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世英 陳盼盼
【摘 要】《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是高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筆者以山東協和學院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與改革為依托,對《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能夠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創新創業上的能力,滿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求。
【關鍵詞】液壓與氣壓傳動;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方法
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旨在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著力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一、液壓與氣壓傳動傳統教學方法
由于液壓與氣壓元件品種繁多、結構復雜,系統回路形式多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常采用掛圖、幻燈片和模型等教學方式,但是由于課程內容抽象、課堂時間短,而講課內容又多,許多學生一時難以消化上課的內容,因此對實際教學內容缺乏興趣,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雖然現在有的也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利用其圖形、文字、聲音、動畫等特有效果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但是傳統多媒體教學軟件只是將全部教學內容,以編程的方式預置于課件中,整個教學過程是按課件提示的路徑和內容展開的,課件的質量也不盡如人意、交互性差且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制約等缺點的存在,使得課件教學方式只能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演示工具或補充形式。i
隨著資源共享課程的發展為教學提出了新的方式,它能使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起便于學生瀏覽和查詢的豐富信息資源,是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夠加強對課程的復習。其優勢主要有:
(1)學生可以完全按照個人需要自由選擇不同的進度、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及側重點進行學習;
(2)可以在遇到不解的問題時,隨時搜索題庫進行解答,如題庫中還未收錄,又可提交到系統,等待老師的解答;
(3)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任何一個人在任何地方、任意時間,只要具備上網條件都可以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
二、教學方法改革
(1)工作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以液壓元件拆裝任務驅動,采用項目化教學,進行液壓技術的單項能力訓練。針對每一種液壓元件,首先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進行拆裝,然后進行結構和原理分析,最后進行調試和故障診斷。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先會后懂,培養了技能和創新意識。
(2)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從培養學生的液氣壓傳動元件拆裝與結構功用分析、設計搭接回路的技能出發,采用“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強化實驗、實訓實踐環節,注重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課堂與實訓地點的一體化,使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相融合,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自主學習的遠程教學模式。為了充分發揮信息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體、大容量等優勢,組織學生按任務驅動模式就研究的課題或任務開展學習,本課程建立資源完善并更新快捷的課程網站,可以幫助學習者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通過課程網站的自測系統,檢驗學生學習情況。
(4)理實一體教學法。教學場地不在多媒體教室,而在液壓實訓室進行。在實訓室的環境中,理論教學是“看得見、摸德著”的實物,讓每個人都有興趣參加學習與討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5)“案例”教學法。所選案例均為工程機械領域的實際案例,比如以起重機械支腿液壓系統的液壓鎖為案例講解液控單向閥的應用,以挖掘機工作裝置液壓系統講解平衡回路。這些實際案例的理解對學生畢業后實現零距離上崗具有重要意義。
(6)直觀教學法。采用透明元件、剖面元件,實物、錄像、圖片、視頻、動畫演示等方法,將復雜的原理用簡單的、感性的方法展現出來。
(7)討論交流法。課程教學中,設置一些問題交予學生討論,如能作背壓閥的液壓元件有哪些?使液壓泵卸荷的方式有哪些?這些問題能夠促使學生思考,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給學生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
(8)建立多種媒體構成的立體化教學載體。在學校內部建立網絡課程學習網站,包括案例集、習題庫、試題庫、實訓指導書、多媒體課件、在線測試、在線交流等教學輔助資料,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列并提供了豐富有效的資料。
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資源的應用
(1)實現理論教學課件的全面覆蓋。
(2)建立課程網站,包含有網絡課程、電子教案、教學素材庫、自學自測助學系統等,液壓與氣動元件素材庫以三維動畫、實物圖片、視頻等方式表現,供學生查閱。
(3)教學課件、教案與教材、參考文獻、教學大綱、實驗實訓指導書、教學錄像、試題庫等教學資源全部實現上網,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條件,擴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和信息資源。
(4)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開發和應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將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電子教案、CAI課件、實驗實訓指導、在線實訓、在線測試、在線交流、習題庫和參考文獻等教學資料上網并在一定范圍內免費開放。這些教學資料定期更新,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5)將教室挪到實驗室,邊理論邊實踐,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自行動手實施,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
(6)教學內容做到“三貼近”(貼近生產現場、貼近新技術、貼近新工藝),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創設真實工作環境,開展體驗性學習。
(7)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重“基礎與技能、求綜合與創新”的理念,建立了分層次、多模塊,以學生為本,課程突出工程背景,扎實基本概念,注重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符合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結論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帶領年輕教師從事網絡教育工作,積極開展新方法新技術的引入和探索,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及網絡教育規律和教學改革的方向,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范、輻射和共享的作用。重視了解學生的需求,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實踐。
“液壓與氣壓傳動”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會為學習者提供互動論壇,學生可以在論壇上進行提問,共享和交流。此外,課程也會提供一些研究課題,供學生合作完成。課程既有應試培養要求的重點歸納,也有能力培養為主的操作指導,旨在因材施教,結合實際,合理共享。
通過對《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能夠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創新創業上的能力,滿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體會和發展建議[J]. 姚玉靜.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02)
[2]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良性動態運行機制探究[J]. 孫建俊,張磊.智庫時代.2018(26)
[3]《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 李明,岳媛媛.內燃機與配件.2018(09)
[4]基于卓越計劃理念下的“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考[J]. 梅華平,徐剛.課程教育研究.2016(32)
[5]轉型發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課程改革的基本路徑——以《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為例[J].沙鑫美,王卓君.教育現代化.2016(33)
[6]淺談《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方法應用[J].郭浩.科技視界.2014(03)
作者簡介:申世英,碩士,研究方向:機械可靠性。
基金項目:山東協和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6xh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