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實施十年來,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扎實推進,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和實質性的進展。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探索解決有效教學問題刻不容緩.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加以靈活變通,做到教與學的統一,主導與主體統一,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低效化;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80-01
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主題是實現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新課程實施十年來,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扎實推進,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和實質性的進展。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因此,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鞏固英語課程改革成果、推進英語課程改革持續深化發展的關鍵。
一、高中英語教學低效性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方面。
(1)缺乏獨立性。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背單詞、只背課文、不思考。老師讓干啥就干啥,老師說的就是對的,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做英語作業或試卷時遇到問題不動腦子分析問題,只是依靠各種工具書找現成答案,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缺乏創新性。英語是一門外語,所以學生在接受英語的過程會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對有的涉及文化背景的文章很難理解,遇到問題只是想別人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狹窄,思維簡單,不善于分析問題,拓寬自己的思維,從嶄新的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缺少發散性思維,立體地思考問題。
(3)缺乏系統性。一味地跟著老師和英語課本走,上到哪算哪,缺乏對知識的系統分析和知識塊的構建。不善于梳理自己所學的知識,不能夠理清知識層次和構建知識系統。
(4)缺乏科學性。學習英語不講究方法,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記不住單詞,不會寫作文,看不懂課文,總是事倍功半,勉強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沒有時間學習課外的知識。
2.老師方面。
(1)守舊性。有的英語老教師自認為教了幾十年書,閉著眼睛也能上好一節課,倚老賣老,吃老本,上課只講單詞的用法,下課只背單詞,只強調死記硬背。無法與時俱進,上課任然采用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具,拒絕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從不使用多媒體。上課氣氛沉悶,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開放性。過于強調課堂氣氛,上課設置的活動花樣多,對英語知識的講解少,沒有讓學生從活動中學到知識。學生上課積極參與活動,玩得很高興,課堂氣氛活躍,可是下課卻什么也沒學到。
(3)急于求成性。新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和對學生學情的掌握,不能做到循序漸進,而是急于求成,企圖一步到位告訴學生答案,尤其是在語法講解上,講得太多,不給學生時間消化練習,忽略了學習規律,使學生思維跟不上,缺乏興趣。
(4)深挖性。教師對學生要求過高,上課內容過難過高,高一的學生天天講英語高考試卷,不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味追求高難度,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生單詞過多,問題過多,打擊自信心,學習成績提高慢。
二、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的兩個方面考慮
效率、結果和體驗是衡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指標。學習效率,及即學習速度的快慢,指學習指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的多少。學習結果,指學生經過學習所發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學習體驗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感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發生的心理體驗。衡量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這三個要素。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認為有效教學應該做到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方面。
(1)學會獨立學習。每天制定一個學習目標。今天要記多少單詞,背幾個句型,做幾篇閱讀理解。英語教師課前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養成閱讀習慣,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復制答案。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思考,幫助學生思考,使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
(2) 學會歸納總結。對于所學知識要按系統劃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在英語學習中,語法就可以劃分為詞類,如形容詞、副詞、動詞、名詞、冠詞、連詞、數詞、感嘆詞; 從句類,如名詞性從句、形容詞性從句、副詞性從句。學生可以按自己的特點把知識劃分成大塊再分成小塊,當學到新內容的時候就可以按類劃分。
2.英語教師方面。
(1)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不但要準備和教學相關的內容,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設置教學環節,明確一節英語課讓學生學到什么知識所要設置的教學活動,設置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后達到怎樣的效果,不能聽、說、讀、寫都兼顧,反倒效果不好。相反,制定好這節課讓學生練聽說,就要準備聽力材料和話題,上課時嚴格按指定好的目標實施。
(2)提煉教學內容。我校現在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語課本,這套教材話題涉及的文化知識面很廣,具有跨學科的性質,其中滲透的學科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作為一個欠發達地區的學生,生活中從未接觸過一些課本中出現過的內容,這就造成學生在理解上的困難。因此,老師一定要簡化教學內容,同時對生僻知識要加以引入和介紹。針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一定要簡化教學內容,讓學生輕松學習,這樣才能喜歡上英語課。
(3)簡化教學過程。上課不能形式化,設置很多花俏的活動,華而不實,沒有實際意義。很多老師認為課堂活動多學生積極參加活動就是教學效率的體現,這是片面的。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活動都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老師一定要遵循教學目標,設置簡單合理,易操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上課時及參加了課堂活動又學到了文化知識。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
(4) 減少課業負擔。學生從上高中那天起就背負著沉重的學業負擔,老師每節課教的內容,下課后布置的作業,各種各樣的練習冊,課外資料,都讓學生喘不過氣。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布置作業。英語作業布置要做到好做好改好講解,具體說就是使用打印的活頁作業學生不用抄題直接把答案填在上面,學生的負擔減輕了,教師也好批閱作業了,還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出現的問題。
課程改革的道路漫長,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位英語教師應該研究和探索的,這樣才能使我們年輕的英語教師盡快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1.1; 33-35.
[2]鐘啟泉 崔允 張華.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4-16.
[3]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25-505.
作者簡介:尚愛芳,女,大學本科,高中英語二級教師。2005年6月畢業于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專業,英語專業八級。2005年8月參加工作,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