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婕 王偉青 譚誠
摘 要:設立雄安新區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的舉措,對河北省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對河北省對外開放態勢進行全面剖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深化河北對外開放,優化開放布局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對外開放;SWOT分析;雄安新區建設
一、雄安新區背景介紹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7年4月1日決定在河北省設立雄安新區,此決定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做出的一項戰略性選擇。河北雄安新區是國家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決定建立的又一個新區,其歷史意義巨大。雄安新區的設立,是我國進一步對開放和改革的探索,也是河北省加快自我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千載難逢機遇。河北省要把雄安打造成改革開放新高地,以雄安新區的高水平開放引領全省的對外開放再創新局面。
二、河北省對外開放現狀的SWOT分析
20世紀80年代,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了SWOT分析法,此方法是管理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分析方法。SWOT的含義是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通常運用SWOT分析法綜合概括出研究對象內外條件和所面臨機會威脅,在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1.優勢分析
(1)地理區位優勢
首先,河北省地處渤海邊緣,且與日、韓、朝三國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西北方向與山西、山西、內蒙古等能源基地為鄰,地處華北、西北、華東三大區的結合部,這使得河北省地緣優勢明顯,商貿流通實力較強,可借助其他省市的資源,實現本省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河北省經濟的發展。
其次,河北省地處“京津冀經濟產業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河北省緊鄰北京,其強大的區域輻射功能必然會帶動河北省經濟的發展。
(2)資源優勢
第一,河北省地緣廣闊,土地資源豐富。河北有鋼鐵、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具備發展工業的基礎條件;河北省內多草原、丘陵、山地,適合于發展林業、園藝業和畜牧業;河北省的近海優勢,具備開展海水養殖業、海洋漁業和海上運輸業的前提條件。
第二,河北省擁有大量的旅游資源。河北省是中國著名的旅游資源大省,有大量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美麗的湖光與山色,相互映襯,獨具一格的旅游園林。
(3)工業基礎優勢
河北省工業發展已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形成了結構較為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綜合實力較強的工業體系。目前,河北省工業主要布局是以東部為主的重化工業和以南部為主的輕紡工業體系,同時,能源、醫藥、建材、冶金、紡織等工業穩步發展部門已成為全省的支柱性產業。
(4)交通運輸優勢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河北省建立了全方位的綜合運輸系統,鐵路及公路的貨物周轉率均在全國前列。河北省便利的交通系統、眾多的貨運中轉站和大型的貿易配送中心在運輸配送中發揮著橋梁和神經中樞的作用,將我國的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連接起來,在這一點其他鄰近省份和地區是無法比擬的。
2.劣勢分析
(1)產業結構劣勢
河北雖是沿海省份,但主要以水泥、鋼鐵等原材料工業、資源消耗型等重化工業為主,高精尖、高附加值比重低,技術開發能力低下。重工、化工產業在產業特性上是以國內市場為主,屬于內向型產業,不符合外商投資偏好,這就制約了河北對外開放。
(2)勞動力素質劣勢
制約河北對外經濟開放的又一劣勢因素是河北省勞動力素質低下。河北省雖然是人口大省,但是勞動力人口的素質整體偏低,專業技術人員比重低,與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不適應。此外,勞動力人口在地區之間的分布不均衡,在省會石家莊和保定地區分布較多,其他地區的勞動力無論是數量還是素質都低于平均水平。目前,河北省只有采取措施,改進勞動力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才能進一步邁向國際市場。
(3)投資環境劣勢
投資環境直接影響利用外資水平,也會影響到外貿發展水平以及對外開放的水平。2016年統計報告顯示,河北省投資環境指數在全國排名第16位,甚至落后不少中西部省市。優質的開發區、開放區、自由貿易區少,“龍頭”的帶領效應不明顯,制約著河北省的對外開放水平。
(4)思想意識劣勢
河北省內陸文化意識濃厚,又是農業大省,農業文明的漫長歷史使得河北省思想封閉保守,在開放的思想上缺乏文化、心理基礎,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足。
3.機會分析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黨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定,具有歷史性的意義。雄安新區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是開放發展的先行區和對外合作的新平臺。同時,規劃建設雄安新區,也是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雄安新區的定位是“開放發展先行區”,這預示著河北省將在對外開放領域享有前沿的國家政策,必然會增加河北省對外開放的魅力,提高開放水平,擴大國際影響力。河北省借助雄安新區的“聚才”效應,適時調整人才結構,促進產業結構改變。國家在雄安新區推行金融新政,打造雄安“金融科技城”,借助雄安新區的國際影響,河北省加快在全球范圍聚集發展的資本要素。同時,打造雄安“科技之城”、“魅力之城”的理念,也增加了河北投資的吸引力。
4.威脅分析
在看到雄安新區建設帶來的開放機遇的同時也要了解河北開放面臨著些發展威脅。首先是在建設階段,河北省內的人、財、物資源向雄安新區流動,河北省經濟發展的資源必然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雄安新區定位是綠色智慧城市,一些小的企業可能會遭遇淘汰,周邊的一些地市也會受到輻射,經濟會受到影響。
三、“雄安新區建設”背景下河北省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對策
雄安新區設立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的舉措,這對河北省對外開放來說是機遇又是挑戰。依據SWOT分析法,基于“雄安新區建設”這一歷史背景,對河北省對外開放態勢進行全面分析后,提出以下擴大對外開放的對策。
1.樹立開放意識,明確對外開放定位
從思想上破除封閉保守思想樹立開放創新意識,是河北省擴大對外開放的第一步。
2.優化產業結構,夯實對外開放的經濟基礎
首先,河北省加大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力度,在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調整、新動能培育、綠色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效。繼續保持服務業增加值始終穩定且快速的增速,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工業向著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新產業、新產品轉型,加快成長速度;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結構。這些產業結構的變化,增加了河北產業對外的吸引力。
其次,雄安新區建設定位主要是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通過吸引北京創新型、高成長型企業的疏解和轉移,雄安新區的科技成果可以輻射并帶動河北產業結構由重向輕轉移。借助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東風,利用金融創新的手段,助推鋼鐵、水泥、裝備制造等這些河北傳統的產業走出去。
3.發揮交通設施優勢,打造國際物流體系
河北省地處華北核心地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也是環首都經濟圈和環渤海圈內的重要省份,因此加快河北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勢在必行,包括鐵路大動脈建設、港口運載能力建設,以及空中運輸線建設。
河北省的鐵路交通已形成陸上運輸網絡,使供給、運輸、倉儲、管理一體化,打造現代化的國際物流網絡體系,對于河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和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河北地理位置特殊,連接多個重要水道,因而加強港口建設,建立通往東北亞和東歐國家的國際港,對于河北物流網絡的建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河北正在提升秦皇島港、曹妃甸和黃驊港的吞吐量,以進一步提高這些港口的運載能力。同時,北京新機場將建設在雄安以北。新機場,不僅可以滿足區域航空客運量增長的實際需求,而且還促進北京功能改進,優化首都南部布局。北京新機場的戰略轉型,不僅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和加快臨空產業聚集,而且能更好地發揮新機場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京津冀的共同發展,服務于首都戰略定位,服務雄安的建設和發展。
4.依靠擴大開放新政策,助力河北對外開放
首先,“金融科技城”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一個方向,可以預測到河北省金融市場也將生機勃勃。我國將大幅放寬金融業市場準入,歡迎和鼓勵外資進入支付清算市場,河北要利用雄安新區的國際影響,加快資本要素在省內聚集,擴大對外開放。其次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外商投資企業采用備案制,使投資環境更加開放、穩定和透明消除外商在中國投資的后顧之憂,吸引更多外商來華投資、來河北投資。在雄安內建立擴大開放新機制,支持設立國際仲裁、認證、鑒定機構,在解決多元商事糾紛方面進一步探索。在新區的企業,凡涉及生產(經營)財政、技術和財政支持政策,對國內外企業同等適用,增加外國投資的吸引力。
四、結論
雄安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新的試驗田,是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探索,需要更多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目前河北開展對外開放存在一些不利條件和制約因素,但通過各方面的政策以及借助“建設雄安新區”這個有利的時機帶來的良好機遇必然能有效促進河北經濟與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東升,康苗.新形勢下河北省對外開放制約因素的破解路徑[J].經濟論壇,2018(8).
[2]張根海,王樂.一帶一路戰略對河北對外開放的影響[J].商業評論,2015(12).
[3]王東風..努力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J].中國中小企業,2018(11).
[4]劉秉鐮.雄安新區與京津冀協同開放戰略[J].經濟學動態,2017(7).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J].共產黨員,2019(3).
[6]王東年.雄安新區戰略發展的路徑選擇——“雄安新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理論及政策”高端論壇專家發言摘編[J].經濟與管理,2017(4).
[7]高智.努力把雄安新區建成開放發展先行區[N].河北日報,2017(4).
[8]劉中民.河北對外開放的優劣勢分析及其跨世紀戰略選擇[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4)
作者簡介:姜玉婕(1985.08- ),女,漢族,管理學士,碩士學位,河北工程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