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可以加快工業領域轉型與升級,促進動制造業長久穩定發展。只有服務業發展水平提高了,才可以為先進制造業創造高質量的發展環境,對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減少不必要資金投入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反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對帶動服務業服務質量及服務效率的提升也起著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主要對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理論、融合互動關系和融合發展必然性展開深刻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制造業;融合;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帶動國家經濟的增長以及國際競爭水平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只有對產業融合的發展有一個深刻的認知,才能制定出正確的融合發展思路,對促進我國產業升級與轉型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理論研究
1.生產性服務業的特征
(1)中間投入特性
生產性服務業的中間投入性特征也是其最本質、最明顯的特征。在貨物或服務生產的投入中扮演中間的需求功能,從而使生產效率得到保證。生產性服務可以被企業用來進行產品的生產以及提供與其相關的服務功能,會產生更多的產品和向社會提供更大的有效服務。可以這樣說,對生產性服務所產生的消費可以大大提高產品價值。
(2)產業關聯性特征
產業關聯性指的是不同產業之間所存在的某種關系。這也是生產性服務業最大的特點,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生產性服務與制造業之間的關系,生產性服務業屬于制造業中的一環,這種包含關系也大大提高了彼此間的關聯性,從而更好地帶動產業經濟的增長。
(3)知識密集性特征
知識資本與人力資本主要是通過企業以及生產部門才能順利地進入到生產環節中,它們往往是高技術的使用者。近年來,我國也涌現出大量的生產性服務行業,如金融、會計、建筑等等,由那些雇用高素質勞動力的企業所提供,長此以往必然會形成專業的資本積累從而進一步帶動我國經濟的長久穩定發展。
2.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互動機制
(1)分工互動機制
專業的社會分工會促進技術的改革與創新,不僅可以使生產效率得到提升,還有助于帶動人力資本的價值,實現經濟的穩步增長。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市場規模的不斷增大,市場分工的專業化水平也得到提升,此時的經濟效率已經不是單一的部門或產業的生產效率,而是產生于各種活動之中,這也是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能夠互動發展的一般性解釋。
(2)基于信息技術和創新的互動機制
當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提高生產力以及實現配置優化的重要手段,企業在生產環節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還能夠使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最終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效率和運行效率。此外,信息技術因其帶動性、滲透性、網絡化的特征,可以促進產品的融合,提高產品的服務能力,有助于帶動新興服務產業,便于制造業更多地從生產性服務業獲取需求,以提高制造企業的生產效率。
二、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互動關系
1.生產性服務業可以獲得先進制造業的支持與幫助
(1)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的發展
產業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制造業內部需求,打破了傳統的產業中相互排擠的現象,可以進一步帶動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以山東省汽車龍頭企業——東岳汽車廠為例,東岳汽車一些零部件,如汽車發動機、引擎等都需要從上海、江蘇等各個省市引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物流業的發展。由于汽車部件的需求量較大,東岳汽車廠又紛紛與其他省市的供應建立友好的合作,以更好地滿足汽車廠配套化產業需要,對實現汽車產業升級以及帶動當地物流等服務產業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年均物流總額高達10億元。
(2)實現了生產性服務業改革與創新
在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衍生出了生產性服務行業領域,對帶動經濟增長以及服務領域升級與轉型有著積極作用。如交通運輸、物流運輸等傳統產業通過與現代化的信息產業相結合,從而實現了物流產業的成功轉型,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產業融合還可以改變傳統服務領域的服務模式,如傳統金融機構業務辦理多以人工為主,業務效率慢,而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金融機構中,大大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和安全性,自動化以及網絡化的業務辦理模式,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極大的便捷,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證券的交易。
2.先進制造業可以獲得服務業所提供的優質服務
(1)為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必要技術和資源支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制造業分工也更加零散,不同環節所產生的價值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企業要想獲得更高的價值,就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發水平和銷售水平,這樣才能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有研究人員表明,今后服務業將會占據絕大部分制造業產值,這種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對帶動企業技術革新以及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起著積極的作用。
(2)減少不必要成本環節,保證合理分工
制造業的深化發展,使得傳統企業服務模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企業可以將內部服務以分包的方式轉交給專業的服務團,減少在服務方面人力、物力的支出,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制造產出環節中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
(3)提高企業產品出口水平
企業在展開跨國交易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談判順利進行,企業需要就信息采集、貨物供給以及貨款支付等制定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因為任何一個環節都潛藏著大量的生產性服務需求,只有建立一個全面的信息網絡以及便捷的運輸條件,才能不斷擴大企業國際貿易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
(4)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
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多取決于城市服務行業發展水平。我國的北京、上海、深圳等都是擁有外資企業數量較多的城市,因為發達城市不論從服務能力還是信息獲取能力方面都要更加先進,那里有成熟的勞動力,有產業技術集群,便于外資企業快速掌握市場的信息,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建立較為成熟的產業體系。
三、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必然性
1.先進制造業擴大了服務業規模及水平
(1)服務外包下的制造業帶動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產業模式——先進制造業的服務外包,擴大了我國業務內需的同時也為各省市生產、服務領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東省,其通過開展制造業物流外包模式,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物流服務質量的提升,對帶動當地物流運輸產業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物流產業得到發展的同時,又會不斷完善其服務水平,改變了單一的倉儲、運輸環節,使之成為集運輸、包裝、保管、中轉、保稅多個流程為一體的服務體系,輻射范圍、輻射領域也更加寬廣。
(2)產業轉移理論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產業轉移理論多遵循制造業在前、服務業在后的發展規律所開展的,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近年來,國內外制造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我國憑借其制造業優勢,在積極開展制造業轉移的同時也帶動了服務業的轉移。與此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來進行投資建廠,外資企業的到來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對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2.提高先進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帶動作用
我國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因此,我國在制造業選擇上盡可能以滿足服務業發展特點相適應的產業為主,進而形成一定的拉力需求,結合各省市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形成產業集群,使當地產業鏈條得到進一步擴展。在傳統產業集群基礎上還要多建立和發展新型的產業集群,如石化產業、生物制藥產業等,不斷挖掘產業的潛力,開發出優勢產業吸引更多外資來省內投資,并參與開發、設計等關鍵環節,這樣一來不僅擴大了山東省產業集群的數量,還提高了企業對產品開發的制造能力,促進集成制造服務產業的早日實現。
3.利用生產性服務業來進一步推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
我國擁有多個先進的制造基地,如山東省近年來,隨著當地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其對生產性服務業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多,而山東省要想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就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從而更好地滿足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需求,如山東省在要想帶動當地文化傳媒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就應建立一個與其相對接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這種一對一的生產發展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文化傳媒服務業的發展規模和專業化水平。
4.擴大生產性服務業的輻射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將逐漸縮小制造業發展規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服務業的需求量。而要想改變這一發展現狀,就應不斷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對外輻射能力,具體措施如下:首先,選擇國內專業的服務外包團隊,不斷擴大其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其服務空間;其次,盡量往沿海方向發展,沿海地區制造業發展水平比內陸地區快很多,山東省應將其作為發展目標之一;最后,要積極開展多國家服務外包業務,如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的外包服務,同時也不要放棄歐洲國家等外包業務。
5.進一步提高先進制造業服務化經營水平
我國在開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過程中,應始終遵循“先進制造業——先進制造業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規律,同時,要將制造的重點放在核心產品制造中,企業不要過度承擔生產以外的業務,從產品的采購環節到產品運輸緩解都通過外包服務轉交給專業的外包團隊,使企業能夠有更多的人力資源用來進行核心產品的開發。同時,還要積極與一些金融機構建立友好的合作,保證企業內部資金流通,對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高服務收入起著積極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生產制造領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制造產業的類別也更加齊全,對實現我國各省市產業成功升級與轉型奠定重要基礎。這就要求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結合當地發展現狀,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并積極尋找創新點和創新重點,利用生產性服務業來進一步推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的同時還要擴大生產性服務業的輻射力,從而實現服務型制造業的成功轉型,對帶動我國整體經濟增長以及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鄧洲.探索制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新路徑[N].經濟日報,2019-08-29(015).
[2]高智,魯志國.產業融合對裝備制造業創新效率的影響——基于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視角[J].當代經濟研究,2019(08):71-81.
[3]張志超.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J].全國流通經濟,2019(22):146-147.
[4]宋罡,唐凌云,劉鵬.東北地區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嵌入關系研究[J/OL].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2[2019-09-29].
作者簡介:周劍鋒(1980- ),男,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企業電子商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