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君
(杭州市余杭區文化館 浙江 杭州 311100)
反轉是戲劇作品中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不同于傳統的順其自然發生的劇情情節,反轉手法往往有著出乎意料的情節以及與劇情發展大相徑庭的故事結局,以此吸引觀眾的眼球。
戲劇作品運用反轉手法,故事情節并不按照常規的思維邏輯進行,編劇通常會讓劇情在結尾處刻意地發生與常理相去甚遠的反轉情節,使觀眾覺得自己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產生驚喜感。一個成功的反轉戲劇作品,觀眾就算覺得結局荒誕可笑,也會因為之前的劇情鋪墊,感受不到任何突兀。在反轉中兼顧觀眾的積極推測、故事的趣味性以及情節的合理性,是戲劇作品中反轉手法運用得當的準則。
戲劇作品中的反轉手法通常有以下幾種:1.人物性格的反轉。戲劇人物在劇情開始和結尾時性格上的不同,表現劇情的反轉。2.故事劇情的反轉。劇情上不按常規套路發展,使結局出人意料。3.道具推進劇情的反轉。利用對劇情有推進作用的道具,引起劇情的反轉變化。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影電視行業的制作越來越精良。舞臺戲劇若沒有巧而精的故事,無法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如今人們對于精神領域的追求越來越高,文化審美及藝術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傳統的故事情節讓觀眾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局,自然也就失去了觀看的欲望。反轉手法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而存在的[1]。
一部優秀的戲劇作品,除了考慮觀眾的心理因素、擁有優秀的傳播平臺以外,優質的劇情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成分。戲劇作品的時長有限,在短時間內要想完整地表達劇情的主旨、思想就需要在劇本上進行巧妙的設計。反轉的手法,使得情節充滿曲折和意外,那些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節設計,不僅豐富了劇情的戲劇性,也使此劇更加耐人尋味,引起觀眾的共鳴。
戲劇作品中巧妙的反轉是整部作品的“點睛之筆”,可以瞬間提起觀眾的興趣。曲折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帶動觀眾的情感,營造觀眾的記憶點,編劇想要向大眾傳達的精神思想才能夠潛移默化地植入觀眾的腦海之中,讓觀眾更加容易接受[2]。
反轉手法的效果雖好,但并不適用于每個戲劇作品,運用得當是錦上添花,反之則為畫蛇添足。而刻意的反轉,非但不會提高劇情的流暢度,反而會使情節變得生硬,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
戲劇作品由于時長的限制,常常需要在特定時間內表達出鮮明的劇情主旨和劇本內核,這也導致很多編劇在設置劇情時往往先入為主地想要設置一個反轉劇情。在這樣的創作意圖之下,反轉劇情就會過于生硬,在結尾處為了反轉而反轉。
小品《我要買房》的前期劇情中兩位男士因為都想買房而產生沖突,周云鵬飾演的角色在劇情中費盡心機假裝房主,希望能夠勸退另一位買家。真正的房主回來之后,周云鵬飾演的角色卻突然表示買房并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兌現對母親的承諾,引出人物與母親之間的情感,希望借此打動觀眾。但其人物情感突然的轉折變化缺乏前期的鋪墊設計,讓觀眾在感到突兀的同時,也洞悉了編劇為了感動而感動、為了反轉而反轉的創作意圖。
臺詞是戲劇作品中演員表達人物情感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因素。戲劇作品創作者對于臺詞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戲劇作品的好壞優劣[3]。若是反轉情節的臺詞設置不夠巧妙,鋪墊的臺詞就會變成對觀眾的多次劇情透底,導致反轉失去本身的意義和戲劇效果。觀眾驚喜感下降的同時,觀看感受自然也會隨之下降。
在戲劇作品中,人物之間的關系是構成戲劇作品的主要因素。緊密的人物關系推動情景的發展。但如果為了反轉和推動劇情而生硬地扯出人物之間的關系,會使得關系顛三倒四。譬如一個作品中,男女雙方本是情侶關系,但為了營造反轉的目的,在沒有交代背景且沒有鋪墊的情況下,突然將兩人關系轉變為兄妹,會給觀眾造成荒誕的反效果,令人不知所云。所以在人物關系的設置上,需要建立在人物服從本身意愿、忠于自身立場的前提下,來加入新的反轉元素,使人物之間產生新的沖突,引導劇情的變化。
除了劇情的走向外,演員的表演也是觀眾感興趣的一點。演員不可以被自身所局限,需要從真正意義上去剖析劇本的內核,針對不同的場景和角色要有不同的表演方式,讓人物更加符合劇情中的反轉邏輯[4]。演員需要通過豐富的神態表現來體現整部戲劇的細節,熟練掌握神態技巧能夠讓演員自如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并且與當下的場景、動作和臺詞相符合,再根據生活經驗附以藝術創作,使人物形象更加活靈活現。
演員通過臺詞對白配合動作表現,表達人物此時的情緒,同時還能交代人物行為的原因及目的,使觀眾更加理解劇情,可以給觀眾傳遞提示信息,為接下來劇情的發展及反轉起到鋪墊作用。
在戲劇的反轉手法中,編劇經常使用帶有誤會性的臺詞,誤導觀眾對劇情發展的思考方向,使劇情跌宕起伏。如小品《匯報詠嘆調》中就有兩個重要的反轉體現在臺詞上:第一處是沒有去參加會議的主任聽助理說要給經理做會議匯報,于是慌忙之下讓助理打電話給經理,準備編造自己還沒有來上班。而助理在接通經理辦公室電話之后,得知經理不在辦公室,得此消息的主任高興地放聲歌唱。此時的觀眾都被演員帶動了情緒,忍不住為他松一口氣,但下一秒經理就走進了主任辦公室。觀眾的情緒能夠融入整部作品中,對作品本身來說也是一種升華。第二處主任為了隱瞞自己沒有去參加會議,忐忑地編出了“提高認識、強化意識”等五點主要內容。而這個作品最巧妙的設定就在于,這一切的謊言最后都成了“真”——吞吞吐吐的主任引起了經理的懷疑,但當經理向與會人確認會議內容時,發現竟與主任說的一字不差。
可見,巧妙的臺詞反轉不但沒有影響劇情的發展,反而成功地營造出了喜劇效果,在引導作品走向完美結局的同時使得整個作品更加飽滿。在給觀眾營造記憶點的同時還能讓人細細品味其中的涵義,可以說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反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