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明 孫繼濤 馮琦
摘 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該文總結了馬鞍山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的基本情況、主要做法,分析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馬鞍山
中圖分類號 X71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3-0070-02
當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馬鞍山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一項中心任務。這項工作推進時間的快慢和質量的高低,事關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能否得到切實整改,事關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能否得到真正實施,事關農村人居環境能否得到明顯改善,事關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1 基本情況
馬鞍山市畜牧業生產具有以下3大特點:(1)養殖品種以豬、牛、羊、禽為主,肉鴿、鷓鴣等珍特畜禽養殖量不大;(2)空間布局區域特色明顯,含山縣以肉羊和蛋雞養殖為主,和縣以生豬和肉鴨養殖為主,當涂縣以地方品種(主要是雞)林下養殖、棉田養殖為主,博望區以奶牛養殖為主。(3)畜禽生產相對穩定,歷年肉蛋奶總量在13萬~15萬t,生豬常年存欄量19萬頭,牛常年存欄量1萬頭,羊常年存欄量6萬只,家禽常年存欄量700萬只。每年畜禽養殖產生的廢棄物約83萬t,其中糞便約64萬t,尿19萬t。
2 主要做法
自2017年9月30日禁養區養殖場戶關搬任務完成以來,馬鞍山市養殖污染防治工作重心隨即轉到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上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考核導向,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19年第3季度末,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和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以下簡稱“兩率”)完成情況超預期,分別達95.37%、100%。主要做法如下:
2.1 出政策 在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推動下,市政府以“馬政辦秘〔2017〕72號”印發了《關于推進畜禽規模養殖長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建立了畜禽規模養殖長效管理聯席會議制度;2018年市政府以“馬政辦〔2018〕18號”頒布了《馬鞍山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從政策層面,明確了馬鞍山市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的目標任務、路線圖和時間表。
2.2 抓推進
2.2.1 發文 2017年以來,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先后制發文件30多份,就馬鞍山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跟蹤監測、資源化利用模式示范推廣、禁養區養殖場戶關搬現狀復核、長江馬鞍山段“三段線”畜禽養殖問題整改等事宜,進行詳細部署和安排。
2.2.2 培訓 組織縣鄉專業人員和畜禽養殖大戶赴江蘇鹽城、宣城廣德考察學習畜禽糞污處理先進經驗;在安徽天邦豬業有限公司、安徽盛農農業集團、馬鞍山市金農牧業有限公司召開養殖廢棄物不同模式資源化利用現場會;邀請國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聯盟專家組組長、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教授、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和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專家到馬鞍山市規模養殖場就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和資源化利用進行現場指導;2018年和2019年共組織6個企業和600多名專業觀眾參加全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展覽;編印100份《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指導手冊》發至每個縣區和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在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中,各縣區共舉辦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專題培訓班36期,印發宣傳資料2000多份,共有71位技術服務人員結對幫扶138個規模養殖場。
2.2.3 督查 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長江經濟帶審計反饋問題等整改情況督查融入到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督查和畜禽養殖污染普查之中,堅持“抓常(經常抓、見常態)、抓細(深入抓、見實招)、抓長(持久抓、見長效)”,一旦發現問題,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注重實效。
2.2.4 約談 就省大氣污染防治督查發現問題、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互查發現問題、“兩率”推進緩慢等問題,集體約談各縣區、開發園區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傳達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實施約談的指示精神,要求各地對照省政府考核目標、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清單,嚴格按照整改要求及整改時限完成整改。
2.2.5 項目支持 2017年市支農資金安排1400萬元專項用于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占全年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的67%。2018年安排120萬元市農業產業化政策項目資金,扶持8個規模養殖場建設糞污處理設施。2019年市財政支農資金對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政策補貼實行上不封頂,做到應補盡補;積極扶持臺圣環保設備(馬鞍山)有限公司,實施畜禽糞污處理裝備研發項目,并指導其做好列入農機補貼目錄申報工作;在含山縣和和縣、當涂縣分別啟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總投資達1.2億元,其中2019年完成0.6億元投資計劃任務。
2.3 嚴考核 對照《安徽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專項考核辦法(實行)》要求,多維度加大對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情況的考核力度:列入馬鞍山市民生工作考核,列入馬鞍山市“三農”工作考核,列入市政府“8+X”調度考核,列入市政府分解省政府目標任務考核。在考核中聚焦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堅持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實行依單明責、對單追責,以從嚴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落實。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糞污處理成本高 固糞好處理,污水利用難。據測算,存欄1000頭的養豬場、500頭的奶牛場日產污水分別約為15t和50t,其中出欄1頭生豬污水處理費用為20元,1頭奶牛1年的污水處理費用為260元,如果加上折舊和固糞處理費用,成本還要增加50%。過高的運行成本,疊加豬周期低谷,使許多養殖場戶望而卻步。
3.2 種養循環比例低 由于種養結合存在用地難、用電難、受利用半徑限制、有機肥施用量多勞動強度大以及利用不當易產生次生污染等因素,加上化肥增產明顯、使用便捷的比較優勢,使得養殖和種植無法實現有效銜接。
3.3 技術支撐難度大 無論是在源頭減量、過程控制,還是在末端利用方面,目前尚缺乏系統的深入研究,技術推廣力量薄弱,第三方服務和檢測機構不足,造成單位產品糞污產生量多、糞污處理不徹底、資源化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畜禽養殖污染監測和治理的標準、方法、技術難以滿足現實需要。
3.4 專項資金投入少 畜禽養殖比較效益低,風險大,多數養殖場戶無力對污染治理進行合理的投入。近幾年中央財政投入力度雖然較大,但多是針對畜牧養殖大縣;省省級財政并未安排專項;市縣財政投入有限,金融機構的信貸積極性不高,遠不能滿足糞污處理的資金需要。
3.5 歷史欠賬遺留多 相當一部分規模養殖場戶設施裝備水平底,糞污處理基礎設施和工藝落后。長流水飲水、水沖糞、水泡糞工藝多,飲污分離、雨污分離、干濕分離不規范,糞污貯存不符合防滲、防雨、防溢流要求,糞污處理利用設施不配套,填平補齊改造投資需求量大,多年來重生產輕治理的發展思路,造成畜禽糞污處理歷史欠賬多。
4 對策建議
切實抓好《馬鞍山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以省、市兩級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考核為抓手,建立“雙份清單管理”、“四項制度監管”為保障的工作機制,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
4.1 抓責任落實 一是建立責任分解機制,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到單位、到企業。二是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推行領導干部包保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整治制度,以包保促指導、帶督察。三是建立部門分工合作機制,發改、財政、國土、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部門各負其責。四是落實規模場主體責任,建立規模場治污和資源化利用臺帳制度,排出時間表路線圖,治理1個,銷號1個。
4.2 抓技術推廣 縣、鄉兩級畜牧技術推廣人員與畜禽規模養殖場建立“一對一”連接機制,實行清單管理,每一個規模場確定1種治污模式,制定一套糞污消納方案,強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深入推進“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重點推廣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生態養殖技術、標準化養殖技術和信息化管理技術等。
4.3 抓模式攻關 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截污建池、收運還田”、“一場一策、制肥還田”、“區域收納、集中處理”等三大模式,充實內容,豐富內涵。圍繞“以養帶種、種養結合”,“以地定養、規模適度”的農牧循環機制,延伸畜禽養殖產業鏈,創新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新模式。
4.4 抓示范創建 圍繞糞污處理設備研發、有機肥加工、污水處理、沼渣回用、沼液還田、沼氣發電等產業鏈條,培育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召開現場會觀摩會等,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
4.5 抓資金投入 一是統籌利用好中央和省級財政扶持資金,將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列入到大專項的任務清單。二是提高市級產業化政策獎補資金用于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比例。三是推動落實沼氣發電上網電價政策,鼓勵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實行敞開補貼,落實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