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安徽堅果市場品種單一、上市時間集中等缺陷,該文總結了平歐雜交榛的繁育與栽培技術,為其在更大范圍進行培育與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平歐雜交榛;繁育;栽培;江淮地區
中圖分類號 S7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2-0054-02
榛子是世界4大堅果之一,憑借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備受人們的喜愛,是常見的休閑食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目前,我國市場流通的榛子主要為美國的大榛子與國產野生山榛子。國產野生山榛子由于管理粗放、搶收等原因,導致空粒癟仁現象比較普遍,且果仁較小;而歐洲榛子由于不適應我國的氣候,種植效果不佳,市場只能靠進口來滿足需求。
平歐雜交榛是歐洲榛子與我國原產野生榛子的雜交品種,它既具有歐洲榛子果實大、產量大、果實皮薄的特征,同時還具有我國原產野生榛子的抗寒、少蟲及香味濃郁的特色。但因繁育和栽培受地理位置、氣候影響較大,我國不少地方特別是南方都無種植。
安徽東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運用綠枝直立壓條和扦插育苗技術開展了比較試驗,其中扦插育苗技術運用控溫設備、控制水分、溫度和光照等設施,加速了平歐雜交榛枝條的萌發,提高了出芽整齊度,解決了平歐雜交榛綠枝直立壓條不能規模化育苗的難題以及出苗不齊和壯苗匱乏等瓶頸問題,并進行了大面積種植研究,解決市場需求。自2015年以來,安徽東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已在長豐縣崗集鎮井沿村種植平歐雜交榛面積近53.33hm2,目前長勢良好。
1 研究地概況
項目區所在地長豐縣崗集鎮井沿村是合肥市的北大門,南與合肥廬陽區相連,東與雙鳳工業區毗鄰,北與雙墩鎮和吳山鎮交界,西與吳山鎮和肥西縣的長崗鄉接壤。項目區位于崗集鎮境內,規劃面積66.67hm2,臨近合淮公路,鄰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交通十分便利。項目區域地處江淮分水嶺,屬季風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集中,無霜期長,日照充足。
2 繁育方法
2.1 綠枝直立壓條 每年5月20日至6月20日,當大部分根蘗高度達到70cm以上時,減除高度40~50cm以下的細弱根蘗,對保留的所有根蘗枝進行摘葉處理,摘除根蘗距地面25cm處的全部葉片。待摘葉工作完成后進行橫縊處理,22號鍍鋅鐵絲是目前國內常用的榛子壓條橫縊綁扎材料,綁縛的高度為萌蘗基部地面以上1~3cm處。對橫縊以上至12cm的范圍內涂上生根劑,然后培覆基質。
2.2 扦插育苗 為達到綠枝扦插所需的環境條件,需建塑料大棚,面積以育苗數量而定。塑料大棚南北走向,原則上寬8~12m,最高點6~8m。
2.2.1 溫光水管理
2.2.1.1 控溫 綠枝扦插正值夏季,控制高溫是關鍵措施。控溫方法如下:(1)頂部用遮陽網,以光照達60%~70%即可;(2)打開通風孔;(3)噴霧:增加濕度,降低溫度;(4)用排風扇排除熱空氣;(5)采用水墻設備。
2.2.1.2 控濕 大棚內設置噴霧設備,可隨時進行室內噴霧,霧滴要細,噴灑要均勻,全覆蓋。
2.2.1.3 控光 主要采用遮陽網,降低溫度。
2.2.2 基質及扦插床準備 綠枝扦插基質以干凈的河沙為主,占70%,另加20%的草炭,混拌10%的珍珠巖。在塑料大棚中間修一條南北向步道,寬50~60cm,在步道兩側東西方向修扦插床,扦插床寬度1.2~1.6m,高度20~25cm,長度據大棚寬度而定。扦插床的底部先鋪5cm厚的河卵石,然后將基質混拌均勻按規格做成扦插床。每個扦插床間要留出工人作業的窄步道。扦插前扦插床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2.2.3 綠枝扦插
2.2.3.1 剪取插條 當綠枝木質化程度在40%~60%時剪取插條,每個插條為3~4節,留2~3個半葉,最下一節剪斜茬,以備插到基質里。從田間帶回的綠枝要噴水保持濕潤,同時標記品種、采條時間。在扦插整個過程中,品種標記不能丟失,分品種扦插,同一時間只插1個品種。
2.2.3.2 漫沾生長素 (1)速沾法:用3-吲哚丁酸配制濃度1000倍溶液,把剪好的插條捆成小把,下部對齊,浸沾生長素3~5s,浸沾深度3~3.5cm,然后在插床上扦插。(2)慢浸法:用3-吲哚丁酸配制濃度2000倍溶液,插條浸于生長素溶液里,方法同上,浸的時間1.5~2h,然后在扦插床上扦插。
2.2.3.3 扦插 插條間隔8~10cm,1m2扦插80~100個插條。盡量早插,在江淮地區最早可在5月10日,最遲不超過7月,5、6月扦插的當年可萌芽生長;7月扦插的當年枝生根,芽不能生長。
2.2.4 扦插床管理 保持大棚的環境條件符合插條生根的需求,控溫、保濕、適宜的光照。噴水是保持葉片新鮮的經常性的工作,一般中午高溫增加噴水次數和時間,及時打開通風孔等措施降低溫度。早、晚氣溫低時減少噴水次數和時間,夜間不必噴水。當保持插條葉片綠色達30d以上時,插條即可生根,當扦插45d時插條根系已很發達。在扦插著床的初期,主要是靠棚內的高濕度保持葉片不失水,同時給予60%~70%的光照,用遮陽網遮蓋30~45d以上,當插條生根后,逐漸增加光照量,促進葉片光合作用,使苗木生長健壯。
2.2.5 苗木過冬及再培育 (1)當年扦插苗,芽沒有萌發的小苗,落葉后起出幼苗放置窖內用濕沙培埋苗木(溫度0~3℃)過冬。第2年春季,幼苗移至新棚重新栽植,行距30~40cm,株距10~15cm,重新栽植的苗木經過1年培養,大部分可達1級苗木標準。(2)當年已萌芽生長的幼苗,落葉后全部起出,假植在地窖或地上假植溝里,用濕沙培埋、貯藏。第2年春季,重新栽植到田間。田間栽植:行距60cm,株距15~20cm,當年秋季大部分苗木生長高度超過80cm,成為1級苗。
3 栽培技術
3.1 造林地選擇 平歐雜交榛根系相對發達,呼吸強度較高,喜在肥沃、通氣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土層厚度以40cm為宜,應具備良好的澆灌條件。選好地塊后,應全面清除土壤中的雜物,并施加有機肥。
3.2 栽植時間 栽植時間分為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春季栽植時間為3—4月份,秋季栽植為時間11月至翌年1月,在江淮地區更加適宜秋栽。
3.3 栽植方法 平歐雜交榛下土之前用生根粉浸泡樹苗根系約1d左右,栽植時將根系展開,不可深栽。初植密度2m×3m或3m×3m,因其根系較淺,栽植深度10~20cm,栽植后定干高度40~60cm。經常對土地進行翻整,使土壤保持松軟,使樹木根系伸向地底,以利于生長。在幼樹期可以適當套種一些小型植物。
3.4 整形修剪 適當的整形修剪可以促進其早結果、早豐產,主要分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保留一個主干,干高40~60cm,主干上選留3~4個分布均勻的主枝,主枝上選留側枝,側枝上著生副側枝和結果母枝,使樹木成形,忌修剪過度。
3.5 肥水管理 江淮地區水資源充足,重點應放在肥料管理上。每年可追肥2次,幼樹以氮肥為主,結果樹以氮、磷、鉀肥配合施入。結果期,在秋季果實采收后施入,以有機肥為主,采用環狀溝或條狀溝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3.6 病蟲害防治 平歐雜交榛病害很少,要盡量避免透光條件不足、低洼潮濕或通風不良等因素。防蟲能力較強,主要防治食葉害蟲,可在5月噴灑高效氯氰菊酯或物理驅蟲的方式進行防控。
(責編:張宏民)
作者簡介:劉煥安(1975—),男,安徽含山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林業技術推廣、林木種苗和資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9-10-08