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瑛 聞一鳴 吳碧瑩 王 炫
(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長沙 410004;2湖南商學院,湖南長沙 410205)
物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物流業已經被列入我國十大行業振興計劃之中,與此同時,伴隨著新型流通方式如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的迅猛發展,物流人才也成為中國十二類緊缺人才之一。即使近些年來,物流類專業人才持續增多,供給數量不斷上漲,但該項人才急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依據我國物流產業當前的實際現狀,要解決目前存在的物流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的問題,培養達到市場實際需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就必須建立適合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保障措施。
目前我國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具備物流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以及企業物流經營管理、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資源優化配置等知識結構的物流工程人才;另一類是擁有物流網絡規劃、供應鏈規劃、投資與項目管理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的物流管理人才。從近些年物流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就業去向可以看出,我國各類與物流有關的工商企業和管理部門對后者需求量相對更大,同時,對具有應用程序操作、系統設計、物流規劃等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不小。但無論是哪一類人才都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即分析解決物流系統實際問題,優化物流系統的能力。所以,我們培養的創新性物流人才應當能夠熟練運用管理學、經濟學和工學理論、工具和方法,依據物流系統的相應要求,對復雜的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施。培養目標是:使他們成為擁有工科背景,可以熟練使用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理論,能夠單獨從事企業物流系統的設計、規劃、管理物流或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的人才。
3.1.1 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
實踐基地的建設和穩定是高校正常進行實踐教育環節的重要保障。在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過程中,要立足長遠,要有整體規劃,并強多實踐基地的穩定性、專業行、社會性和互惠雙贏性,而這可以通過良好的校企合作方式得以實現。學校致力于尋找選擇一下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工作扎實、經營效益穩定的企業進行合作,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我校通過努力,近年來已與部分生產制造型企業、商貿流通型企業、倉儲配送中心、貨運基地等10多家企業建立掛牌實訓實習關系,使學生在校期間有機會到相關物流企業頂崗操作,而企業也借此吸引了大量的急需的物流人才。通過學習和實踐,一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企業足不出戶招收到了所需的物流類專業應用型人才。
3.1.2 加強物流類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優化教學環境
物流實驗室作為一個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重復吸收、加深運用的場地,學生可以在物流實驗室通過實驗來鞏固、理解和綜合運用知識,填補專業課理論中學習過的知識的空缺,將操作的專業活動或過程,銜接成一個知識體系,再運用到實踐當中,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認知、檢驗、應用以及創新。學校應建立先進的物流實驗室以優化教學環境。物流實驗室包括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自動化立體倉、包括電子標簽等設備的揀貨系統、運輸系統、以及相應的計算機、多媒體設備,這些硬件設備都是物流實驗室的必備設施。必要的軟件資源包括物流仿真軟件、ERP軟件、倉儲系統軟件、供應鏈軟件和物料運輸軟件。
3.1.3 鼓勵創新,創造校園創新的氛圍
學校需要營造一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創新興趣和形成創作靈感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多接觸物流類專業的前沿知識,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的現狀、發展趨勢,把物流類專業的熱點和前言問題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鼓舞學生提出獨特的、有別于書本的、具有創新性的新思想、新見解,加強創造性思維訓練;尤其在學生提出創新的同時,應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校形成濃厚的創新氛圍,學生們樂于創新樂于學習。
3.2.1 形成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建立職責明確、權責分明、層次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選取學校、學院、教研室三級監控,由學校側重監控涉及面較為廣的課程以及重要教學環節,同時確保專項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展開,學院則重點監督教學的具體實施環節,而教研室主要負責該學科內的教學質量的日常監督。
3.2.2 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管理系統
管理系統的目標設立一定要圍繞培養目標如何實現來展開,以避免依照“一刀切”方法把所有學生培育成標準化的“流水作業人才”,且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個性化和創新性培養。
3.2.3 注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整改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擁有反饋功能,在實施過程中,學校同各級單位依據現實情況反饋信息,并結合自身的狀況來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同時學校應當強化對整改工作的督促與反思,保證整改的效果,使整改工作落到實處去。
師資是教學質量保證的重要基礎。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不僅要采取各種措施方法,積極提升現有人才隊伍的平均素質和教學水平;還要努力爭取學校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引聘需要的專業相關人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創新型教師。教師在精通本學科的專業知識,掌握對應的教學方法和實驗技能的同時,還要做到熟悉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方法和藝術。在教學當中,創新型的教師能夠用創造精神和實踐精神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導,使得學生更具有科研熱情和創造思維。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的創新型教師是當前一項重大緊急的戰略性任務, 創新型教師的培育需要營造氛圍,提供合適的培養環境和多種途徑。學校要滿足現代化建設對創新型教師的需求,就必須從現實出發,放眼未來,統籌兼顧基礎性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改善學科和專業設置, 調整學校布局,對教育結構進行優化。實事求是是創新活動的前提條件,倡導教師積極參與實踐,培養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就是在提高創新力。在實踐中,創新型教師常常能夠發現問題狀況,形成創新理論,反過來又能夠指導創新教育實踐。教師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其本身所具備高深素質應被充分發掘,同時在教研中,應提倡教師秉持研究性教學的理念參與課程環節的全程設計。
3.4.1 以激勵理論為指導,設立激勵措施
首先,以需求激勵作為先導。結合整個評價體系的建設,充分體現創新能力在各方面的要求,總結出相應的培養評價,使學生們的目標需求更加明確,譬如將實際操作能力、研究探索未知的能力等作為培養評價。其次,以目標激勵作為要點。設置合理的成才目標是目標激勵的重點,基于明確的物流創新能力培養總目標,學校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物流職業生涯規劃等有效方法幫助引導學生分段設立近景目標,避免出現期望過高,使得目標激勵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最后,以強化激勵作為重點。運用獎懲措施強化積極行為,削弱甚至杜絕消極行為,譬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物流創新實踐活動,通過頒發證書、參與獎項評審、指導撰寫論文對學生實施正向激勵。
3.4.2 關注學生創新能力,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培養創新物流類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之一,我校物流類專業包含有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雖然專業方向和內容不同,但是評價體系都是圍繞學生的創新能力來展開的,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實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多元化評價。具體來說,是指針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可以是采取口試、活動報告、研究性成果、筆試等方式,也可以用開放式的學習小組評價、互評方法、全班集體評價、學生自評等方式。并以此為據去對學生進行比較公正、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注意“評”與“導”相結合,在評價的全程中,教師適當加以指導和點撥,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
第二、制定科學合理的創新型素質評價指標。對學生課堂紀律、學習態度、聽課表現、學習成績等幾方面指標納入評價之中,評價指標應充分展現學生個性特征,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性的能力,同時評價結果與激勵措施緊密結合,如結合獎學金評定,增設成績優異、品德優異、研究成果優異等各類型的獎項,這樣可使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有目的性和針對性進行因材施教,也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具體表現和追求的目標。評價指標應當充分的體現個性發展的積極特征,在我校的實踐中已經證明,上述素質評價的實施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推動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三、堅持評價工作的制度化與規范化。只有在工作當中重視評價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和長期化建設,才能夠充分發揮出評價在創新能力培養工作之中的強效作用。首先,建立、健全各項評價規章制度;其次,設置專門機構和工作人員負責考評工作;最后,把每一次評價結果落到實處,做到獎懲到位,這樣才能不斷保持并提高學生追求創新能力發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