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雁

我是一名家長,孩子今年上小學五午級,上課不注意聽老師講課,學習成績不理想。前不久去醫院檢查,孩子被診斷為多動癥。有人說,多運動可以幫助孩子戰勝多動癥,這是真的嗎?
多動癥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核心癥狀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性,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學習任務,活動過度、做事沖動且有頭無尾,缺乏計劃性,情緒不穩定,等等。近年來,磁共振成像研究發現,多動癥兒童大腦前額葉體積明顯縮小,提示多動癥兒童大腦皮質厚度發育比正常兒童滯后。據此,醫學研究者提出,多動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
導致多動癥的大腦發育缺陷部分與遺傳因素有關。研究發現,多動癥患兒的父母與同胞患病率比正常對照組父母和同胞高2~8倍。母親懷孕早期接觸不良物質(孕期吸煙、飲酒等)、分娩時缺氧、產傷、低出生體重等,都可能造成孩子腦損傷。在兒童成長過程中,不良家庭環境(父母不和)、不當教養方式(打罵教育、忽視孩子等),家庭缺乏溫暖,父母對孩子缺乏理解、信任和鼓勵等,也是多動癥發病的重要影響因素。不良社會環境(對孩子的歧視、拒絕等)對疾病發展也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一些研究考察多動癥兒童運動治療的效果,發現運動對兒童的認知、人際交往和動作能力的提高有積極影響。一項研究發現,多動癥兒童在接受動作及感覺、肢體動作的訓練(包括與其他兒童合作運動)后,其人際溝通能力、同伴關系等均明顯改善,行為問題明顯減少。還有研究發現:運動訓練可以增加額葉、扣帶回和尾狀核的血氧流量,促進多動癥兒童的行為改善;多動癥兒童存在明顯的執行功能缺陷,運動干預對執行功能有著積極影響。
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多動癥兒童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治療,對于改善認知、動作協調能力及執行功能確有好處,但運動治療能否成為多動癥的主流治療措施,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實際上,治療多動癥更重要的是采取全面的措施。首先,要理解孩子和他們的行為,要知道他們不是“故意搗蛋”,僅僅是因為大腦發育不完善而導致行為無法自控。
孩子患有多動癥,單純陪伴并不能解決主要問題,更重要的是治療。醫生會針對每個兒童的臨床特點和家庭背景,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比如:醫生會對患兒父母進行治療知識的培訓;行為治療可循序漸進地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由學校和老師實施課堂行為管理,培養孩子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可以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癥狀嚴重的孩子需要藥物治療,以提高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改善行為,促進大腦皮質發育,常用藥物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