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摘 要】在市場經濟發展和政府的支持下,中小企業大量出現,但是資金問題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瓶頸。為解決這一難題,商業銀行推出供應鏈金融,商業為主體、核心為主導、中小企業與參與者,借助供應鏈金融的優勢中小企業獲得發展機遇,商業銀行也從中盈利。但是供應鏈金融參過程復雜、涉及范圍廣,會因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出現風險。基于此,本文分析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和優勢,并從商業銀行角度出發,分析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類型,并從商業銀行內部建設、防范意識與風險控制能力、準入條件、供應鏈信用管理體系四方面提出防范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
供應鏈金融是順應市場經濟出現的新型金融工具,商業銀行借助供應鏈金融和企業生產的各環節、步驟結合起來,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確保企業在項目獲得、商品生產、銷售等環節能順利進行,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向商業銀行支付一定費用,借助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和企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在市場經濟下,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工具,但是銀行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供應鏈金融存在的風險,主動采取放空措施,提前預防,保證銀行經營安全。
1.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及優勢
1.1供應鏈金融的特點
商業銀行的參與是整個供應鏈運行的基礎,商業銀行不僅要為企業提供可以正常流轉的資金,還要幫助企業管理賬戶,確保企業資金沒有非法使用、意外變動的事件,從這個角度而言供應鏈金融存在一定封閉性。在供應鏈各節點的企業開展業務往來之后,整個供應鏈中的企業就形成緊密、持續的聯系,銀行也開始獲益,但是只有確保供應鏈連續和完整,這些交易才能順利進行。
1.2供應鏈的優勢
1.2.1資源整合,互利共贏
我國傳統銀行的借貸多數為銀行和企業之間的單方面合作,雖然服務質量和速度較高,但是資源利率很低,資源浪費明顯。但是,供應鏈金融順利解決這一難題,商業銀行根據相應評估標準,把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納入供應鏈范圍,不僅為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問題,還提高企業間的合作水平,促進各企業一同發展,而銀行在供應鏈各企業盈利的同時獲得相應回報。
1.2.2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銀行以核心企業為主體,把與其相關的上下游中小企業聚集起來,統一管理資金流和物流,并且根據評估標準,把單個企業的經營風險化解為整條供應鏈的共同風險,一同承擔,減少企業的經營壓力,降低企業和銀行的經營風險。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在供應鏈金融的支持下得到更多的資金,解決企業融資問題,中小企業可更快突破發展瓶頸。
2.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類別
供應鏈金融的出現不僅幫助銀行盈利,還促進核心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但是供應鏈金融參與者單位多,實施復雜,在運行中必然會出現多種風險。
2.1內部風險
2.1.1供應鏈金融客觀上的自身風險
供應鏈金融把銀行、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連為一體,所以當整個系統中其中一小部分出現問題,其他企業和銀行也會隨著受到風險。但是,企業是相對獨立的主體,在經營中會受到市場、自身等多方面的影響,風險來源多且復雜,并且這些風險難以預料,這也是供應鏈金融實行的困難所在。
2.1.2信用評級制度建設不合理
信用評級制度是供應鏈金融的關鍵制度,也是商業針對信貸企業所制定的基礎性信用制度。商業銀行對目標企業實行信用評級制度,全面分析運行中的各環節,例如企業資金流、物流,根據企業實力和具體運行情況來確定評級結果,根據評級結果確定是否把該企業納入供應鏈金融范圍。
但是,在這一信用制度實施建設中,商業銀行并未從信用體系的專業角度完成各環節的評估,主要根據目標企業的財務分析報表和銀行實際開展工作經驗進行,這些內容客觀性不夠,容易出現評級不透明、不準確,進而提高供應鏈金融的實施風險。
2.1.3供應鏈管理不完善
對商業銀行而言,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管理工作復雜、難度較高,而本身不合理的信用評級制度又增加了管理風險。在供應鏈金融的實際管理中,領導者多重視和其他企業的聯系、項目開展等情況,并未系統的解決內部管理和監控體系問題,造成監督管理難以推進,這無形中也提高了供應鏈金融的運行風險。
2.1.4實際操作風險
銀行是供應鏈金融的發起單位和組織單位,所以銀行系統的技術水平,相關人員的操作能力都會影響整條供應鏈的安全性。
如:商業銀行需要系統及時、準確更新各項目信息,確保信息的時效性,所以當銀行信息采集不及時、不準確,或供應鏈企業資產信息變動而且察覺時就很可能出現操作風險。再者,供應鏈金融的運行依靠商業銀行員工的操作和管理,如果員工操作不熟練或者職業素質不高也會影響供應鏈金融的正常運行。
2.2外部風險
2.2.1市場風險
受多方面影響,市場經濟并不穩定,供應鏈中企業計劃的銷售量也會和實際的銷量不一致;并且,消費者也會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需要調整目標產品,選購其他商家產品。這些因素會影響供應鏈中企業產品的交易量和交易價格,也會造成抵押資產的價值和變現能力發生變化。
供應鏈中的企業把資金償還寄托于產品銷售,但如果企業的實際銷售量遠低于預期銷量時,企業就不能得到預期收益,將無法償還銀行貸款;同時,商業銀行會出現壞賬、應收賬款無法回收的現狀,影響銀行下一步工作計劃,干擾整個供應鏈金融。
2.2.2信用風險
銀行圍繞核心企業把上下游的中小企業連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成的金融鏈條[1]。但是中小型企業經營時間短、資金結構單一且穩定性不夠,信用偏低,為此需要供應鏈中信用較高的核心企業為擔保。但是如果核心企業出現信用變動、資金斷鏈等情況,會直接影響整條供應鏈的發展。但是,商業銀行僅分析擔保企業的公示信息并不能全面得出企業的具體情況,為此供應鏈的運行之處就存在潛在風險。再加上中小企業資金鏈不穩定、易遭受發展瓶頸,商業銀行很可能無法及時收回款項,所以,商業銀行必須通過有效預防措施降低風險。
3.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防范措施
3.1完善商業銀行內部建設
內部建設不僅是供應鏈正常運行的基礎,也是銀行穩健發展的保障。商業銀行要加強技術改革和人員管理,主動查找技術漏洞、剔除不合格人員,在銀行內部構建一套詳細的操作流程和制作要求,規范員工行為,完善銀行內部建設,降低供應鏈金融運行的管理失誤和操作風險。
3.2提高防范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形成的一個整體的運行項目,商業銀行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所以,要預防和降低風險就必須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方法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商業銀行管理者要根據銀行實際經營狀況和抗風險能力全方面、科學的預測供應鏈金融可能遭遇的風險,客觀分析供應鏈存在的缺陷,并主動以現有供應鏈的優勢彌補,相互均衡,降低風險發生率和危害。
3.3審核準入條件
供應鏈金融中包含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商業銀行占主導地位,核心企業占主體,其中的中小企業依靠核心企業提供擔保而進入系統[2]。如果核心企業經營不善或盈利水平降低,則會出現信用問題,造成整個供應鏈遭遇風險。所以,商業銀行必須提高審核水平和范圍,確保供應鏈穩定。
第一,商業銀行要客觀審查核心企業發展水平,包括:企業的主要業務、產業結構、盈利水平、發展前景等,根據審查情況評估核心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與還貸能力;第二,評估銀行自身實力以及對核心企業的協助能力,分析銀行是否有能力在風險狀況下繼續穩定經營;第三,分析參與的中小企業實際經營水平,確定是否將其納入供應鏈范圍,降低銀行可能承擔的風險。
3.4建立和完善供應鏈信用管理體系
企業的信用風險直接影響供應鏈金融的安全,所以必須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確保供應鏈整體穩定。
商業銀行要加強對產業鏈中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監管,全面掌握各企業的經營狀況;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科學、及時的記錄各企業資金變化方向和程度;建立獨立的監督機構,確保供應鏈中各企業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建立風險管理體系,跟蹤、監管、預測供應鏈企業可能遇到的經營風險,做好準備方案,降低金融風險,幫助各企業穩健發展。
4.結語
供應鏈金融有助于各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增加銀行收益,是順應市場經濟出現的新型金融工具,但是在享受供應鏈金融益處時也必須認識到其中存在風險。商業銀行作為供應鏈中的主體要立足實際情況,完善銀行內部控制體系、提高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建立完整的信用監管體系,做好信用評估降低供應鏈金融運行風險,保障各企業和銀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蔚虹,王鑫,宋盼.基于核心企業視角的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服務模式研究[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2):27-34.
[2]馮江濤. 基層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管理問題研究[J]. 全國流通經濟, No.2169(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