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要擴大教育開放,合作培養高層次人才。作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浙江省高校國際化成績斐然。然而與省內公辦高職院校相比,民辦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低、差距大。本文將以筆者所在民辦高職學院為例,探討新時代浙江民辦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民辦高職院校;國際化
一、浙江民辦高職院校國際化現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要擴大教育開放,合作培養高層次人才。作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浙江高校的國際化成績斐然。據統計,2018年浙江高校外國留學生共計37530人,比上年增加8.6%。學術交流日益頻繁,每年有近8000人次出席各類國際學術會議,并已建立了60個國際科研合作平臺。學生交流規模逐年增加,每年本專科畢業生出國留學規模接近2000人,派出的交換生、交流生規模接近10000人。留學歸國教師和外教規模逐漸擴大,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成效顯著,合作辦學已覆蓋博士、碩士、本科、專科四個層次,項目數量和涉及國家不斷增加。
與全省高校國際化整體規模相比,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規模和質量都差距較大。高職院校之間,公辦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水平又將民辦高職院校遠遠甩開。根據《2018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年度報告》中高職高專院校國際化總體水平排名,前十名均為公辦高職院校,民辦院校整體排名墊底,校際分化非常明顯。因此,面對新時代的教育開放要求,民辦高職院校的國際化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二、新時代浙江民辦高職院校國際化路徑
1、充分把握和利用新時代國家政策為國際化創造有利契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擴大教育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2016年,我國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擴大來華留學規模,優化留學生結構,完善培養支持機制。”同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指出“‘一帶一路致力于促進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并為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撐。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共同繁榮,既是加強與沿線各國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進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區域教育大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2010─2020年)》、《留學浙江行動計劃》和《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均指出“到2020年,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留學生比例要超過4%,其中學歷教育留學生規模達到在校生數的2%以上”。不斷提高浙江教育的國際吸引力,實施“留學浙江行動計劃”,不斷提高來浙留學的學歷生規模和比例。
這些都為新時代浙江民辦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筆者學院所在地的D政府鼓勵學院結合自身優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大膽嘗試,積極探索來華留學教育的培養模式。同時,市政府將出臺了相應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學院走出去和引進來,提升學院的國際化水平,為D市的對外產業服務,促進D市與國外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2、要具備新時代國際化視野、統籌兼顧和重點推進
民辦高職院校國際化晚于和落后于公辦高職院校,與其辦學體制固然有關系。但民辦高職院校應當具備國際化視野,抓住新時代機遇,統籌兼顧,制定遠景目標和整體規劃,又重點推進,明確近期目標和工作重點。
面對新時代國際化辦學要求,筆者所在學院修訂并完善了《“十三五”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規劃(2016-2020)》,制訂遠景目標和整體規劃,明確近期目標和工作重點。圍繞對外開放、國際化專業,以及D市對外相關產業的要求,積極探索“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認真對照國際通用的職業資格標準,并將其融入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加強外語授課的國際化專業和特色課程群建設。利用學院在省內建筑專業領域品牌優勢和雕刻藝術設計專業、商貿旅游等專業優勢,與境外職教發達國家或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院校進行學生交流(換)和直接招收留學生;采取教師交流和互培等多種形式,與境外企業和院校聯合培養專業教師,并開展科研活動。
學院選派骨干教師赴澳大利亞等國進行學習培訓,多次圓滿接待了來自埃及、烏干達、加納、剛果(布)等國家教育部門、高等院校的代表團的來訪。與此同時,雙方并就高層互訪、合作辦學、教師互派進修、學術交流、學生互派學習、實習等領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先后與剛果(布)教育部和林業部、臺灣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和朝陽科技大學等國家和地區、友好學校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學院精心編印了中英文對照版的學院宣傳冊,通過來訪、出訪宣傳學院,不斷擴大對外交流。并從招收留學生作為突破口,于2018年招收首屆剛果(布)留學生,首次派學生赴英國交流學習,2019年派師生志愿者遠赴非洲塞內加爾參加國際志愿項目“助力郊區”。學院實現了留學生招生和學生赴國外交流零的突破,真正開啟了學院國際化辦學步伐。
3、充分利用獨特、靈活的辦學體制和打造優勢專業
浙江民辦高職院校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辦學經驗。民辦高職院校舉辦者均具有大企業或跨國企業的背景,據此,民辦高職院校可以建設和打造自己的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借助舉辦者或當地跨國企業牽線搭橋,打造“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民辦高職院校國際化之路。引進國外高校先進師資、課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由跨國企業牽線搭橋,與外國政府、學校或中資企業建設海外分校,為相關國家政府、企業、學校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招收國際學生。
筆者所在學院由中國企業500強、全國建筑業首家上市公司舉辦,其支柱產業為建筑。學院“建筑工程技術”為“十三五”浙江省級優勢專業、省級特色專業,“雕刻藝術設計專業”為全國唯一、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教學基地和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在浙江乃至全國同類院校中具有較大優勢。由于該專業在高職院校中的優勢地位,在學院舉辦者和中資企業的牽線下,學院2018年成功招收首屆外國留學生來院學習“雕刻藝術設計”,從而成功開啟了學院的國際化辦學之路。
在新時代感召和“一代一路”倡議的引導下,民辦高職院校要充分把握和利用新時代國家政策為國際化創造有利契機,要具有新時代國際化視野、統籌兼顧和重點推進,充分利用獨特、靈活的辦學體制和打造優勢專業不斷開拓和提升自身的國際化辦學水平,打造一流、具有特色的民辦高職院校。
【參考文獻】
[1]黃鶯, 茍建華,傅瑩鑾. 高等教育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2.
[2]韓玲. 高職教育國際化現狀調查及路徑研究——基于浙江省47所高職院校的調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 2019(8).
[3]楊雪霽. 高職院校教育國際化面臨的機遇、現狀及發展途徑探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03).
[4]王道勛.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國際化辦學研究[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 2017(05).
[5]孫一. 民辦高校國際化辦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 2017(03).
作者簡介:許申(1986-),男,漢族,陜西西安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