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娜娜
(汝州市教師進修學校 河南 汝州 467599)
美術教育以獨特的語言,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精神交流和對話,色彩、線條、結構、圖像等元素就是其語言的基本要素。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從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角度來指導課堂教學,對于美術教育者而言,應從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學術理念出發,用美術學科特有的語言對其中所蘊含的哲學價值進行闡釋,這才是學生應該學會、掌握、認識的關鍵。
美術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技藝技法、色彩結構,讓學生掌握藝術的真理,而且還要通過藝術欣賞、創作加深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幫助他們在思想上逐漸成熟。
例如,清代畫家黃慎就喜歡畫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包括最底層的乞丐、漁夫、樵叟等,其作品《漁父圖》展現了一位漁夫持桿提魚,步履蹣跚,臉上胡須皆白,皺紋縱橫的樣子,這樣的作品更能增強學生對現實人生的思索。美術教育者若是沒有成熟的思想或者不能培育學生成熟的思想,那么就只能當作“畫匠”,傳授的只是沒有靈魂的技法[1]。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就是培育學生的哲思,也就是把一切關涉到美術教育的觀念、技法、色彩等納入理性的評判中,盡管說美術創作離不開感性思維、浪漫主義色彩,但缺乏理性反思的創作終究沒有生命力。
美術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理論與創作的過程中獲得內心的“自由”,讓心兒跟著“夢”飛揚,獲得心靈上的解放。因而,美術教學要促進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思想觀念中,使其成為創作的源泉,借以培育更優秀的人才。借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學生如果只認識美術教育的“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對于水面以下的內容不求甚解,換句話說,如果美術教師僅僅講授如何去畫而不讓學生去反思人生,即使創作出作品,也是缺乏生命力和動感的。因此美術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應從解答學生人生困惑開始,展開人生哲學的追問與反思[2]。
真正的現實主義藝術創作方法是使情感退居于現實場景、人物、事件的背后,忠實于對現實生活場景的觀察,雖然對現實的選擇也有特定情感的支配,但其情感一般偏于理智型而非迷狂型。
出于升學的目的,一部分學生選擇美術專業,開始把美術學習和自己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這種想法無可厚非。美術教育要在考慮學生的這些現實需求的同時,培育學生正確的學習理念,不要完全把美術學習與研究作為功利性的工具,而應該在體現其社會價值的基礎上,讓藝術展現自己的真善美。孔子曾經說過“盡善盡美”,藝術其實就是真善美的和諧統一,不管藝術形式如何,其所體現的“真”就是對現實真正反映,這也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善”就是人性的美好和光輝,人之初性本善,這也是藝術的精神核心;“美”不僅體現藝術的形式美,還體現了內涵美。也就是說,美術課堂教育要培養學生對“真”的探索、“美”的向往和“善”的呼喚[3]。美術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創作與欣賞的過程中實現內心的平靜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從而帶動大家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學生掌握基本技法、畫法和理論屬于“立”的范疇,因為只有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精湛的技術才能為“破”奠定基礎。對藝術包括繪畫實踐、藝術潮流、藝術理論等方面內容的批判與反思精神也尤其重要,藝術就是在“立——破——立”的無限循環中實現升華。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大地出現了諸多美術流派,影響了中國藝術的發展軌跡、脈絡,美術創作開始真正回歸到現實主義軌道。美術評論家陳履生說:“傷痕美術的出現,表現了那一段時間中國知識分子對當代人文的一種反省,其主題是反思‘文革’對于大眾生活方方面面產生的影響。而中國知識分子也再一次意識到,作為生命個體的價值和尊嚴,他們把對國家符號的崇拜轉向了對于普通社會人文生態的關注。”因而,美術課堂教學就要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反思性眼光”,使教學目標中的基礎知識、價值理念、繪畫技法實現由“模糊”到“清晰”,由“零碎”到“系統”,由“認同”到“質疑”,以及最后再到“認同”的過程[4]。同時,梳理不同流派觀點、實踐價值、發展脈絡等對克服狹隘的視野,融會貫通各種研究成果,開辟美術哲學思考和發展的新時空有重要意義。
美術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豐富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術。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要想學有所成,除了專業技術,還需要掌握多種學科的知識,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這不僅需要學生自身努力學習,教師的引導、傳授也很重要。美術教學不僅僅是一個學科知識的簡單傳授,其實質是多學科知識的交融組合以及多種語言表達方式的對話,這一點在歷代藝術家的理論與創作中得到體現。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蘊,再加之熟練地運用專業技能,才能真正的用作品表達出自己的情緒,真正創作出有內涵的作品。
教育教學是一類復雜的社會活動,美術學科教學既然提到了核心素養的培養,就不單單是知識的累積與傳授,也不是唯我獨尊,而是一種多學科知識的邀請和凝聚,或者說在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一次嚴肅思想的旅行。要想對學生實現核心素養的塑造,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文化修養,以身作則,給學生學習起一定的師范引導作用。同時也要創新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這是一項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注意的重要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