經濟發展推進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05).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