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榮榮 杜峰濤 鄒星月 朱倩倩 李磊
摘 要:近年來,蒲公英的化學成分、活性物質、藥用價值不斷被研究發掘。該文綜述了蒲公英活性物質的藥理學作用,闡明了蒲公英中抗氧化、抑菌、抗腫瘤等生物活性物質及其當前在相關行業領域的應用情況,為蒲公英的綜合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蒲公英;活性物質;藥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 R285.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2-0027-03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araxacum Active Substances
Hou Rongrong
(Binzhou College,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Binzhou25660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active substances and medicinal value of dandelion have been continuously studied.In this paper,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ctive substances of dandelion were reviewed,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tioxidant,bacteriostasis,anti-canc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andelion in related industries were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andelion.
Key words:Dandelion;Active Substances;Pharmacological action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是一種常見的野草。蒲公英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在山坡草地、路邊、河灘及貧瘠之地均可生長,多分布于我國西部和北部地區。蒲公英內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既是重要的中草藥,也是常見的食用性野菜,已被衛生部明確歸類為藥食同源物品。近年來,蒲公英以其資源廣、豐富的活性物質、毒性較低可長期食用等特性,在食品、醫藥等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
1 活性成分
據研究,目前可確定的蒲公英主要活性成分有黃酮類化合物、有機酸、多糖類化合物、甾醇類化合物、萜類化合物、色素類等[1]。蒲公英所具有的藥用價值和相關機理大都離不開其含有的活性物質。因此,對蒲公英活性物質成分進行分析,可更精準的開發蒲公英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提高其利用率。
2 藥理學作用
2.1 抑菌性 相關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廣譜抑菌作用。孫繼梅[2]、馬萬霞等[3]研究發現,蒲公英提取液對革蘭陽性球菌、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球菌、枯草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時,人們對蒲公英抑菌性的應用主要是對整株的提取并進行實驗。隨著各類物質單提取方法的出現,人們開始探索蒲公英浸提液中的哪種物質具有抑菌效果。李云祥等[4]利用紙片抑菌法分析得出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可以很好的抑制沙門氏菌活性,初步確定其抑菌作用與破壞菌體細胞膜有關。通過對蒲公英中有效物質成分的提取及試驗,發現其抑菌成分主要為黃酮類、有機酸和多糖類物質[5]。宋曉勇等[6]對超聲輔助法提取多糖工藝進行優化,并利用紙片法等進行了蒲公英多糖的體外抗菌實驗,均有抑菌效果。侯京玲等[7]使用從蒲公英中分別提取的黃酮及酚酸進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及沙門菌5種菌株的體外抑菌實驗,結果顯示,黃酮對沙門菌并抑制作用,酚酸則均顯示抑菌性。高飛雄等[8]進行了蒲公英植酸的提取,并通過濾紙片法分析其對沙門氏菌的抑菌作用,結果顯示,蒲公英植酸可抑制沙門菌的增長,其主要機理是破壞菌體的細胞膜。
2.2 抗炎性 廣義上,人體對各種刺激產生的病理反應,局部有紅、熱、腫、痛和功能障礙,稱之為炎癥。在醫療不發達的時候,炎癥對人們來說是致命性病害。而早在300多年前便有醫學名著《本草經疏》中,便提到了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抗炎解毒的功效。目前,大量的研究證實,蒲公英具有顯著的體內抗炎活性。平家奇等[9]研究發現蒲公英提取液對相關炎癥反應有抑制作用。吳朝文等[10]在對SIRS患者抗感染治療的同時,采用蒲公英等中藥保留灌腸,可減緩其癥狀。Park等[11]研究了蒲公英多糖對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發現其通過滅活相關的信號轉導途徑來達到抑制效果。肖潮勇等[12]提取得到蒲公英總多糖,發現其可降低RAW264.7細胞中炎癥因子遺傳物質的表達,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程瑤[13]利用脂多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建立體外炎癥體系,發現蒲公英甾醇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夏炎等[14]探討了蒲公英糖蛋白通過間接抑制相關信號轉導途徑對由脂多糖引起的RAW264.7細胞炎癥具有抗炎性。
2.3 抗氧化性 關于食材的保鮮問題,一直作為民生問題備受關注,食物的腐敗已成為食品浪費的一大源頭。目前,較普遍的保鮮手段主要是冷藏和冰凍。但是對于長途運輸,其冷凍所消耗的成本逐漸上升,可食品的風味依舊是快速降低。因此,尋找更加合適的保鮮方法已成為了當今研究的必要課題。黃酮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活性的特性,對物質的保鮮具有一定的效果。王曉英等[15]選用蒲公英總黃酮提取物和殼聚糖為涂膜材料,研究對冷鮮肉的保鮮作用,得出其可延長8d,證明蒲公英黃酮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延長期限的作用。秦鳳賢等[16]利用蒲公英提取液制作復合保鮮液,發現該保鮮液可延長冷凍牛肉4d的保質期。近期對于其抗氧化性,Bernadetta Lis等[17]研究了蒲公英主要成分L-菊酸的抗氧化性,并對其生物活性止血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2.4 抗腫瘤 當前,癌癥已成為了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病原,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因癌癥死亡人數已多達1000萬,因此尋找有效的抗腫瘤藥物成為了當前研究的重點。相對于合成藥物,從天然植株中進行提取,可減少對人體的傷害。相關學者表示,蒲公英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施樹云等[18]采用腫瘤細胞提取結合色譜聯用分析技術,研究發現,管花蒲公英中多個化合物可分別與Hela細胞、MK-1細胞結合。牛虎[19]通過建立乳腺癌MCF-7細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得出蒲公英多糖可通過間接抑制相關蛋白的表達來誘導乳腺癌細胞凋亡,發揮體內抗乳腺癌作用。楊超等[20]通過抗腫瘤細胞實驗發現,蒲公英揮發油對乳腺癌細胞株MCF-7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郭欽鈺[21]研究發現,蒲公英對瘤組織中TGF-β1、mTOR、MMP-2和MMP-9的表達進行阻礙,并抑制胃癌BGC823細胞的增殖。
3 實際應用研究
隨著對蒲公英的深入研究開發,人們對蒲公英認知逐漸完善,并對其進行產品的研制開發。蒲公英作為藥食同源物品,不僅具有豐富的藥用價值,還具有獨特的口感風味,成為了人們餐桌上靚麗的菜品。得益于簡易的栽培方式,人們對于蒲公英的需求不再依賴于野地采挖,更多的農戶開始自己種植并進行銷售。除此之外,民間對于蒲公英的利用還包括制作蒲公英茶。對新鮮的蒲公英進行烘干處理或炒制,在食用時直接用開水沖泡。以日常蔬菜及茶飲為大眾接受并認可已然成為當前蒲公英經濟的發展基礎。而蒲公英的應用亦不止于此,其體內復雜的化學成分決定了它具有更多的應用領域。許樂等[22]利用蒲公英提取物黃酮抑菌性的特點,將其加入洗手液中,制備了一種性能良好的新型中草藥抑菌洗手液。馬井喜等[23]使用蒲公英制作蒲公英餅干并進行單因素實驗確定工藝,使用該工藝制作的餅干口感良好且有蒲公英的清香。姜雪瑩等[24]以蒲公英根為材料制備蒲公英多糖鐵,并確定最佳制備工藝,為開發新型口服補鐵劑的研制提供基礎。黃飛[25]研究表明,蒲公英水煎劑對家畜乳房炎、產后缺乳、胃腸道疾病等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并列出具體做法。李墨筱等[26]研究發現,蒲公英種子可以通過其柔性絨毛的彎曲變形對液滴進行抓取,這種潤濕行為可用于設計新型的智能液滴操縱設備,在油水分離等領域有重要應用。Haiying Cui等[27]以天然產物蒲公英多糖(DP)為原料,通過靜電紡絲法將山蒼子精油(LCO)負載到納米纖維中,結果表明,LCO/DP納米纖維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及良好的緩釋和長效抗菌作用,可用于食品、醫藥的包裝。
4 總結與展望
蒲公英作為一種多功能植物,分布廣泛、適應性強、藥用價值極高,對其深入開發研究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開展相關研究,探討蒲公英的功能活性,進而帶動種植產業化、實現生產工廠化,將有助于蒲公英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蒲公英抗氧化性、抗腫瘤、抗炎性及抑菌性等生物特性的研究,使得其在醫學方面的應用不再局限于作為中藥材或水煎劑使用,而是在知曉其作用機理的基礎上研發更加精準、高效、多樣的醫學藥物;同時,利用現代化深加工技術,擴大蒲公英在食品、日化用品、高分子材料等領域的應用,以促進產業的發展。
對蒲公英的實驗研究是擴大加工生產、帶動行業發展的基礎,但目前在提取方面仍未建立一個高效率、高含量、高活性的綜合提取體系。在蒲公英活性物質的分離中,不同方法導致其提取率的明顯變化的因素以及特定活性物質的功能效果與其劑量的規律等,這些都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許先猛,董文賓,盧軍,等.蒲公英的化學成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9(07):1623-1627.
[2]孫繼梅,鄭偉,周秀珍,等.蒲公英體外抑菌活性的研究[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1):2542-2543.
[3]馬萬霞,胡仁火,王娟,等.五種中草藥提取液抑菌殺菌作用的研究[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6(03):52-53.
[4]李云祥,梁引庫,高飛雄,等.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對沙門氏菌抑菌作用機理[J].食品工業科技,2019,40(04):125-128,145.
[5]吳艷玲,樸惠善.蒲公英的藥理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04,15(8):519-520.
[6]宋曉勇,劉強,楊磊,等.蒲公英多糖提取工藝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中國藥房,2010,21(47):4453-4455.
[7]侯京玲,周霄楠,趙興華,等.幾種蒲公英成分的提取及體外抑菌效果試驗[J].中國獸醫雜志,2016,52(12):53-55.
[8]高飛雄,梁引庫,李云祥.蒲公英植酸對沙門氏菌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機理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9,31(06):975-980,985.
[9]平家奇.蒲公英提取物體內外抗炎作用的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0.
[10]吳朝文,陳利城,黃東軒.中藥輔助治療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8):3440.
[11]Park CM,Shin JH,Min KH,et al.TOP 1 and 2,Taraxacum officinale polysaccharide,inhibit LPS stimulate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via the NF-B and Akt inactivation in RAW 264.7 cells[J].FASEB J,2011,25(3):595.
[12]肖潮勇,張宇,王宇亮.蒲公英總多糖的提取、純化及其體外抗炎活性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22(11):25-28.
[13]程瑤.蒲公英甾醇體外抗炎作用及對MAPKs信號傳導通路的調控[D].延邊:延邊大學,2014.
[14]夏炎,管曉輝,崔艷艷,等.蒲公英糖蛋白體外抗炎作用及對NF-κB信號通路的調控[J].食品科學,2017,38(19):182-188.
[15]王曉英,劉長姣,段連海,等.蒲公英總黃酮提取物在冷鮮豬肉涂膜保鮮中的應用[J].食品科學,2014,35(06):214-218.
[16]秦鳳賢,趙靖.蒲公英提取液對冷卻牛肉保鮮效果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21):202-204.
[17]Bernadetta Lis,Dariusz Jedrejek,Jaroslaw Moldoch,Anna Stochmal,Beata Olas.The anti-oxidative and hemostasis-related multifunctionality of L-chicoric acid,the main component of dandelion: An in vitro study of its cellular safety,antioxidant and anti-platelet properties,and effect on coagulation[J].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2019,62.
[18]施樹云,張宇平,周宏灝,等.管花蒲公英中抗腫瘤活性化合物的快速篩選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11,31(03):471-475.
[19]牛虎.蒲公英多糖對乳腺癌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D].濟南:山東大學,2017.
[20]楊超,閆慶梓,唐潔,等.蒲公英揮發油成分分析及其抗炎抗腫瘤活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07):3106-3111.
[21]郭欽鈺.蒲公英對人胃癌BGC823細胞及小鼠肝癌H22細胞的影響[D].蘭州:蘭州大學,2015.
[22]許樂,劉星爍.新型蒲公英抑菌洗手液的制備[J].智庫時代,2019(28):248-249.
[23]馬井喜,印薪頌,吳淑清.蒲公英餅干的研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9,40(04):77-81.
[24]姜雪瑩,黃亞杉,張蓮姬.蒲公英多糖鐵(Ⅲ)的制備[J].食品工業,2019,40(08):1-3.
[25]黃飛.蒲公英在獸醫臨床上的應用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08):232.
[26]李墨筱.蒲公英種子抓水行為及其在液滴操縱中的應用[A]//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力學與生物流變學專業委員會.第十二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暨第十四屆全國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力學與生物流變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力學學會,2018:1.
[27]Haiying Cui,Chenghui Zhang,Changzhu Li,et al.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Litsea cubeba essential oil/dandelion polysaccharide nanofiber[J].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2019,14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