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彬 唐登明
摘 要:教學中的知識深淺度、學生參與度、目標達成度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子,通過建資源、研課堂、抓實效,營造“三度”課堂氛圍,有力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為此,編寫了項目化教材《園林工程CAD》,建成了微課、課件等教學資源;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形成了《芽接換種 果然不錯》、《修枝剪樹 樹常青》等典型教案;獲得了多項省市教學大賽獎項,促進了師生快速成長,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三度”課堂;五年制高職;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3-0137-03
Focus on Three-dimensional Class to Promote Effective Teaching
Huang Wenbin et al.
(Yan C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Yancheng 224001,China)
Abstract:The depth of knowledge,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goals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resource construction,class research,effectiveness improvement,we create a " three-dimensional " class atmosphere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is,the project teaching material of 《Garden Engineering CAD》and the teaching resources such as micro lessons,courseware and so on have been built. We have also optimized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formed typical teaching plans such as 《Changing Seeds by Bud Grafting》and 《Pruning to Make Greener》,which won a number of awards in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teaching competitions and promoted the rapid grow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The three-dimensional class;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ffective teaching
課堂教學質量是影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是職業院校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教學中的知識深淺度、學生參與度、目標達成度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子,但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中對“三度”課堂的建設與研究尚未見報道,尤其是在農業專業發展不夠景氣的嚴峻形勢下,研究“三度”課堂,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顯得更為必要。同時,隨著國家振興鄉村戰略的實施和園林行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批園林技術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這也為“三度”課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1 建設“三度”課堂的教學背景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合理把握與設計課堂,對于推進職業教育有效教學顯得十分重要。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并未事如人愿,難教、難管、效果差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少課堂事倍功微,課堂問題亟待解決。
1.1 課堂氣氛沉悶 傳統的“注入式”課堂教學并不少見,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師也大有人在,未能把先進的教改理念引領課堂,師生互動與溝通明顯缺乏,教師累、學生厭;加之職校學生的學習目標模糊,學習習慣未養成,初中階段形成的懶散思想難以收回,學習無激情,依靠管、壓促學習,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習興趣低迷,教學效果不理想。
1.2 知識提煉不夠 將理論基礎融于能力培養過程,合理重組課內與課間內容,促進教學做一體化,仍是當前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內容呈現未能真正體現任務引領、項目導向、情景教學等教改理念,更多的是重“形變”輕“質變”,育人目標并未落至實處。
1.3 教學質量偏低 由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未能明確,未能考慮學生的情感和需求進行教學活動,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雖是盡心盡責,而學生依然我行我做,收效甚微,未能實現知識的日積月累,導致課程考核不理想。
1.4 學生發展受限 因此,加快課堂教學改革,重視教材資源建設,改進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三度”育人環境,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非常緊迫與必要。
2 “三度”課堂的建設理念和教改思路
2.1 建設理念 課堂教學圍繞園林行業生產任務展開知識的學習與技能訓練,強調“做中學,做中教”,并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努力營造學生勤學氛圍和提高教學有效性。在方法手段上,突出“三抓四推進”,即教學手段緊抓內容職業化、教學信息化、課堂田園化;而教學方法則積極推進任務教學、問題引領、練賽結合和自主探究。在效果達成方面,建立“目標主導,評考結合”的考核機制,重點考核學生對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在措施上立足“一評三考”,即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出勤情況,以及賽知識、賽技能和考應用,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園林行業職業素養,并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及其生產應用能力。
2.2 教改思路 以國家和省市有關職業教育文件精神為指導,學習與借鑒國內外農業職教專業建設的成功經驗,認真調研與總結聯合學院現代農業專業協作會成員校的園林專業建設成果,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大力推進“三度”課堂建設。為此,通過建資源、研課堂、抓實效,營造“三度”課堂氛圍,實現課堂增效、學生增知的目的。
3 打造“三度”課堂的基本策略
3.1 建設與優化教學資源 教材建設是推進課堂有效教學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但要真正編好一本教材也非易事。在課改教材編寫方面,要突出“三重六抓四結合”。“三重”即重樹理念、重組內容、重構體系。在教學理念上,新編《園林工程CAD》、《園林苗木生產》等教材都能以任務為導向,強調應知理論和應會技能,“做、學”相融,體現“做中學、學中做”,突出理實一體的課程建設理念。在內容安排方面,則要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圍繞園林生產任務組織教學內容。《園林工程CAD》正是以足球場平面圖、我的家園立面圖、小游園綠化設計平面圖等生產任務引領教學,實現了課程內容與園林生產的近距離對接,也改變了傳統CAD課程就工具講工具的弊端。同時,對《園林植物》、《園林規劃設計》等課程的相關知識進行優化和滲透,實現課程間的內容整合,更加體現知識的實用性、操作性和綜合性,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養成。在課程結構方面,改傳統的課程章節為項目任務引領,緊扣任務目標,突出相應的知識點、技能點和拓展內容,圍繞任務學知識,學好知識促應用,充分體現能力培養。而在學生能力培養上應做到“六抓”,即抓應知理論、應會技能、實驗訓練、教學實訓、綜合技能和拓展提高等,理論知識以夠用、實用為度。在課程特色上體現“四個結合”,即課內重組與課間滲透相結合,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實驗實訓與崗位技能相結合,強化技能與理論夠用相結合。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教學資源建設,借助國家和省校精品課程建設平臺以及微課制作等教學大賽,相繼建成了《藝術插花》、《組織培養》、《園林CAD》等課程網站,完成了課件、微課視頻、試題庫和實訓指導書等教學資源的建設任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園林CAD項目化教材建設及課程資源開發》榮獲2017年市教育局教學成果“一等獎”,《大樹“掛水 ”》、《干花小景制作》等作品獲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微課大賽“二等獎”。
3.2 開展教學設計與示范研討 教學設計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一般般的教案不可能講出一堂令人欣賞的優質課,因此,內容選擇、方法手段、雙邊活動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重要方面,必須優化教學設計,設問增趣重應用,才能打造出精品課堂、活力課堂。
3.2.1 營造“雙主”育人環境 強化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思想,教學中應更多地體現學生“練、思、學、研、用”,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的才智盡情展現,而教師則是“帶、引、評、教”,及時地做好引導、輔導工作,幫助學生解疑釋惑和調控教學進程,要變累教累學為教、學兩輕松,達到樂教樂學的目的。
3.2.2 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教學方法方面,以園林生產任務引領教學,如桃樹芽接可分解為削芽片、切“T”形縫、插芽片、綁扎等技術環節,圍繞任務展開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練習,強調做中學、做中教;并突出“問題”導向,合理設問求解,引導學生在知識行徑中涉水思橋,增強課堂吸引力;同時,應注重練賽結合,適時安排賽知識、賽技能等環節,及時檢測與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促進效果達成。借助云班課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和相關教學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在教學手段方面,一方面,強調內容職業化,使教學內容與園林行業職業標準緊密銜接,緊貼園林生產實際,增強其實用性;另一方面,要推進課堂田園化,針對園林生產特點,盡可能將課堂建在園區田頭,營造實景教學、現場教學氛圍,也方便學生做學結合。另外,還應考慮到園林植物生長的復雜性,往往受到養分、環境、栽培技術等多因子影響,生理反應變數大,發育規律不便觀察、難理解,更應多用信息化手段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2.3 高度重視學用結合 課堂上傳授的園林知識更多地應該回歸生產、落地生根,在生產中檢驗自己、發展自己,所以更加強調學用結合、練用結合,并融入相關的教學過程中,這可使所學知識易于理解與掌握,也可在應用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認知和技能水平。《修枝剪樹 樹常青》、《芽接換種 果然不錯》等多份優秀教案在精心設計的基礎上,都安排了生產應用環節,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相關的教學大賽中,曾獲國賽“一等獎”1個、省賽“二等獎”1個,得到了專家評委的充分肯定。
3.2.4 做好示范觀摩與研討 在做好教學設計的基礎上,積極實施教學示范與研討,《小游園綠化設計》、《彎月形花型的設計與制作》、《金虎水培技術》等公開課,使“三度”課堂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與應用;并通過研討和評析,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設計,使之更加科學合理,增強實用性,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調查發現,學生學習態度明顯轉好,自覺性顯著增強,及格率在95%以上;在2018年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景觀設計大賽中,取得了2個“二等獎”和2個“三等獎”的好成績,獲獎率達80%。
3.3 建立目標評考機制 職校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遠不如普教,考試的低分、不及格現象也是屢見不鮮,要改變這一不利現狀,采取一定的查、考手段是必要的。因此,在園林專業課程教學中,要十分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考核,做到周小考與月競賽相結合,抓早抓實,打牢基礎,為提高教學效果創造條件,也避免了許多課程期末考試不及格率偏高的不良局面。其次,抓好課程技能的訓練與考核,逐項把關,以賽促學,考出成效,強化學生生產技能的訓練和提高。再次,生產應用能力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知識鞏固和領悟的有效舉措,加強學生應用能力的檢查與考核,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參考文獻
[1]白洋,吳庭剛.生態文明視角下環境法學的教育反思與功能完善[J].知與行,2017(3):137-142.
[2]王曦.有效教學與低效教學的課堂行為差異的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9):50-53.
[3]信全.“生態化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1(8):25-26.
[4]楊九俊.走向“真學習”的“循環一差異”教學[J].江蘇教育,2017(1):57-59.
[5]張衛芬.淺談青年教師如何提高課堂學質量[J].價值工程,2013(31):264-26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